全册复习练习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法国文学家阿尔贝·加缪说:“秋天是第二个春天,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朵花。”秋天,让我们一起来寻觅不同地区秋色之美。读我国四条寻秋路线图,完成1~3题。
1.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
A.路线Ⅰ B.路线Ⅱ C.路线Ⅲ D.路线Ⅳ
2.路线Ⅳ中,漠河的秋比广州的秋来得更早,主要原因是其( )
A.海拔较高 B.距海较远 C.纬度较高 D.面积更大
3.下列四组地理区域,以山脉乙为分界线的是( )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③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④畜牧区和农耕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的地带,云雾笼罩,降水丰沛,被称为华西雨屏带,下图示意四川省华西雨屏带位置。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华西雨屏带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成都平原西部边缘 ②川西高原西部边缘 ③南北狭长,呈条带状 ④东西延伸,呈团块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华西雨屏带被称为中国内陆“雨极”,特点是多暴雨。特殊年份,该地一周的降雨量相当于北京两年的降雨量。这可能引发( )
A.寒潮、霜冻 B.火山、地震
C.台风、梅雨 D.滑坡、泥石流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过1.85亿。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河道调水,水质最好
B.中线引长江干流水补给京津两地,调水量最大
C.西线路线最短,工程难度最小
D.三条调水线路中,东线工程量最小,最早输水
7.南水北调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 )
①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状况 ②提升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 ③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减轻南方地区的水体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月25日是我国“土地日”。自然资源部在全国开展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的系列宣传活动。图1为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图2为漫画。据此完成8~9题。
图1
图2
8.图1土地资源类型图中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9.针对图2漫画表达的问题,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禁止水泥工业发展
B.将湖区填埋,改造成农业用地
C.通过立法加强耕地保护
D.不加限制的开发西部荒地,以补充耕地数量
耕地的数量、质量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支撑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图为某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优势度(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我国粮食主产区( )
A.甲产区雨热同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B.乙产区地形平坦,以种植水稻为主
C.丙产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少
D.耕地优势度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11.丁产区中,珠江三角洲耕地优势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快,城镇和工业用地多
B.平原面积狭小,地表崎岖不平
C.耕作不合理,耕地质量下降较快
D.位于南部沿海,台风灾害多发
【特色农业+科技兴农主题】陕西省千阳县生态环境良好,其矮砧苹果的苗木培育技术国内领先,生产管理科学,产品质量优良、安全性高。2022年,矮砧苹果搭乘货运飞船进入“天宫”,成为中国航天员的美味食品。据此完成12~13题。
12.千阳县矮砧苹果能够成为中国航天员美味食品的主要原因是( )
A.包装精致 B.容易储存
C.品质优良 D.外表美观
13.先进的苗木培育技术在千阳县矮砧苹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产品销量 B.扩大种植面积
C.促进品种改良 D.拓宽销售渠道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采用数字人火炬手、3D数字烟花等科技,充分体现杭州亚运会“数字融合”的“智能”理念。据此完成14~15题。
14.杭州亚运会的“智能”主要依靠的是( )
A.便捷的交通 B.丰富的能源
C.充足的劳动力 D.先进的科技
15.以“数字融合”方式点燃主火炬,主要考虑的是( )
A.地域差异 B.观赏价值
C.环保理念 D.经济成本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据联合国《2300年全球人口预测》报告,中国人口预计在2030年达到峰值,届时人口数据超过14.5亿,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14%。我们国家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和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中国人口展望】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分析某地区的人口疏密程度用 表示,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 一线为界。(2分)
(2)图中甲、乙两省区,人口较稠密的是 ,并说明这里人口稠密的原因。(3分)
【中国人口变“老”】
(3)由图可知,我国在201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门,将在2026年成为老龄化社会,在2050年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 %左右。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且有加剧的趋势,这会给社会、经济、家庭等方面带来哪些不利影响。(3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曲折东流,注入渤海,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等,被誉为“母亲河”。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黄河上游峡谷段穿行在峡谷与宽谷之间,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大,河水含沙量小。该河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大幅度增加。
(1)推测黄河上游峡谷段开发利用的重点是 ,并说明理由: 。(2分)
(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处在干旱、半干旱区,因为有了黄河水的滋润,物产丰饶、瓜果飘香,成为“塞上江南”。图中①是 平原,②是 平原。试从气候和地形、灌溉水源角度分析其原因。(5分)
18.下图是中国气候类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中字母A、B、C、D、E表示我国的五种气候类型,反映了我国气候 的特点。(1分)
