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答案
1-5BCADB 6-10ACAAC
11-15DCCDB 16-20AADBC
21-25BDACB
26.①山地;②平原;③黄土高原;④千沟万壑 (沟 壑 纵 横 );⑤种
植 业 为 主 (旱 作 农 业 )。
27. (1)从“人地协调观”角度看,推动宁夏能源转 型具有合理性。一方面,宁
夏能源消费以煤炭 为主,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 成较大压
力,能源转型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 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另一 方面,宁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 能源转型能够充
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促进能 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能源安全,同时带动
相 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煤炭产业为主的城市在开采中容易出现以 下环境问题:一是会造成地
表植被破坏,导致 水土流失加剧;二是可能引发地面塌陷等地质 问题;
三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
气、废渣等会污染水源、大气和土壤。
(3)伊春市城市转型的合理化建议有:①调整 产业结构,减少对森林资源
的依赖,发展旅游 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新兴产业;②加大科 技投入,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③加强生态环 境保护与修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④完善基 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
28. (1)黑龙江省。
(2)b、c、d 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是:人口密度大,且地
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面积较小,耕地资源相对有限。
(3)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①从材料一可知,我国部分省份人均耕地低于 警戒线,人均耕地状
况不佳;②材料二显示,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从1953年到2006年呈不
断 下降趋势;③我国人口众多,对耕地的需求
大,而耕地资源有限。
(4)为提高杂粮作物单产,当地可采取的农业 技术措施有:①培育优
良品种,提高杂粮的产 量和品质;②改进耕作技术,如采用精耕细
作 的方式;③合理施肥,根据杂粮生长需求科学 施肥,提高土壤肥
力;④加强病虫害防治,减 少病虫害对杂粮产量的影响。
(5)“藏粮于地”是指通过保护耕地数量、提高 耕地质量,确保耕地能够持
续稳定地生产粮
食,例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耕 地被破坏、占用,同
时采取土壤改良、轮作休 耕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藏粮于技”是指依靠 科
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如通过培育优良 品种、推广先进的农业生
产技术、提高农业机 械化水平等,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天津市百华实验中学高三年级开学诊断检测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沈阳都市圈是以沈阳为中心,鞍山、抚顺、本溪、铁岭等城市为支撑,交通、产业就业、
市场等密切联系的都市圈。如图为沈阳都市圈(图中阴彩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1.沈阳都市圈各分区( )
A.内部自然特征全部相同
B.区域间具有明确的边界
C.划分标准各不相同
D.经济发展模式全部相同
2 受沈阳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影响( )
A.鞍山市城市等级提高
B.本溪市辐射范围缩小
C.铁岭制造业发展较快
D.阜新采煤业焕发生机
都市圈由中心城市及其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区域构成,下图示意都市圈发展的一般
模式。完成 3~4 题,
3.雏形发育期,中心城市
A.集聚外围区城资源
C.带动外围区城发展
B.与外围区域相互竞争
D.与外围区城没有关系
4.甲城市对城镇辐射带动作用较②城镇强,主要是因为( )
A.①城镇与甲城市互补性强
B.①城镇经济水平高
C.②城镇受中心城市影响大
D.②城镇距甲城市远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018 年,湖南省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协调性大
大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三”演变为“三二一",下图示意 1982-2018 年湖南省三次产
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据此完成 5~6 题。
5.图示阶段内,湖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 )
A.第一产业一直下降 C.第三产业一直上升
B.第二产业相对稳定 D.一二产业互补性强
6.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第三产业中产业部门呈明显下降趋势的可能是( )
A.商品批发业 B.金融和证券保险 C.交通运输及仓储 D.电信和互联网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计划从西南地区的雅鲁藏布江取水,绕开青藏高原输水至我国西北
缺水地区。读图完成 7~8 题。
7.“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选择从雅鲁藏布江取水的原因是该地
A.降水丰富 B.气温低蒸发弱
C.河流流量大 D.河流密度大
8.“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会( )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B.导致调入区用水价格的大幅上涨
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
D.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2024 年 11 月 28 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阻沙防护带在于田县完成最后一段
“锁边合龙”。于田县创新采用“梯田治沙”模式,根据沙丘地形特点,将沙丘分割成样田
状,坡面铺设草方格,平坦处种植红柳等植被,实现工程固沙与植物固沙有效结合显著提升
治沙效率,下图左图示意于田县地理位置,右图示意“梯田治沙”模式。据此完成 9~10 题。
9.于田地区曾经沙漠化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全年降水少,大陆性显著
B.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C.地处沙漠南缘,气温偏高
D.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
10.“梯田治沙”模式中,坡面铺设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 )
A.截留降水,增加水分下渗 B.改良士质,增加土壤肥力
C.减缓风速,固定表层流沙 D.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要从中亚进口天然气,国内塔里木盆地、准尔盆地的天然气作
为气源补充,据此完成 11~12 题。
1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
C.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D.新疆、甘肃、陕西省级行政区
12.这种气源组合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B.减少国内天然气开采量,保护生态环境
C.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保障供气的稳定性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
我国大豆具有高进口依存度、高进口集中度、高进口规模量,长地理运输距离等显著特
征。近几年每年大豆进口量 1 亿吨左右,约占总需求量的 80%,是典型的进口依赖型农产品
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短板,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都需要依赖美围和巴西来保障国内大豆供应。
当前,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大豆安全风险。下图示意 2000-2020 年中国大豆全球供应
链风险演变情况。完成 13~14 题.
