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阶段巩固练(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课件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阶段巩固练(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课件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4 14:15:25

文档简介

阶段巩固练(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C [解析] 加热时NaHCO3分解生成Na2CO3,不符合除杂要求,A错误;Na2O2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O2,故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向酚酞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粉末,二者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故变成红色,由于Na2O2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溶液褪色,C正确;Na2CO3溶液与HCl、CO2均发生反应,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要用饱和NaHCO3溶液,D错误。
2.A [解析] 钠在坩埚中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共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则题给装置能实现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A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题给装置不能实现提取碳酸氢钠晶体的实验目的,B错误;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包裹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则题给装置不能实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目的,C错误;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题给装置不能实现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氯化氢杂质的实验目的,D错误。
3.A [解析] 银白色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被O2氧化生成Na2O,表面变灰暗,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错误;过程②Na2O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NaOH,过程③NaOH吸收水蒸气,出现液滴,C错误;过程④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晶体,过程⑤Na2CO3晶体失去结晶水变成Na2CO3粉末,均发生化学变化,D错误。
4.C [解析] 将金属钠投入饱和NaCl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消耗溶剂水,导致NaCl溶液出现过饱和现象,恢复到室温后,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但不可能有银白色物质生成,A正确,C错误;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故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B正确;钠的熔点较低,且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D正确。
5.A [解析] NaHCO3和NaOH反应的产物是碳酸钠和水,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A正确;NaOH溶液和CO2反应,CO2不足时生成碳酸钠,CO2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物的用量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B错误;Na和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条件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C错误;Na2CO3溶液和盐酸反应,少量HCl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过量HCl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用量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D错误。
6.C [解析] 由图可知,a为NaH,b为Na,c为Na2O(或Na2O2),d为NaOH,e为钠盐。a为NaH,Na显+1价,H显-1价,A正确;b为Na,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B正确;c为Na2O(或Na2O2),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e为钠盐,若为Na2CO3,可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CO2和H2O,D正确。
7.A [解析] NaH遇水蒸气剧烈反应,装置B两端都要连接干燥装置,装置A制取H2,通过C中浓硫酸除去H2中的水蒸气,B中Na和H2反应制备NaH,E中碱石灰用于阻止水蒸气进入B,D中收集多余的H2,故连接顺序可为A→C→B→E→D,A正确,D错误;开始时先打开A中分液漏斗,利用产生的H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B处酒精灯,B错误;钠和NaH均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H2,C错误。
8.C [解析] 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a中水蒸气、甲酸蒸气进入装置c,因此装置b中试剂可选用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A错误;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全的CO,防止污染空气,而NaOH溶液与CO不能反应,B错误;实验过程中需先点燃a处酒精灯,再点燃c处酒精灯,利用装置a产生的CO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氧气与CO反应生成CO2而干扰实验,C正确;加热一段时间后,若CO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则固体颜色由淡黄色变为白色,D错误。
9.C [解析] 测定纯碱(含少量NaCl)的纯度,由实验装置可知,先通入空气,在①中除去CO2,利用氮气等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排尽,然后停止通空气,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盐酸与样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③中氢氧化钡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空气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③中溶液完全吸收,④中碱石灰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装置①和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可准确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故A正确;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②中的盐酸可以用稀硫酸代替,故B正确;在装置②和③间不需要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HCl与氢氧化钡不生成沉淀,且Ba(OH)2溶液过量,最后测定沉淀的质量,结合守恒法可计算样品纯度,故C错误;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空气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③中溶液完全吸收,保证测定结果更准确,故D正确。
10.B [解析] 常温常压下,X为常见的气体,甲与X反应可生成丙,丙为淡黄色固体,则丙为Na2O2;由题给信息推知,甲为Na,乙为Na2O,丁为Na2CO3,戊为NaOH,X为O2,A正确;Na→Na2O、Na→Na2O2,Na元素均由0价变为+1价,故等量甲与O2反应时,反应①和②转移电子数相等,B错误;丁为Na2CO3,戊为NaOH,二者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正确;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Na2O与水反应只生成NaOH,D正确。
11.D [解析] 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低,吸收二氧化碳不完全,不能替代D中碱石灰,A错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对大气无污染,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中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B错误;熄灭酒精灯,再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到D装置中,C错误;B装置内生成水和CO2,浓硫酸干燥后,剩余CO2气体被D装置吸收,反应生成672 mL(标准状况)气体,则该膨松剂的指标为=112 mL·g-1,D正确。
