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表示1个原子的符号是
A.H2 B.Fe C.H2O D.NH3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
C.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D.木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时将烧杯中混合物慢慢地直接倒入过滤器
B.盖灭酒精灯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C.为防止试管脱落,加热时同时手握试管夹的长短柄
D.甲同学手持试管,乙同学手持试剂瓶,合作将药液倒入试管
4.规范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2个氦原子:He2
B.3个铝离子:3Al+3
C.二氧化氮分子:N2O
D.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5.下列表示2个氮原子的是( )
A.N2 B.2N C.2NO2 D.2N2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在夔州(奉节)时所写。下列关于长江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水有自净能力,污水可任意排放
B.长江水经过自来水厂处理后得到纯水
C.鉴别长江水是否为硬水,可用肥皂水
D.长江水中有异味时可加明矾吸附除味
7.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4 C.+6 D.-2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Cl固体和葡萄糖 取样,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B 回收KCl和MnO2混合物中的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检验CH4气体中是否混有H2 点燃,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D 分离铜粉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9.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7 B.溴化铁的化学式为FeBr2
C.形成的离子是Br- D.溴的原子序数为35
10.奥司他韦(化学式为C16H28N2O4)是目前治疗流感的药物之一,下列关于奥司他韦说法正确的是
A.奥司他韦中含有氮分子
B.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g
C.奥司他韦由50个原子构成
D.奥司他韦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11.“糖醋鲤鱼”是一道传统名菜,其烹饪过程中用到了黄酒和食醋。黄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使烹饪出的菜品别具香味。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B.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C.乙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g
12.铕是一种稀土元素,可用作电视屏幕的荧光粉。如图为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铕属于金属元素
B.一个铕原子的质量为152.0g
C.的数值为25
D.铕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显+2价
二、非选择题
13.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1所示是合成氨气的主要过程,分析生产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的氮气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此方法利用的是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
(2)合成塔中的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请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氨分离器中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一种物质名称即可)。循环压缩机里的物质可被压缩,其原因是 。
(5)图2是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碘酸钾(KIO3)由 种元素组成。
②碘酸钾(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③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
④500g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范围是 mg。
14.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其余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或咸水(图1)。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蒸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一种碳的单质)“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图2)。
(1)热分离法进行海水淡化的技术中,水分子的种类 (填“改变”或“不变”)。
(2)图2中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只允许 通过。
(3)图3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请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建议: 。
15.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自来水厂净水的示意图。
①“过滤池”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实验室在进行此操作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填名称)。
②“吸附池”中常用活性炭,目的是 。
(2)下图为与水相关的两个实验。
①图中,能证明水的组成的是 (填“甲”或“乙”)。
②乙实验中,与试管b相连的是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
16.生活离不开水。小明学习了《自然界的水》后开展“水”主题相关研究。
(1)I.认识水
小明用图1装置模拟电解水实验,b极产生的气体是 。
(2)II.净化水
小明模拟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取河水→加明矾絮凝剂→过滤(自制过滤器如图2所示)→加吸附剂。
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剂常选用的试剂是 。
(3)河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高,经题图2装置过滤后得到 (填“硬水”或“软水”),可用 进行鉴别。
(4)III.爱护水
小明查阅生活水费单(见图),总费用包含水资源费和 。你从实行水费分级收费得到的启示是 。
上期抄表数587 本期抄表数647 本期用水量60
用水量(m3) 单价(元/m3) 金额(元)
水资源费 第一级≤23 23<第二级≤36 第三级>36 1.75 2.63 5.25 40.25 34.19 1269
污水处理费 1.1820 70.92
17.过滤是化学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
(2)要除去水中的色素,常加入 吸附;要将过滤后的水转化为纯水,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解答】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A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正确;
C、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溶液褪色,C正确;
D、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错误。
故选D。
【分析】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解答】2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选:B。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可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多个原子在符号前加数字分析。
6.【答案】C
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答案】C
9.【答案】B
【解析】【解答】A、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 + 8 + 18 + n = 35,解得n = 7,正确。
