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共20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共20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思想政治
更新时间 2025-09-24 09:3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哲学基本理论(什么是哲学)
辩证唯物论(世界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世界的状态)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生观、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研究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精神世界
研究人类历史
探讨世界是什么?这个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这个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在唯物论的基础上,已经清楚世界是什么。进一步探讨世界是怎样的?这个世界是孤立的,还是联系的?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知道世界是什么、是怎样的?那人类应该如何认识世界呢?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呢?有什么规律?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中国治沙人是如何用70年时间完成生态逆袭的?
解锁死亡之海→
中国式浪漫的密码
人类进化示意图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手的使用和语言、思维的产生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正是由于劳动,人才得以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所以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思考 :是什么促进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和人类社会的形成?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
①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②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③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
劳动即社会实践
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拓展:
1.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
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的重要性
1.到超市购物,挑选需要的商品2.到银行贷款买房或创业3.就行政体制改革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4.旁听一次立法听证会5.参加规范汉字书写比赛6.观看电影《哪吒2》7.参加区人大换届选举你知道下面这些社会生活活动都属于哪个领域什么活动吗?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政治活动思考: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现象有何共性 课堂探究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都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的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物质生产的实践
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
实践的基本形式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精神文化领域
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
构成
【注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核心的观点;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增大。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严峻局面。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持续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以上。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我国适时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思考: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那什么是社会意识,什么是社会存在呢?
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还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
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指大众的意识,非个人的意识
生产方式
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点击此处输入文字点击此处输入文字点击此处输入文字点击此处输入文字点击此处输入文字
知识回顾: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表现为什么?
那么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思考: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为什么每年的流行词不同呢?
热事对热词。 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先有事后有词。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从性质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从过程上: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注意:不论是错误的社会意识还是正确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只不过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扭曲、虚幻的反映。
思考: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存在一变化,是不是社会意识立刻跟着就变?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仍存在大量封建迷信思想;
30年代落后的中国,共产党主义思想却能在中国生根。
这说明什么道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时间上: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性质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完全同步、如影随形的。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梁启超“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马克思:“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都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群众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表现:
(1)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2)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把精神、或者一些神秘力量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有时候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重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
归纳总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历史的本质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反作用(促进或阻碍)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