(2)图中①表示从哈尔滨到广州的铁路线,其铁路线的名称是京哈线和 线;1月从哈尔滨到广州,沿途的气温变化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3分)
(3)B、D两种气候中,降水量较多的是 气候,影响因素是 。(2分)
(4)广西以 气候为主,气候特点是 。(2分)
19.食为政首,粮稳天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条件,我国制订了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图1)。图2为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图1
图2
(1)①②这两个基地开发较晚,人烟稀少,沼泽遍布,曾被称为“北大荒”。经过多年开发,现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地,主要糖料作物是 ,作物熟制是 。(2分)
(2)我国人口众多,为端稳人民饭碗,除永久基本农田外,市郊区的其他耕地还种植______等,用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 )(单项选择)(1分)
A.瓜果、蔬菜 B.大豆、甘蔗
C.茶叶 D.棉花
(3)从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产区大多分布在长江流域,请从气候、地形条件两方面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4分)
气候: 。
地形: 。全册复习练习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法国文学家阿尔贝·加缪说:“秋天是第二个春天,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朵花。”秋天,让我们一起来寻觅不同地区秋色之美。读我国四条寻秋路线图,完成1~3题。
1.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B)
A.路线Ⅰ B.路线Ⅱ C.路线Ⅲ D.路线Ⅳ
路线Ⅱ跨越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依次经过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2.路线Ⅳ中,漠河的秋比广州的秋来得更早,主要原因是其(C)
A.海拔较高 B.距海较远 C.纬度较高 D.面积更大
路线Ⅳ中,漠河的秋比广州的秋来得更早,主要是因为漠河纬度更高,且离冬季风源地近,降温较早。
3.下列四组地理区域,以山脉乙为分界线的是(C)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③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④畜牧区和农耕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图可知,乙是秦岭,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的地带,云雾笼罩,降水丰沛,被称为华西雨屏带,下图示意四川省华西雨屏带位置。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华西雨屏带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C)
①成都平原西部边缘 ②川西高原西部边缘 ③南北狭长,呈条带状 ④东西延伸,呈团块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从图中可以看出,华西雨屏带分布在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南北狭长,条带状分布。
5.华西雨屏带被称为中国内陆“雨极”,特点是多暴雨。特殊年份,该地一周的降雨量相当于北京两年的降雨量。这可能引发(D)
A.寒潮、霜冻 B.火山、地震
C.台风、梅雨 D.滑坡、泥石流
华西雨屏带地形以山地为主,这里降雨量大,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过1.85亿。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D)
A.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河道调水,水质最好
B.中线引长江干流水补给京津两地,调水量最大
C.西线路线最短,工程难度最小
D.三条调水线路中,东线工程量最小,最早输水
读图并联系已学可知,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河道调水,水量最大,水质最差,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补给京津地区,调水量较西线大、东线少,A、B错误;西线路线最短,但工程难度最大,C错误;三条调水线路中,东线利用已有的京杭运河河道,工程量最小,最早输水,D正确。
7.南水北调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A)
①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状况 ②提升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 ③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减轻南方地区的水体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南水北调有利于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状况,提升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①②③正确;南水北调主要是将长江流域的水源输送到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并不会减轻南方地区的水体污染,相反由于河流水量减少,还可能会加重水污染,④错误。
6月25日是我国“土地日”。自然资源部在全国开展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的系列宣传活动。图1为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图2为漫画。据此完成8~9题。
图1
图2
8.图1土地资源类型图中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是(C)
A.① B.③ C.④ D.⑤
读图可知,图1土地资源类型①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适合发展种植业;②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适合发展种植业;③是林地,适合发展林业;④是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⑤是荒漠,属于难利用土地。
9.针对图2漫画表达的问题,下列做法合理的是(C)
A.禁止水泥工业发展
B.将湖区填埋,改造成农业用地
C.通过立法加强耕地保护
D.不加限制的开发西部荒地,以补充耕地数量
图2漫画表达的问题是滥占耕地的现象。应该通过立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耕地的保护,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等。
耕地的数量、质量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支撑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图为某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优势度(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我国粮食主产区(C)
A.甲产区雨热同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B.乙产区地形平坦,以种植水稻为主
C.丙产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少
