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下列项中的历史事件与下图6所示①②③④,时空对应正确的是
()
东
26
奴
胡
兴ann
燕①
⊙蓟
海
(河
赵
②
邯郸
o临淄
n
nnw
水
周
东
大粟
咸阳
洛阳
郑
海
⊙都城
④
⊙诸侯国国都
nnun长城
注:图中诸侯国国都
图6
A.商周在①展开战略决战
B.孔子在②整理六经
C.商鞅在③进行变法运动
D.李冰在④修都江堰
22.春秋各国,宗室贵族相互倾轧,胜者对待失败者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分其室”;商鞅“令民父子兄
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将大家族分为小家庭,一“室”变多“户”,由官府析分登记。这说明()
A.伦理道德日益败坏
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C.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D.社会转型趋势明显
23.王安石认为治经(研究四书五经)的首要目的不是拘泥于记忆背诵、对名物制度的训释考辨、疏
析文字,而是应该发现经典中的妙道至言,用于治世。王安石的主张意在
A.培育适应变法的人才
B.改革科举制度
C.重构儒家的经学体系
D.解放士人思想
24.1909年,各省成立了以立宪派为主体的谘议局,至1911年春,各省连续组织了三次大规模请愿
活动,要求清廷早日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制、制定宪法。16省签名请愿书达20万人,但遭到
清廷的拒绝并弹压请愿活动,立宪派对改革绝望。据此可知
A.请愿活动缺乏群众基础
B.立宪失败助推辛亥革命爆发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主流
D.立宪派已经掌握了国家实权
25.1979年12月,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推动下,中日两国成立经济知识交流会。该会主要职能
是就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同日方专家展开内部讨论和意见交换。这体现出我国()
A.学习外国经验助推经济体制转轨
B.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争取睦邻友好构建良性大国关系
D.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历史试题第5页共8页
製C3扫描全能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
26.古今中国都有对权力制衡的探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两汉是专制君权确立和巩固的关键时期,相应地对君权的制约机制也在这一时期开
始形成。“天”在秦汉之际的民众中具有神秘而崇高的地位,被认为是一切合法性的最后根据。
董仲舒对传统的天神观进行改造和重构后,强调“天者,百神之大君也”“王者亦天之子也”“其
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宰相“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
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上佐天子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重大事件要经过中
枢机构的集体讨论,方可下诏执行。汉代君主在治国理政中尤为注重总结历史经验,以提升执
政能力,这就促使君主设立史官,传承古已有之的修史传统。
-摘编自向晋卫《汉代社会对君权的制约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社会对君权起到制约作用的因素。(6分)
)
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
C3扫描全能王
用的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