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高中数学第一次月考模拟卷(范围: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二章不等式)(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度高中数学第一次月考模拟卷(范围: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二章不等式)(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3 18:3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高中数学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考试范围: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章;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2.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 D.
3.若正实数x,y,且,则的最小值为( )
A.2 B. C. D.
4.若全集,集合,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 B. C. D.
5.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个正整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已知实数,,且,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7.如果对于任意实数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如,那么“”是“”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某寺院有甲、乙、丙三口铜钟.甲钟每4秒敲响一声,乙钟每5秒敲响一声,丙钟每6秒敲响一声.新年到来时,三口钟同时敲响并且同时停敲,某人共听到365声钟响.若在此期间,甲、乙、丙三口钟敲响的次数分别,则( )
A.365 B.256 C.484 D.516
二、多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9.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0.集合,且,实数a的值为 ( )
A.0 B.1 C. D.2
11.已知,为正实数,且,则( )
A.的最小值为 B.的最小值为
C.的最大值为 D.的最小值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 .
13.已知实数,则函数的最小值为 .
14.若对,使得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及验算步骤。
15.已知集合.
(1)若是空集,求的取值范围;
(2)若中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值,并把这个元素写出来;
(3)若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取值范围;
16.已知
(1)求ab的最大值;
(2)求的最小值.
17.已知集合,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设命题:;命题:,若命题是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函数
(1)当恒成立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已知集合,1,2,,,集合,记的元素个数为.若集合中存在三个元素,,,使得,则称为“理想集”.
(1)若,分别判断集合,2,3,,,1,2,是否为“理想集”,并说明理由;
(2)若,写出所有的“理想集”的个数并列举;
(3)若,证明:集合T必为“理想集”.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2026学年度高中数学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D B D B C BCD ABC
题号 11
答案 ACD
1.A
【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可求出集合,再利用交集的定义即可得解.
【详解】集合,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交集的求解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2.D
【分析】根据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概念即可.
【详解】命题“”的否定为.
故选:D.
3.D
【分析】借助“1”的代换,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可得.
【详解】若正实数x,y,且,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的最小值为.
故选:D.
4.D
【分析】由图示分析阴影部分与集合A,B的关系,再根据集合的运算可得结果.
【详解】由图可知,阴影部分包含于集合,与集合的交集为空集,
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集合与集合的交集.
因为全集,集合,所以或.
因为集合,所以.
故选:D.
5.B
【分析】将不等式化为,讨论和两种情况,求出不等式的解集,从而求得的取值范围.
【详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若,则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中不可能有个正整数;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中个正整数分别是,,,,
令,解得,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B.
6.D
【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的最小值,把问题转化为恒成立的类型,求解的最大值即可.
【详解】,,且a,b为正数,
当且仅当,即时,
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
则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
即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


故选:D
7.B
【分析】根据取整函数的定义,结合特列法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判断.
【详解】如果,那么和的整数部分是相同的,所以,
即“”是“”的必要条件,
如果,那么和的整数部分不一定相同,
例如,所以“”不是“”的充分条件.
综上,“”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8.C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结合容斥原理求解即可.
【详解】设敲钟持续的时间为秒,
则甲乙丙钟敲响次数分别为,,,
由于甲乙敲响周期的最小公倍数为20,则甲乙同时敲响次数为,
由于甲丙敲响周期的最小公倍数为12,则甲丙同时敲响次数为,
由于乙丙敲响周期的最小公倍数为30,则乙丙同时敲响次数为,
由于甲乙丙敲响周期的最小公倍数为60,则甲乙丙同时敲响次数为,
由容斥原理易知,
解得,则.
故选:C.
9.BCD
【分析】由不等式的性质可判断ABC,作差可判断D.
【详解】对于A:当时,,故错误;
对于B:由可得:,所以,正确;
对于C:因为,故,所以,正确;
对于D:,
因为,所以,
所以,正确,
故选:BCD
10.ABC
【分析】由题设且,讨论是否为空集求对应的参数值即可.
【详解】由题设,又,故,
当时,;
当时,1或2为的解,则或.
综上,或或.
故选:ABC
11.ACD
【分析】A,利用变形,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B,由可得,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C,利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即可;D,原式变形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由得,
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此时取得最小值,对
,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此时取得最小值,B错
因为,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解不等式得,故的最大值为,C对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此时取得最小值,D正确
故选:ACD.