13.影响我国大豆供应链风险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运输距离遥远 B.国外产量不足,国内消费增长 D,地缘政治恶化
14.着眼于国内,为保障我国大豆安全,应该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减少大豆需求 B.发展替代作物 C,严禁耕地非粮化 D.扩大大豆产能
下图为中国原油进口重心与全球原油产量重心移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 15~16 题。
15.据图分析 2010~2015 年,中国原油进口增幅较大的国家可能是( )
A,澳大利亚 B.俄罗斯 C.巴西 D.巴基斯坦
16.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空间格局的变化会( )
A.有利于增强我国原油供应稳定性 B.原油进口的成本不变
C.使原油进口的依存度增长趋势减缓 D.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
我国是铝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但铝资源高度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企业联合国内外采
矿、冶炼、物流、基建等企业进行铝土矿海外投资,构建“生产+物流+基建”的合作模式。
下图为铝产业链示意图,完成 17~18 题。
17.我国铝产业布局模式合理的是( )
A.氧化铝生产企业一沿海港口 B.电解铝企业一高等院校
C.铝合金研发企业一能源基地 D.再生铝企业一铝土矿区
18.我国海外投资铝土矿采取“生产+物流+基建”的合作模式能够( )
A.限制海外资本对铝矿投资 B.制约能源工业的持续发展
C.促进铝矿进口渠道单一化 D.提高铝资源供应链安全性
“卧城”即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也称睡城,其特点是与母城距离较近且
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下图为某大城市的卫星城昼夜人口变化图。读图,完成
19~20 题。
19.图中四地最可能为“卧城”的是
A.甲 B.乙 C. 丙 D.丁
20.关于“卧城”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城内房租、房价相对较低 B.难以真正起到分散大城市人口规模的作用
C.大型商场、专科医院等基础设施非常齐全 D.居民绝大多数为上班族
贸易隐含碳是指在贸易中,商品从原材料获取、制造加工、运输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中
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下图示意 2017 年我国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未含港澳
台数据)。据此完成 21~22 题.
21.影响我国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特征的主要因素有( )
①资源禀赋 ②运输方式 ③产业结构 ④科技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为减少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册,河北省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A.禁正高耗能产品跨省贸易 B.加速淘汰钢铁产业
C.优先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下图为我国第-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完成 23~25 题。
23.下列国家公园中保护对象与相应的地理环境相符的是( )
A.武夷山-地处亚热带,植被丰富 B.东北虎豹一全年温和湿润
C.热带雨林一全年高温,降水均匀 D.大熊猫-湿地遍布,冻土发育
24.三江源国家公园( )
A.主要分布于四川省 B.适合寒假体验
C.高原生物物种丰富 D.光照强温度高
25.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意义是( )
A.促进经济发展 B.维持生物多样性 C.开发生物资源 D.提高环境承载力
二、综合题(共 3 题,50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下图为“陕西省沿 109°E
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2020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注:清洁能源主要包括天然气、水电核电、风
电、太阳能)
材料二:西电东送转型成功的宁夏,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起点和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
示范区,"西电东送”从输“煤电”加速到送“绿电”“宁电入湘”工程已于 2025 年 4 月完
工,成为全国“西电东送”绿色转型的“领头羊”。
(1)从“人地协调观”角度,阐述推动宁夏能源转型的合理性。(6 分)
材料三:2013 年我国首次界定了全国 262 个资源型城市,其中 69 个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黑龙江省多个城市上榜。下图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分布图。
(2)图中煤炭产业为主的城市,开采中容易出现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6 分)
(3)结合上述图文材料,简述伊春市城市转型的合理化建议。(6 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材料一:2024 年 10 月 16 日是第 44 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美好生活,
共创美好未来”。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各省人
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材料二:
(1)图中 a 省名称是 (2 分)
(2)说明 b、c、d 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 分)
(3)据材料一、材料二两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6 分)
材料三:山西、陕西北部地区发展以谷子、藜麦等耐低温、抗干早的杂粮作物种植为主
的特色农业,实现乡村振兴。
(4)为提高杂粮作物单产,列举当地可采取的农业技术措施.(6 分)
材料四: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生产格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中国坚持立足国
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
略。
(5)根据所学,简析“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本内涵.(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