D.耕地优势度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读图可知,甲产区位于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以种植春小麦为主;乙产区为华北平原产区,位于北方地区,地形平坦,以种植冬小麦为主;丙产区为四川盆地,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优势度南低北高,东高西低。
11.丁产区中,珠江三角洲耕地优势度低的主要原因是(A)
A.经济发展快,城镇和工业用地多
B.平原面积狭小,地表崎岖不平
C.耕作不合理,耕地质量下降较快
D.位于南部沿海,台风灾害多发
珠江三角洲耕地优势度低,即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小,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较发达,城镇化程度高,城镇和工业用地多。
【特色农业+科技兴农主题】陕西省千阳县生态环境良好,其矮砧苹果的苗木培育技术国内领先,生产管理科学,产品质量优良、安全性高。2022年,矮砧苹果搭乘货运飞船进入“天宫”,成为中国航天员的美味食品。据此完成12~13题。
12.千阳县矮砧苹果能够成为中国航天员美味食品的主要原因是(C)
A.包装精致 B.容易储存
C.品质优良 D.外表美观
读材料可知,陕西省千阳县生态环境良好,其矮砧苹果的苗木培育技术国内领先,生产管理科学,产品质量优良、安全性高,故千阳县矮砧苹果能够成为中国航天员的美味食品;与包装精致、容易储存、外表美观无关。
13.先进的苗木培育技术在千阳县矮砧苹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C)
A.增加产品销量 B.扩大种植面积
C.促进品种改良 D.拓宽销售渠道
读材料可知,先进的苗木培育技术在千阳县矮砧苹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品种改良,使得品质量优良、安全性高,C正确。与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种植面积、拓宽销售渠道无关。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采用数字人火炬手、3D数字烟花等科技,充分体现杭州亚运会“数字融合”的“智能”理念。据此完成14~15题。
14.杭州亚运会的“智能”主要依靠的是(D)
A.便捷的交通 B.丰富的能源
C.充足的劳动力 D.先进的科技
数字人火炬手、3D数字烟花等科技都属于高科技产业,杭州亚运会“智能化”提升,主要得益于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D正确。
15.以“数字融合”方式点燃主火炬,主要考虑的是(C)
A.地域差异 B.观赏价值
C.环保理念 D.经济成本
以“数字融合”方式点燃主火炬,不会排放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主要考虑环保理念,C正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据联合国《2300年全球人口预测》报告,中国人口预计在2030年达到峰值,届时人口数据超过14.5亿,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14%。我们国家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和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中国人口展望】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分析某地区的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2分)
(2)图中甲、乙两省区,人口较稠密的是甲,并说明这里人口稠密的原因。(3分)
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
【中国人口变“老”】
(3)由图可知,我国在201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门,将在2026年成为老龄化社会,在2050年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左右。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且有加剧的趋势,这会给社会、经济、家庭等方面带来哪些不利影响。(3分)
社会养老负担过重。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曲折东流,注入渤海,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等,被誉为“母亲河”。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黄河上游峡谷段穿行在峡谷与宽谷之间,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大,河水含沙量小。该河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大幅度增加。
(1)推测黄河上游峡谷段开发利用的重点是水能开发,并说明理由:黄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2分)
(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处在干旱、半干旱区,因为有了黄河水的滋润,物产丰饶、瓜果飘香,成为“塞上江南”。图中①是河套平原,②是宁夏平原。试从气候和地形、灌溉水源角度分析其原因。(5分)
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地形平坦,利于耕种;位于黄河边,灌溉水源充足。
18.下图是中国气候类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中字母A、B、C、D、E表示我国的五种气候类型,反映了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1分)
(2)图中①表示从哈尔滨到广州的铁路线,其铁路线的名称是京哈线和京广线;1月从哈尔滨到广州,沿途的气温变化是气温越来越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3分)
(3)B、D两种气候中,降水量较多的是B气候,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2分)
(4)广西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分)
19.食为政首,粮稳天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条件,我国制订了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图1)。图2为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图1
图2
(1)①②这两个基地开发较晚,人烟稀少,沼泽遍布,曾被称为“北大荒”。经过多年开发,现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地,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2分)
(2)我国人口众多,为端稳人民饭碗,除永久基本农田外,市郊区的其他耕地还种植______等,用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A)(单项选择)(1分)
A.瓜果、蔬菜 B.大豆、甘蔗
C.茶叶 D.棉花
(3)从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产区大多分布在长江流域,请从气候、地形条件两方面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4分)
气候: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雨热同期,水热充足。
地形: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较为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