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三国—————46年
西晋—————51年
东晋—————103年
南北朝————169年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演义》小说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 (qiáo )江渚(zhǔ)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新课导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壹乱世纷争出英雄
——官渡之战
贰决战南北逞英豪
——赤壁之战
叁三分天下谋发展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乱世纷争出英雄
——官渡之战
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州牧统领
军阀割据
由图可知,当时北方最大的两个军阀分别是谁?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袁绍
曹操
吞并对手,统一北方
乱世纷争出英雄——官渡之战
中央朝廷
社会底层
地方政府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主动权。
用人:招揽人才。
经济: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阅读教材思考,为了增强自身实力,曹操在前期做了哪些准备
乱世纷争出英雄——官渡之战
材料一: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材料四: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二:负污辱之名,……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三国志·武帝纪》
军事:收编军队,壮大队伍
材料三:(曹操)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200年
以少胜多
袁绍和曹操
结合视频及教材内容,梳理官渡之战的相关史实。
2.8万
36.4万
观看视频
时间
交战双方
战术
战争特点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
结果
影响
曹操胜利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乱世纷争出英雄——官渡之战
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fán]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三国志·武帝纪》
结合材料思考,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诸葛亮
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乱世纷争出英雄——官渡之战
重用人才,招贤纳士
思考:曹操的“壮心”
是什么?
统一全国
——《龟虽寿》
决战南北逞英豪
——赤壁之战
贰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面对曹操南下的攻势,刘备和孙权是如何应对的?
孙刘联盟,共抗曹操。
决战南北逞英豪——赤壁之战
208年
以少胜多
曹操、孙刘联军
结合视频及教材内容,梳理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
2.8万
36.4万
观看视频
时间
交战双方
战术
战争特点
诈降、火攻
结果
影响
孙刘联军胜利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决战南北逞英豪——赤壁之战
史学
《三国志》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文学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文学的趣味性,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因而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历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
决战南北逞英豪——赤壁之战
材料三:“周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二:“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汉书》
根据材料思考,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战败?
材料一:诸葛亮:“曹操之众,远来疲弊,此所谓‘强驽之末’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诸葛亮传》
①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横行。
②曹操骄傲轻敌。
③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决战南北逞英豪——赤壁之战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三分天下谋发展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叁
魏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蜀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9年
孙权
建业
洛阳
曹丕
220年
刘备
221年
成都
阅读教材绘制
“三国鼎立” 简图:
①明确三国方位。
②注明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三分天下谋发展——魏蜀吴的建立与发展
蜀汉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吴
魏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三分天下谋发展——魏蜀吴的建立与发展
假如你是魏蜀吴三国的新闻发言人,请你介绍本国发展的情况(结合教材p95、96回答)
例:我是X国新闻发言人,我来介绍一下我国的发展情况……
小组讨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材料一
军阀割据形势图
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
材料三
三国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三国后:(曹魏)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孙吴)“其四野则畛畷 无数,膏腴兼备。” (蜀汉)“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经济由“衰”到“兴”
三分天下谋发展——魏蜀吴的建立与发展
人口变化图
(万人)
政权由“多”到“少”
人口由“少”到“多”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历史进步
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 229年
四个人物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三国鼎立
魏、蜀、吴
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课堂小结
1.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
小试牛刀
2.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
小试牛刀
课后作业
制作“三国英雄档案卡”(如曹操、诸葛亮、孙权),包含人物名言(如曹操“老骥伏枥”)、主要事迹(战役/治国举措)、历史评价,用A4纸图文并茂呈现,在班级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