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孔雀东南飞》比较阅读课件(共5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氓》《孔雀东南飞》比较阅读课件(共5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21:5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罗曼蒂克消亡史
—《氓》《孔雀东南飞》比较阅读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被并称为“乐府双璧”,与《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
《氓》,选自《诗经·卫风》。卫国民歌,卫的都城在河南朝歌(淇县)一带。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弃妇诗
(1)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3)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诗经》体例
乐府
西汉:音乐机关。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机关名称
诗体名称
唐代:
古乐府诗,是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后人袭用旧题,有时也称“古乐府”。
新乐府诗,以新题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多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弊端,由元稹、白居易等人倡导。
活动一(预习作业)
熟读《氓》《孔雀东南飞》,划分叙事情节,分析各节主要情感及情节异同。
任务一.诗意的探寻:相似的爱情
1.有人说,《氓》所展示的是上古时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请从《氓》中找出女子与氓爱情消亡的凭证?
1)桑叶这一意象来展现女主人公婚前和婚后生活的迥异。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叶还没落的时候,枝叶繁茂,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象征着女主人公沉浸于恋爱的甜蜜美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到桑叶飘落,则是一片枯黄垂死的场景。这与女主人公嫁给“氓”后的婚姻生活形成了同构。夙兴夜寐,靡室操劳,女主人公如同陨落的桑叶,容颜衰老,不复当年的润泽。
桑叶之兴衰成为女主人公情感的外化载体。同时,桑叶也极为符合女主人公劳作的身份特征,与开篇“抱布贸丝”遥相呼应。
1.有人说,《氓》所展示的是上古时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请从《氓》中找出女子与氓爱情消亡的凭证?
(2)淇水既是环境要素,也是淇水女人生经历的见证。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女主人公沉浸在恋爱中,和“氓”难舍难分,不顾路途遥远,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淇水不仅是爱情的发生地,也是一个见证者。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主人公此时渡过淇水回娘家,淇水波涛滚滚,不仅溅湿了车幔,更打湿了女主人公的心,仿佛也在为淇水女被抛弃而伤心。婚后生活淇水女不仅日夜劳作,“氓”的态度也变得暴戾,女主人公只能“躬自悼矣”。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可是“氓”的所作所为却超越了我可以忍受的界限。仿佛看见女主人公独自一人坐在淇水旁边,既回想起“总角之宴,言笑宴宴”的过往,又以一种决绝的姿态表示:“亦已焉哉”。爱恨交织的情感在淇水中酝酿、荡漾开来。
淇水的作用:
①贯穿全诗,展现了情节的发展。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③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头、中间、结尾都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一婚变一决绝”的情节线索。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
有人说,《氓》所展示的是上古时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请从《氓》中找出女子与氓爱情消亡的凭证?
(3)《氓》中女子对男子的称呼几易其名,这与女子情感的跌宕有着微妙的联系。
①初识:“氓”指民,是一个客观的称呼,没有多少感彩。
②相爱: “子”显得情意绵绵、温馨甜蜜。
③相思:“复关”以地代人,热烈羞涩
④婚前:“尔”的称呼拉近了二人的距离,更加深了二人的感情。
⑤婚变:“士”:当婚后生活不如意,女主人公对整个男性群体表达了失望。女主人公用“士”这一称谓感叹道: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⑥决绝:“尔”:已经不是当初的亲昵了,而是决绝后冷漠的称谓;“其”:更冷静,疏离感与陌生感,这一称谓的背后是女子伤心欲绝的痛苦和痛定思痛后的清醒。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强
送子过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沉醉爱河
心如帷湿
回头是岸
恋爱(1-2章):相爱与允婚
婚变(3-4章):新婚与婚变
决绝(5-6章):忆苦与决绝
叙事结构相对简单,第一人称,采用回忆追溯和对比的手法,婚前男女双方如胶似漆的爱恋与后文两人感情的冷漠对峙形成的对比。“氓”婚前对婚事越渴望,就越加凸显出其婚后对妻子施暴行为的可耻,而女主人公先前对“氓”爱得越深,她在离开时的悔恨也就越深。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01) 托物起兴
(07-12)焦刘誓别
(02-06)兰芝请归
仲卿求母
(24-31)兰芝抗婚
焦刘殉情
(32) 合葬化鸟
凄凉哀怨
爱情深挚悲苦
爱情真挚坚定
生死相依,忠贞不渝
美好的愿望
孔雀东南飞
焦刘两家矛盾
兰芝仲卿的爱情悲剧
叙事结构采取双线叙事,第三人称及对话,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展开,在此基础上展现焦刘婚姻悲剧全过程。故事曲折生动,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引人入胜。
小结
同:《氓》《孔雀东南飞》都是爱情悲剧,叙事性强,也带有强烈的抒情性。
异:较之《氓》,《孔雀东南飞》是更为成熟的叙事诗
《氓》单线叙事,以第一人称的回忆及对比,叙述了一个完整的婚恋过程:女主人公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到决绝分手的痛苦经历。
《孔》双线叙事,情节曲折变化。以第三人称及对话,通过刘焦两家矛盾展现刘焦二人别离、抗婚、殉情的爱情悲剧。人物形象更为多样、立体:不同地位、年龄、性格的人,如兰芝、仲卿、焦母等。
任务一.诗意的探寻:相似的爱情
任务二.诗意的探寻:相承的传统
《诗经》开启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汉乐府继承《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叙事诗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请以《氓》《孔雀东南飞》为例,分析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
提示:抒情传统、手法、语言风格
(1)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书写生活中的男女情爱
《孔雀东南飞》“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符合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方法;
《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强调人们的真实生活、感受。
《孔雀东南飞》结尾“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与现实主义相矛盾?
