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七年级历史(YL)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2.记者2014年10月11日从农业部获悉,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
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亩产1026.7公斤的新纪录。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4月21日,农历三月初三,乙未年中华人文初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 )
A.扩充疆域 B.巩固统治 C.分封亲属 D.赏赐功臣
5.长篇小说或电视连续剧《封神演义》中,有姜子牙、哪吒等诸多正面人物,但也有一个作为著名暴君的反面人物,他宠爱妲己,实行残暴统治,导致国家灭亡。他就是( )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6.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原因是( )
A.商朝建立定都于殷
B.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C.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 D.“殷”字吉利
7.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8.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10.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11.下图是50年前发行的邮票,邮票中的古代器物属于( )
A.青铜器 B.铁器 C.陶器
D.瓷器
12.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13.战国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整套编钟出土于( )
A.河南安阳 B.四川成都 C.湖北随县 D.湖南长沙
14.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5.解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哪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情况(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6.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位诗人是( )
A.屈原 B.贾谊 C.王船山 D.曾国藩
17.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位思想家曾经主张提倡法治,他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18.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
1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下列选项,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 )
A.“兼爱”“非攻” B.要求统治者用“仁政”,轻徭薄赋
C.“无为而治” D.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
20.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
A.颁布均田令 B.奖励耕战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
二、非选择题(21题18分,22题18分,23题24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3分)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6分)
(2)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3分)
(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3分)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8分
)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材料一作者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6分)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2)李太守指的是谁?伯禹指传说中的谁?(6分)
材料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三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它使得哪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6分)
23.阅读材料后:(24分)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9分)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6分)
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3分)
(4)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七年级历史(YL)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ACBBA
6——10
CABAD
11——15
ACCBB
16——20
ACBBA
二、非选择题(21题18分,22题18分,23题24分,共60分)
21.(1)禅让制(3分),尧、舜、禹(6分)。
(2)世袭制(3分)。
(3)分封制(3分)。为了巩固统治(3分)
22.(1)屈原、《离骚》(6分)
(2)李冰、大禹(6分)
(3)都江堰、成都平原(6分)
23.(1)商鞅变法;公元前365年;秦孝公。(9分)
(2)奖励耕战,;建立县制。(6分)
(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3分)
(4)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