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三节澳大利亚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三节澳大利亚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4 07: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名 第四节 澳大利亚
教师姓名 陈霞 学科 地理
版本 人教版 章节 第九章
课时 第1课时 年级 七年级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教材分析 《澳大利亚》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所接触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教材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地理特征,而是选取了两个非常形象的标题,“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古老的动植物”来突出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因此在设计时,我以澳大利亚国徽为主线,以探究“澳大利亚国徽的秘密”这一主题为切入点,将澳大利亚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及贯通。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让他们分析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澳大利亚动、植物生存及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亚洲及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的学习,知道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是七年级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喜欢新鲜、生动的东西,所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等直观、感性的手段辅助教学,易干学生理解和产生兴趣。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描述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及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找到该国特有生物及生存的原因。(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评估任务 学生能够利用地图描述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说出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及影响。学生能够说出该国特有生物及生存的原因。学生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城市和人口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教学难点:1.结合实例说明澳大利亚大陆是古老的大陆。2.结合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教师:视频导入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给大家放了一段澳大利亚的风光,这个国家美丽吗 大家想不想到这个国家旅游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而奇特的国度,领略她独特的魅力! 学生:观看视频设计意图:利用视频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 学生了解澳大利亚
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1.范围教师:读图9.36,找出澳大利亚的组成。2.位置教师:读图,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描述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3.首都: 学生:读图分析: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岛屿。在图中标出赤道、160°E线,从南北半球看,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与其他大陆相距较远。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学生:堪培拉 学生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地理位置、范围评价反馈:小组互评:充分参与课堂并能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首都★★★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教师:展示特有动物的图片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原因。教师:袋鼠是动物界有“跳远名将”;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鸸鹋是最古老的鸟种之一;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 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袋鼠、鸭嘴兽、鸸鹋、树袋熊原因:澳大利亚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环境比较稳定,生物进化缓慢。设计意图:利用图片使学生了解特有动物。 学生了解特有的生物,并能分析原因评价反馈:小组互评:积极参与课堂并将学习成果在组内展示★★
二、独 特的自然环 境 1.地形教师: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地形区,完成表格内容。结合澳大利亚中部地形剖面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地势特点。教师:展示图片澳大利亚东北部有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2.气候教师:利用地图9.37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分析分布特点。教师小结:澳大利亚大部分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干燥;大陆北部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部沿海一带为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3.河流教师:利用地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河流,并分布其特点。 学生读图分析:学生总结地势特征: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学生观看了解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学生:读图标画、识记主要气候类型,并分析特点:气候炎热干燥。学生: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学生读图分析: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注入印度洋。河流源于降水丰富的东部高地,但流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广大平原地带,这导致多数支流的中、下游常有断流现象,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 学生能够总结出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利用气候类型图学生能找出来,并根据地图分析特点。评价反馈:学生互评:能够利用地图说出气候类型★★评价反馈:教师评价:能分析出澳大利亚河流的分布特点并分享结果★★★
4.独占一块大陆、四面环海,会对澳大利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引领学生完成思与学独特的生物教师:桉树、金合欢也是澳大利亚的代表性植物,但不能视为澳大利亚的特有种。因为从植物分类学角度来说,桉树是桃金娘科桉树属的高大乔木的统称,金合欢是豆科金合欢属的统称。教师: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教师引导学生以澳大利亚为例分析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引领学生完成活动,利用地图9.39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并回答问题:说明澳大利亚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读图,估算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面积占澳大利亚总面积的比重。(2)读图,说出澳大利亚人口的分布特征。(3)结合气候图,说明澳利亚的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教师:澳大利亚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很难维持大规模的人口居住和发展;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地区,由于其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居住。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桉树、金合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1)地广人稀(2)人口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3)该国气候炎热干燥,东南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生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素养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素养引学生会从地图中查找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特点。评价反馈:教师评价:利用地图能够分析出澳大利亚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特点(结合地形和气候)★★★
教学总结板书设计板图设计检测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分析了优越的地形、气候条件为发达的农牧业创造了基础。本节课的任务是从了解澳大利亚生物特性着手,从位置、地形、气候三个方面学习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以此为范例,熟悉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征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了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了解了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进而对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有了整体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同国家的地理知识,其主要目的是了解这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与自己所在国家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借鉴有利的经验,并通过对每个已学习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全球环境和发展观念。 基础练:1.澳大利亚国徽(如图)上的两个动物分别是( )A.袋鼠和鸸鹋 B.考拉和鸸鹋 C.袋鼠和鸭嘴兽 D.考拉和鸭嘴兽2.澳大利亚古老动物较多,主要原因是( )A.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气候炎热干燥 B.位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C.与其他大陆隔绝,进化较慢 D.自然条件复杂,进化较快据澳大利亚报道,2023年墨尔本市人口100多年来首次超过悉尼市,成为澳大利亚最大城市。下图示意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从地理位置看,澳大利亚( )A.独占一个大陆 B.地处南寒带 C.被北回归线穿过 D.东临大西洋4.澳大利亚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 )A.热带草原气候区 B.热带沙漠气候区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5.下列关于澳大利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B.气候特点以温暖湿润为主C.季风气候非常典型D.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提升练:1.读澳大利亚相关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明图中甲地的降水特征。(2)澳大利亚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城市分布极不平衡,城市主要分在 。图中反映出的这种城市分布特点的自然原因是______。(3)能不能为了促进澳大利亚的西部开发,使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 为什么
作业设计 澳大利亚人们都自觉与动物保持互相尊重的关系。这种和谐共处的美好,也十分令人感动。拓展提升类作业:1.利用网络资源,制作“澳大利亚特色名片”(包含地理标志、经济产业、环保措施)。2.请同学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题,设计一个宣传标语。实践探究类作业:推荐纪录片《澳大利亚:地球的奇迹》撰写观后感(200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问题多,难度也很大,学生对于澳大利亚很陌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但是在课前我准备充分各种图片、地图、板书板图的合理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较充分地发挥。教学条理清晰,衔接自然流畅,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在地图中自己学习知识,发现问题。抓住澳大利亚最突出的特点,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到特有现象中,充分利用学生对地理事物好奇的特点。从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点、地形、气候特点等,这种设计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地理的结构,用问题解决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但是在教学中也体现出很多不足的地方,语言过渡方面有些欠缺、学生回答完问题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要时刻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就更浓厚,就愿意学习。还有学生讨论的时间太少,有的学生没有得出结论。今后的教学时要多关注学生,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去,使学生们都要事情可做。设计问题时也要分出层次,这样学生分析起来没有难度,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多说话,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节 澳大利亚
半球位置:东半球、南半球
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独占一个大陆、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特有动物: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
人口分布:东南和西南地区
人口稠密:广大的西部和内陆地区气候干旱、人口稀疏
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人地协调
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
地形地势:东部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低矮高原;东西高,中部低
气候:热带气候,呈半环状分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