12.(1)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
(2)①2NaHCO3Na2CO3+CO2↑+H2O 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伸得太长
(3)②CaCl2+Na2CO3CaCO3↓+2NaCl ③%
[解析] (1)相同条件下溶解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其中Na2CO3完全溶解,而NaHCO3有剩余,说明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2)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②反应会产生水蒸气,为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使试管炸裂,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应靠近试管口,以便气体流出。(3)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设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CaCl2 CaCO3↓+2NaCl
 106       100
 x        n g
=,解得x=g,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阶段巩固练(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时间:40分钟 总分:45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2025·广东佛山高一检测] 下列有关钠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加热法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Na2CO3
B.Na2O2与H2O的反应中有氢氧化钠生成,Na2O2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
C.向酚酞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可以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化:先变红后褪色
D.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2.[2025·广东江门高一检测] 下列实验中,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
A.Na在空气中燃烧
B.提取NaHCO3晶体
C.实验室制CO2
D.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3.[2025·辽宁锦州高一期中] 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
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变为白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①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
C.③是因为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D.④⑤只发生物理变化
4.[2025·河北衡水二中高一期中] 室温下,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8 mL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恢复到室温时,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析出
B.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钠块熔化成光亮的小球
5.[2025·河北衡水武强中学高一期中] 下列各组物质互相作用时,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 )
A.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
B.NaOH溶液和CO2
C.Na和O2
D.Na2CO3溶液和盐酸
6.[2025·辽宁凌源高一检测] 钠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a是NaH,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b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
C.c包含Na2O和Na2O2,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
D.若e是Na2CO3,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7.[2025·辽宁大连滨城高中联盟高一期中] 氢化钠(NaH)可在野外作生氢剂,已知NaH遇水蒸气剧烈反应,选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备Na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可为A→C→B→E→D
B.实验开始后先点燃B处酒精灯,再打开A中分液漏斗
C.判断钠是否剩余,可取B中固体加水检验
D.装置E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8.[2025·浙江宁波五校高一期中] 利用以下装置制备、纯化CO,并探究CO和Na2O2的反应(CO+Na2O2Na2CO3)。已知甲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产生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装置b中的试剂可选用无水CaCl2
B.装置d中的试剂可选用NaOH溶液
C.实验开始时,依次点燃a、c处酒精灯
D.加热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粉末由白色变为淡黄色
9.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NaCl)的纯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①和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
B.②中的盐酸可以用稀硫酸代替
C.必须在装置②和③间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反应结束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CO2转移到装置③中
10.[2025·河北邢台质检联盟高一期中] 已知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均含同种元素,常温常压下,X为常见的气体,丙物质为淡黄色固体,丁物质可与盐酸反应生成CO2。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甲为Na,丙为Na2O2,X为O2
B.等量甲与X反应分别生成乙和丙,①和②反应转移电子数之比为2∶1
C.丁和戊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⑥与⑤反应相比,除生成戊物质外还生成X气体
11.[2025·山东莱芜一中高一检测] 单位质量膨松剂反应时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mL·g-1)是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该膨松剂的该项指标,设计了以下实验,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装置D可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来代替
B.装置E的作用是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大气
C.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通入氮气,再停止加热
D.实验中称取膨松剂6.0 g,反应生成气体折算为标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mL,则该膨松剂的指标为112 mL·g-1
12.(12分)Na2CO3、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这两种物质的性质。
(1)(2分)称取两种固体各1 g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 mL水,充分振荡,并恢复至室温。发现Na2CO3完全溶解,而NaHCO3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      。
(2)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NaHCO3的分解实验,并证实产物中有CO2产生。
①(2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2分)指出该学生设计的装置图的错误之处:                  。
(3)(6分)测定Na2CO3样品(含氯化钠杂质)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称取m g样品放入烧杯内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n 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共39张PPT)
阶段巩固练(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
性质及应用
1.[2025·广东佛山高一检测]下列有关钠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加热法除去固体中混有的
B.与的反应中有氢氧化钠生成, 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
C.向酚酞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可以观察到溶液的颜色
变化:先变红后褪色
D.可用饱和溶液除去中混有的 气体

