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3湖北武汉中考」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他雷厉风行,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了解和掌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到达广州后,他与邓廷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法。这表明,林则徐禁烟时 ( )
A.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B.英勇善战,知难而进
C.办事干练,善于合作
D.清正廉洁,成效卓著
2.关天培在虎门战死,葛云飞等总兵殉国于定海,陈化成坚守吴淞力竭牺牲,太平军英勇抗击“洋枪队”,这些事迹体现的是 ( )
A.落后就要挨打的丛林法则
B.侵略者残暴凶狠的本性
C.农民阶级原始的抗争精神
D.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2024山东潍坊中考」《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照会英国:“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这表明清政府 ( )
A.未能认清英国的侵略本性
B.开始向西方学习
C.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
D.成为“洋人的朝廷”
4.「2023山东临沂中考」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根据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 ( )
A.协议关税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租地建房的权利
5.「2024山东聊城中考」1850年,马克思在论述某一战争的影响时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8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该战争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025江苏苏州吴江期中」下图为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部著作的部分目录。该著作的这一章节主要描述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24山东枣庄中考」2023年10月18 日到29日,“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在圆明园博物馆举办,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铜像时隔163年后重聚圆明园。兽首流失于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25四川南充顺庆期末改编」马克思曾指出,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所说的“好处”是指 ( )
A.占领辽东半岛
B.鸦片贸易合法化
C.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理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史”指“史实”,“论”指“结论”。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56年10月,英军挑起战争
B.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C.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10.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 )
A.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南京条约》的危害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11.「2024 山东济南中考改编」右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上的金田起义浮雕,若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虎门销烟 D.鸦片战争
12.「2023山东东营中考」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 )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13.「2023山东临沂中考」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 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 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 )
A.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B.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
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14.「2025河南郑州高新区期末」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帝反封建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15.“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太平军驰骋疆场,歼灭了成千上万的清朝军队。太平军所到之处,推倒官府,扫荡封建秩序,冲击纲常名教。昔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绅地主无不威风扫地。”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
A.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B.实施了近代改革方案
C.创新了农民革命方式
D.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共40分)(答案含评分细则)
16.(22分)前人将历史载于书信,后人用书信打开历史。阅读下列书信,回答问题。
【书信一】
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给家人的信
【书信二】
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共享之荣耀。
——法国上尉巴特勒给雨果的书信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雨果给法国上尉巴特勒的回信
【书信三】
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
————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给友人的书信
(1)依据书信一,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由。(6分)
(2)书信二中的“这次远征行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表达了雨果对哪两个国家的强烈谴责 (4分)举出相关史实证明其强盗行径。(2分)
(3)联系书信三的内容和所学知识说说,列强在“这次远征行动”中与清政府签订了哪些条约 (6分)这些条约有何共同危害 (2分)
17.「2025湖北武汉钢城六中月考改编」(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材料二 1843年前后英国从中国进出口棉花税率由24.19%降至5.56%,棉纱税率由13.8%降至5.56%。中英交往中,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清政府官员董宗远上书道:“国脉自此伤矣。”
材料三 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国脉自此伤矣”是因为战后条约伤及中国哪两个方面的权益 (4分)
(3)材料三中“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哪一文献有关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献内容不能实现的原因。(6分)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
答案速查 1 2 3 4 5 6 7 8
C D A B A B B C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A A B D A
1. C据材料“雷厉风行,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与邓廷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法”可知,林则徐禁烟时办事干练,善于合作。故选 C项。
2. D关天培、葛云飞等总兵、陈化成都是清朝官员,太平军属于农民阶级,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D 项符合题意。
3. A题干“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表明清政府认为,《南京条约》签订后,和英国就会各自安好,互不侵犯。这明显是清政府没有认清英国的侵略本性,英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4. B结合题干描述及所学知识可知,通过题干中的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5. A 据题干材料信息“1850年”“8年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题干中的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 A。
6. B根据材料中的“英法联手”“美俄提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著作这一章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故选 B项。
7. B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故选B。
8.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在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接受1858年黑龙江地方签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题干中的“好处”是指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故选 C。
()根据所学可知,历史结论即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论。“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论,属于历史结论。
10 A 依据材料“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因此外资商行逐渐增多,A项正确。
11. A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故选A。
12.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故选A 项。
13. B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B项正确;太平军主要由农民组成,排除 A 项;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排除 C项;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D项。故选B。
14. D题干材料表明太平天国面临着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列强的双重打击,说明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故D项正确。
15. A根据材料“推倒官府,扫荡封建秩序,冲击纲常名教”“官绅地主无不威风扫地”可知,题干材料说明太平天国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解题方法 材料理解、概括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1)找出题干设问的限定词(“题眼”),明确题干考查要求、设问与材料的关系。如出现“这表明”“可见”“说明”等限定词,可知答案来自材料,需要理解材料的大意,概括出材料的主旨。
(2)带着问题读题干材料,找出与解题有关的关键句。
(3)结合题干材料设问要求,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逐句理解分析,并概括其中的要点。
(4)依据对材料的理解和概括,分析备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6.答案 (1)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不满足鸦片战争的既得利益,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相同,都是打开中国市场。(6分)
(2)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英国、法国。(4分)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2分)
(3)签订了《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6分)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
解析 (1)依据书信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次鸦片的目的方面回答。(2)由书信二并结合所学可知,雨果谴责了英法劫掠并火烧圆明园是强盗行径,这一罪行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3)列强在“这次远征行动”中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约的共同危害,结合书信三内容和所学回答即可。
17.答案 (1)历史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2分)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2)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司法主权。(4分)
(3)文献:《天朝田亩制度》。(2分)原因: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必须近代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国脉自此伤矣”是因为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司法主权。(3)材料三中“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
解题 法 非选择题中“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审清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如果设问中出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则需要把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2)依据题干设问要求,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词、句),联系考查的知识点,由此结合教材知识写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