12.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结果.
【详解】因为,,
所以,,
所以,
即,即.
故答案为:.
13.6
【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所以,
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函数的最小值为6.
故答案为:6.
14.
【分析】构造函数,,由已知可知,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令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为,在时函数单调递减;
令函数,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
由对,使得成立,即
则需,即
即,解得: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点睛】结论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恒成立与有解问题,可按如下规则转化:
一般地,已知函数,
(1)若,,总有成立,故;
(2)若,,有成立,故;
(3)若,,有成立,故;
15.(1)
(2)时,元素为;时,元素为
(3)或
【分析】(1)由题意得方程无解,利用即可求解.
(2)由题意,对二次项系数分和讨论,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有且仅有一个根,满足题意,时,利用即可求解.
(3)由题意得,为空集,或有且仅有一个元素,由(1)(2)的结论即可求解.
【详解】(1)若是空集,
则方程无解,
此时,
即.
故的取值范围为.
(2)若中只有一个元素,
则方程有且仅有一个实根,
当时,方程为,解得,
方程有且仅有一个实根,满足题意;
当时,,
解得,
此时,
或,
当时,,即该元素为;
当时,,即该元素为.
(3)若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
则为空集,或有且仅有一个元素,
由(1)(2)的结论可得的取值范围是或.
16.(1)
(2)
【分析】(1)利用基本不等式得到关于的不等式,整体换元解不等式得范围,再分析等号取到条件即可;
(2)将条件等式转化为积为定值的形式,再结合整体元,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可得.
【详解】(1)由,
可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令,则,即,
解得,又,则.
则,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故的最大值为.
(2)由,
得,且,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的最小值为.
17.(1)
(2)或
【分析】(1)讨论集合与,列不等式组计算即可;
(2)先求出,再由命题是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得到是的真子集,然后讨论集合与,列不等式组计算即可;
【详解】(1)
若,则,即,满足,
若,则,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
(2)或,
因为命题是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是的真子集,
若,则,即,满足题意,
若,则,
或,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或.
18.(1);
(2)或;
(3).
【分析】(1)讨论,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及判别式列不等式求参数范围;
(2)由一元二次不等式根的个数得或,再应用韦达定理及已知条件求参数范围;
(3)根据不等式恒成立,将主元看作并结合一元一次不等式性质列不等式组求参数范围.
【详解】(1)当时,恒成立;
当时,恒成立,则,解得;
当时,显然不恒成立.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2)由有两个实数根,所以,且,解得或,所以,
因为,即,则,解得或,
综上,或.
(3)若恒成立,
对恒成立,
则,即为.
19.(1)T1不是“理想集”, T2是“理想集”,理由见解析
(2)答案见解析
(3)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分别取集合中的三个数,利用列举法,可得答案;
(2)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集合的元素个数,结合元素的大小关系,可得答案;
(3)利用反证法,任意取三个元素,假设不等式成立,结合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可得答案.
【详解】(1)不是“理想集”, 是“理想集”.
由题意,令,,,则;
令,,,则;
令,,,则;
令,,,则;所以不是“理想集”.
令,,,则,所以是“理想集”.
(2)共16个“理想集”.
若,有,1,2,3,4,.
当时,若,则,由可知,
故,,或;
若,则,由可知,则,故,,.
故含有三个元素的“理想集” ,1,,,1,或,2,,共3个.
当时,,1,2,,,1,3,,,1,2,,,1,3,,,1,4,,,2,3,或,2,4,,共7个.
当时,,1,2,3,,,1,2,3,,,1,2,4,,,1,3,4,,,2,3,4,,共5个.
当时,,1,2,3,4,,共1个.
综上所述,所有“理想集” 的个数为16个分别为:,1,,,1,,,2,,,1,2,,,1,3,,,1,2,,,1,3,,,1,4,,,2,3,,,2,4,,,1,2,3,,,1,2,3,,,1,2,4,,,1,3,4,,,2,3,4,,,1,2,3,4,.
(3)证明:若,记,,,且.
利用反证法,假设对于中任意三个元素,,,均有,
则,,2,,.
记,于是,则,
因此,矛盾.
故集合必为“理想集”.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1页,共1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