[解析] 加热时分解生成 ,不符合除杂要求,A错误;
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 ,故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
向酚酞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粉末,二者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故变成红色,由于 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溶液褪色,C正确;
溶液与、均发生反应,除去中混有的 气体要用
饱和 溶液,D错误。
2.[2025·广东江门高一检测]下列实验中,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
A.在空气中燃烧 B.提取 晶体
C.实验室制 D.除去中的少量

[解析] 钠在坩埚中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共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则题
给装置能实现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A正确;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题给装置不能实
现提取碳酸氢钠晶体的实验目的,B错误;
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包裹在石灰石表面,阻
止反应继续进行,则题给装置不能实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目的,C错误;
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题给装置不能实现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氯化氢杂质的实验目的,D错误。
3.[2025·辽宁锦州高一期中]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
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
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变为白色晶体 变为白
色粉末
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①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
C.③是因为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D.④⑤只发生物理变化

[解析] 银白色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被氧化生成 ,表面变灰暗,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错误;
过程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过程 吸收水蒸
气,出现液滴,C错误;
过程溶液吸收空气中的生成晶体,过程
晶体失去结晶水变成 粉末,均发生化学变化,D错误。
4.[2025·河北衡水二中高一期中]室温下,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
有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恢复到室温时,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析出
B.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钠块熔化成光亮的小球

[解析] 将金属钠投入饱和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和 ,
反应消耗溶剂水,导致 溶液出现过饱和现象,恢复到室温后,试
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但不可能有银白色物质生成,A正确,C错误;
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 ,故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
B正确;
钠的熔点较低,且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
D正确。
5.[2025·河北衡水武强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互相作用时,
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
A.溶液和溶液 B.溶液和
C.和 D. 溶液和盐酸

[解析] 和 反应的产物是碳酸钠和水,生成物不随反应
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A正确;
溶液和 反应,不足时生成碳酸钠, 过量时生成碳酸
氢钠,反应物的用量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B错误;
5.[2025·河北衡水武强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互相作用时,
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
A.溶液和溶液 B.溶液和
C.和 D. 溶液和盐酸

和 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反应条件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C错误;
5.[2025·河北衡水武强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互相作用时,
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
A.溶液和溶液 B.溶液和
C.和 D. 溶液和盐酸

溶液和盐酸反应,少量 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过量
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用量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
改变,D错误。
6.[2025·辽宁凌源高一检测]钠
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是,其中氢元素的化合
价为 价
B. 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
C.包含和 ,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
D.若是,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

[解析] 由图可知,为,为, 为(或),为,
为钠盐。为,显价,显 价,A正确;
为 ,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和,B正确;
为 (或), 不是
碱性氧化物,C错误;
为钠盐,若为,可与过量
盐酸反应生成、和 ,
D正确。
7.[2025·辽宁大连滨城高中联盟高一期中]氢化钠 可在野外
作生氢剂,已知 遇水蒸气剧烈反应,选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
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可为
B.实验开始后先点燃B处酒精灯,再打开A中分液漏斗
C.判断钠是否剩余,可取B中固体加水检验
D.装置 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解析] 遇水蒸气剧烈反应,装置B两端都要连接干燥装置,装置
A制取,通过C中浓硫酸除去中的水蒸气,B中和 反应制备
,中碱石灰用于阻止水蒸气进入B,D中收集多余的 ,故连
接顺序可为 ,A正确,D错误;
开始时先打开A中分液漏斗,利用产生的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再点
燃B处酒精灯,B错误;
钠和均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 ,C错误。
8.[2025·浙江宁波五校高一期中]利用以下装置制备、纯化 ,并
探究和的反应 。已知甲酸在浓硫
酸作用下加热可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的试剂可选用无水
B.装置中的试剂可选用 溶液
C.实验开始时,依次点燃、 处酒精灯
D.加热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粉末
由白色变为淡黄色

