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4 15: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耳和听觉课后作业·测评
夯基达标
知识点一 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1.2025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耳的结构中听小骨的作用是( )
A.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
B.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C.感受振动刺激并产生听觉
D.把声波振动转换为机械振动
2.某实验小组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耳的声波振动模型”。当接收到不同的声波(远、近、不同方向)时,透明罩内的泡沫小球会产生不同的振动,其中透明罩相当于人耳中的( )
A.耳郭 B.鼓膜
C.外耳道 D.听小骨
3.结合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下列情况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的是( )
A.鼓膜破损
B.听小骨受损
C.半规管受损
D.听神经受损
4.“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事故的发生。下列听觉形成过程的路径,正确的是( )
①听神经 ②鼓膜 ③耳蜗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的一定区域 ⑥听小骨
知识点二○保护耳和听力
5.当遇到巨大声响的时候,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主要是为了保护( )
A.外耳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6.耳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下列关于科学爱耳、护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经常掏耳容易引起外耳道和鼓膜的损伤
B.擤鼻涕时,把两个鼻孔同时捏住,然后用力擤
C.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以免引起中耳炎
D.戴耳机听音乐时要选择合适的音量且时间不宜过长,防止造成听力损伤知识点三○人体的其他感觉器官
7.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当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时,瞳孔会变大
B.遇到巨大声响时,应张口或闭嘴、堵耳
C.人的皮肤处可产生冷、热、触、痛、压等多种感觉
D.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细胞可以感受到多种味道的刺激
能力提升
8.骨锚式助听器是一种骨导助听装置,包括钛质植入体、基座及言语处理器三部分。其工作原理是言语处理器接收外界声波,绕过外耳道和中耳的途径,直接通过天然骨骼传输声波到内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锚式助听器适于听小骨、鼓膜障碍患者
B.骨锚式助听器可将机械振动转化为声波信息
C.植入了骨锚式助听器的患者,其颅骨可传导机械振动
D.植入了骨锚式助听器的患者,其听觉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
9.人工耳蜗是一种能转换声波的电子装置。声波转换后经过传导,刺激听神经从而恢复听觉。医学上可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来治疗耳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的听觉感受细胞位于耳蜗内
B.鼓膜损伤患者无需佩戴人工耳蜗
C.耳蜗受损患者佩戴人工耳蜗能恢复听觉
D.声波转换后经过传导,在听神经产生听觉
10.当我们走进食堂时,多种感觉的形成让我们享受到饭菜的色、香、味。下列感觉形成所对应的感觉细胞分布的位置,错误的是( )
A.饭菜的气味——鼻腔黏膜
B.同学的谈话——鼓膜
C.饭菜的味道———舌的表面
D.饭菜的颜色——视网膜
11.振动声桥是一种植入式中耳助听装置(如下图所示),可将外界声音进行收集、处理后,通过飘浮传感器直接带动听小骨产生振动,进而将声波传至内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振动声桥适于听小骨结构正常的患者
B.大脑中与听觉有关区域受损的患者不适用此助听装置
C.经振动声桥传递的是振动信号
D.此助听装置可代替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发挥作用
拓展创新
12.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某校同学结合物理知识与生物学知识,制作了下图所示模型。
资料二 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小哲利用一支绘图笔在小颖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颖蒙上眼睛后,小哲用针轻轻触碰测试区内不同的点,当小颖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之后将能感觉到针触的部位的比例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皮肤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
有触觉的比例/% 50 85 100 75
(1)人对着喇叭口说话时,可以观察到泡沫屑跳动的现象。我们将资料一模型类比人耳。在此过程中,外界声波由收集声波的喇叭口所模拟的耳郭经喇叭管模拟的 传至橡皮膜时,橡皮膜会产生振动,从而引起泡沫屑跳动,橡皮膜可用来模拟 。声波的可视化呈现,是该装置的最大优势。
(2)听觉对人体适应复杂环境非常重要,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在堵耳的同时要 ,以保护我们的耳。
(3)用资料一模型模拟听觉形成的全部过程有什么缺陷 (答出两点即可)。
(4)由资料二数据可知,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
(5)实验过程中,有时小哲轻触测试区但小颖并未感觉到针触,原因是 。
【课后作业·测评】
1. B【解析】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的是耳郭,将声波振动转换成机械振动的是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扩大并传导到内耳,耳蜗感受振动刺激,将声波信息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2. B
3. D【解析】鼓膜破损及听小骨、半规管受损只会使其传导声波的能力下降,导致声波的刺激强度降低,但其他部分正常时仍然可以形成听觉;而听神经受损则不能将声波信息传到大脑,从而不能形成听觉,使听力完全丧失。
4. D 5. B 6. B 7. C
8. B【解析】骨锚式助听器的言语处理器可接收外界声波,并将其转化为机械振动,这些振动是通过颅骨等天然骨骼传导到耳蜗的,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将机械振动转化为声波信息。骨锚式助听器本身并不直接将机械振动转化为声波信息,而是起到传导振动的作用。
9. D【解析】耳蜗内有听觉感受细胞,能够接受通过听小骨传来的振动。人工耳蜗代替的是人耳耳蜗的功能,鼓膜损伤患者不需要佩戴人工耳蜗,而耳蜗受损的患者佩戴人工耳蜗能恢复听觉。由题干可知,人工耳蜗是一种能转换声波的电子装置,声波转换后经过传导,刺激听神经从而恢复听觉,听觉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产生的。
10. B【解析】鼻是嗅觉器官,鼻腔上端黏膜中的嗅细胞可感受饭菜的气味。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可感受外界声波经中耳传导后产生的振动刺激。舌是味觉器官,舌的上表面和两侧的味细胞可感受饭菜的味道。饭菜反射的光经过眼球中相关结构的折射,可在视网膜上成像,从而使视网膜上的感觉细胞感受到光的刺激。
11. D【解析】对声波刺激敏感的感觉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因而此助听装置不可代替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发挥作用。
12.【答案】(1)外耳道 鼓膜
(2)闭嘴
(3)没有模拟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没有模拟大脑的一定区域(言之有理即可)
(4)指尖
(5)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
【核心素养体现】本题以探究听觉的形成及触觉的形成为背景,考查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及人体的感觉等知识,体现了探究实践的核心素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