B、溴化铁中,铁为 + 3价,溴为-1价,化学式应为,不是FeBr2,错误。
C、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Br-,正确。
D、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溴的原子序数为35,正确。
【分析】解题关键是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信息,分析原子的电子数、化合价、离子形成及原子序数。易错点是溴化铁中元素化合价的判断,要明确铁有 + 2、 + 3价,溴化铁中铁为 + 3价,从而确定化学式。
10.【答案】D
【解析】【解答】A. 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1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错误;
B. 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28+14×2+16×4=312,故错误;
C. 1个奥司他韦分子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即1个奥司他韦分子由50个原子构成,故错误;
D. 奥司他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奥司他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故奥司他韦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B、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C、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D、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1)沸点
(2);化合反应
(3)物理
(4)氮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5)3;214;59.3%;9.0mg~16.5mg
【解析】【解答】(1)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将空气转变为液态。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液态氧的沸点为-183℃。通过升温、减压,使液态空气汽化。由于液氮的沸点更低,会先汽化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从而实现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2)根据图示可知,合成塔中的反应是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生成氨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氨分离器中只是将氢气、氮气与液态氨气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4)根据图示可知,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氮气、氢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氮气、氢气易被压缩。
(5)① 碘酸钾(KIO3)是由钾、碘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② 碘酸钾(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39+127+16×3=214 。
③ 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 由标签可知,该碘盐的含碘量为18~33mg/kg,
则500g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最少=500g×=9.0mg;
碘元素的质量最多=500g×=16.5mg;
故500g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范围是9.0mg~16.5mg。
【分析】(1)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析。
(2)根据图示可知,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氨气。
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3)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根据图示可知,该生产过程中既是分液为,又是生成物,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根据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析。
(5)① 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②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③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根据标签可知,该碘盐的含碘量为18~33mg/kg,计算。
(1)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将空气转变为液态。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液态氧的沸点为-183℃。通过升温、减压,使液态空气汽化。由于液氮的沸点更低,会先汽化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从而实现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2)根据图示可知,合成塔中的反应是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生成氨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氨分离器中只是将氢气、氮气与液态氨气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4)根据图示可知,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氮气、氢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氮气、氢气易被压缩;
(5)①碘酸钾(KIO3)是由钾、碘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②碘酸钾(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9+127+16×3=214;;
③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④由标签可知,该碘盐的含碘量为18~33mg/kg,则500g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最少为;500g×=9.0mg;碘元素的质量最多为:500g×=16.5mg;故500g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范围是9.0mg~16.5mg。
14.【答案】(1)不变
(2)水分子
(3)尽量做到一水多用,例如用淘米的水浇花、洗衣服的水拖地等
【解析】【解答】(1)热分离法进行海水淡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因此水分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2)由图2可知,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水分子通过。
(3)地球上供人类利用的水相对来说是匮乏的,人类应该节约用水,尽量做到一水多用,例如用淘米的水浇花、洗衣服的水拖地等。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
(3)根据节约用水的做法分析。
15.【答案】(1)玻璃棒;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乙;正极
16.【答案】(1)氧气或
(2)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活性炭
(3)硬水;肥皂水
(4)污水处理费;节约用水,节约成本(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b极产生的是氧气;
(2) 明矾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故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吸附剂常选用的试剂是活性炭;
(3) 图2装置不能过滤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过滤后得到的是硬水;
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
(4)由图表可知, 总费用包含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
由图表可知,用水量越多,水的单价就会越贵,故实行水费分级收费得到的启示是: 节约用水,节约水资源。
【分析】(1)根据电解水知识分析;
(2)根据净水时明矾作用分析;
(3)根据过滤、硬水和软水鉴别知识分析;
(4)根据图表知识分析。
17.【答案】(1)引流
(2)活性炭;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