[解析] 装置的作用是防止 中水蒸气、甲酸蒸气进入装置,因此装
置 中试剂可选用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A错误;
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全的 ,防止污染空气,而溶液
与 不能反应,B错误;
实验过程中需先点燃处酒精灯,再点燃处酒精灯,利用装置 产生
的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氧气与反应生成 而干扰
实验,C正确;
加热一段时间后,若与反应生成 ,则固体颜色由淡
黄色变为白色,D错误。
9.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 )的纯度。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
A.装置①和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 进入装置③
B.②中的盐酸可以用稀硫酸代替
C.必须在装置②和③间添加盛有饱和 溶液的洗气瓶
D.反应结束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 转移到装置③中

[解析] 测定纯碱(含少量 )的纯度,由实验装置可知,先通入空气,在
①中除去 ,利用氮气等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排尽,然后停止通空气,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盐酸与样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③中氢氧化钡溶
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空气使生成
的二氧化碳被③中溶液完全吸收,
④中碱石灰可防止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装置①和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 进入装置③,可准确测定生成二
氧化碳的量,故A正确;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②中的盐酸可以用稀硫酸代
替,故B正确;
在装置②和③间不需要添加盛有饱和溶液的洗气瓶, 与氢
氧化钡不生成沉淀,且 溶液过量,最后测定沉淀的质量,结合守
恒法可计算样品纯度,故C错误;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空气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③中溶液完全吸收,保
证测定结果更准确,故D正确。
10.[2025·河北邢台质检联盟高一期中]已知甲、
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均含同种元素,常温常
压下, 为常见的气体,丙物质为淡黄色固体,
丁物质可与盐酸反应生成 。各物质转化关系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为,丙为,为
B.等量甲与反应分别生成乙和丙,①和②反应转移电子数之比为
C.丁和戊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⑥与⑤反应相比,除生成戊物质外还生成 气体

[解析] 常温常压下,为常见的气体,甲与 反应可生成丙,丙为淡
黄色固体,则丙为 ;由题给信息推知,甲为,乙为 ,
丁为,戊为,为,A正确;
、, 元素均由0价变为价,故等量甲与
反应时,反应①和②转移电子数相等,B错误;
丁为,戊为 ,二者的水溶液均呈
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正确;
与水反应生成和, 与水反
应只生成 ,D正确。
11.[2025·山东莱芜一中高一检测]单位质量膨松剂反应时产生标准
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是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
知某膨松剂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
该膨松剂的该项指标,设计了以下实验,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D可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来代替
B.装置 的作用是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大气
C.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通入氮气,再停止加热
D.实验中称取膨松剂 ,反应生成气体折算为标状况下的体积为
,则该膨松剂的指标为

[解析] 澄清石灰水的浓度低,吸收二氧化碳不完全,不能替代D中
碱石灰,A错误;
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对大气无污染,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中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B错误;
熄灭酒精灯,再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到D
装置中,C错误;
B装置内生成水和 ,浓硫酸干燥后,剩余气体被D装置吸收,
反应生成 (标准状况)气体,则该膨松剂的指标为
,D正确。
12.(12分)、 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某实验小组通过以
下实验探究这两种物质的性质。
(1)(2分)称取两种固体各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 水,
充分振荡,并恢复至室温。发现完全溶解,而 有剩
余。由此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
[解析] 相同条件下溶解等质量的、,其中 完
全溶解,而 有剩余,说明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
(2)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的
分解实验,并证实产物中有 产生。
①(2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为 。
②(2分)指出该学生设计的装置图的错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伸
得太长
[解析] 反应会产生水蒸气,为防止水蒸气冷
凝回流使试管炸裂,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应靠近试
管口,以便气体流出。
(3)(6分)测定样品(含氯化钠杂质)中 的质量分数:
①称取 样品放入烧杯内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则样品中 的质
量分数为_______。
[解析]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
为 。设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
量为 ,则
,解得,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为

快速核答案
1.C 2.A 3.A 4.C 5.A 6.C 7.A 8.C 9.C 10.B 11.D
12.(1)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
(2)①
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伸得太长
(3)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