采用了浪漫主义的结尾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罪恶的控诉。也与孔雀失偶徘徊的起兴互相呼应,加深了悲剧意蕴。
(2)《孔雀东南飞》兼用浪漫主义,是对《诗经》现实主义抒情传统的发展。
(一)体现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抒情传统。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感发兴起,借助他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比: “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把欲叙写的事物借比为另一类事物加以叙述。
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把叙写的事物加以直接叙述。
兴:物—>情,凭直觉,不一定有理性的思索。eg桃之夭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比:情—>物,有理性思索的安排。eg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比兴也常常连用,一些诗歌中兴句兼用“比”的手法。
任务二.诗意的探寻:相承的传统
(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氓》兼用三种表现手法,兴、比突出,展现《诗经》本色。
第一二章用赋的方法叙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乃结婚的过程。
第三、四章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容貌衰减,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一说比喻男子情意深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一说比喻男子情意衰减。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以桑葚比喻爱情。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
(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2.《孔雀东南飞》以赋、比为主叙事。既是民歌的特点,也受到了《诗经》的影响
“赋”的铺陈华丽
  A、两次罗列刘兰芝的成长过程(第2段刘兰芝自述、第13段刘母的话)
  a、让人感受到兰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养,才艺、品德随年岁而逐增。
  b、印证“自诉”的真实性,强化其良好修养;对焦母的蛮横无理给予批判。
c、“叠文”,同一件事,不同角色叙述,有回环往复的意趣;
B、遣归前的留物及打扮(8、9段)
  突出其外表的美丽,表现她虽受屈辱、遭遇不幸却镇定自若、不甘示弱的倔强性格;也是对扼杀“精妙世无双”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有力谴责。
  C、太守府的迎娶场面(21段)
  既显示了兰芝高贵身价,又表现了兰芝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同时,又与“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加浓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三)语言风格
同:《氓》《孔雀东南飞》语言直白生动、质朴自然
异:
《氓》是四言诗,大量运用叠词,多次使用语气词(“矣”)。
《孔雀东南飞》是五言诗,较之“二二”式节奏的四言诗,五言诗的节奏主要有“二二一”(孔雀东南飞)或“二一二”(五里一徘徊),具备极强的节奏感。
大量的叠词、连绵词、偏意复合词的使用,如纤纤、劳劳、奄奄等,连绵词像聆听、徘徊、窈窕等,偏义复合词如公姥、牛马等,语言形式复杂多样。
活动(一)讨论探究
结合诗句及时代背景,探究《氓》、《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公悲剧发生的原因。
任务三.诗意的探寻:不同的悲剧
1.当代著名学者鲍鹏山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请结合女子的形象,谈谈她的完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又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婚变?
容貌美丽。“非来贸丝,来即我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纯真痴情、热情活泼。"送”“将”“乘”“望”“泣涕”“耽”等可以看出
安于贫贱、吃苦耐劳。“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等说明女子。
冷静理智、坚强果断。“亦已焉哉”
3. 社会制度说
男女不平等(包括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4. 社会道德说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婚礼缺失使婚姻得不到支持与保护。古代婚姻按照礼法应行六礼,而女主人公是私定终身,婚礼缺失使他们的婚姻丧失了神圣性和约束力。
1.“士”之变心说
婚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憨厚老实、热情主动
婚后: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至于暴矣。——>始乱终弃、性格暴躁
2.年老色衰说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诗经·氓》
2.《孔雀东南飞》
(1)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也是由于男子变心导致或女子失德导致的吗?请结合二人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①形体美
足、头、腰、耳、指、口、步
精妙世无双
②品质美
勤 劳:兰芝自诉
善 = 良:与小姑别
知书达礼:与婆婆别
③精神美
反抗性
焦母
兄长
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富有反抗精神。
焦仲卿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孝顺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懦弱???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誓天不相负…誓不相隔卿 忠于爱情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反抗精神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一个孝顺懦弱,忠于爱情,有一定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刘兰芝
2.《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能干,焦仲卿又与她情深似海,焦母为何非休她不可?关于仲卿母亲不喜兰芝的原因,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你是否赞同?请结合诗句说明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1)门第观念:焦刘两家贵贱悬殊,焦母见异思迁,为娶罗敷而逼走兰芝。
(2)无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兰芝不够顺从
门第观念?
支撑——10段,“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反驳——为何县令和太守家的不重视门第?
如果焦母在乎,当初就不会赞同婚事。
焦家:“庐江府小吏”、“儿已薄禄相”
刘家:“十三教汝织…”
无子?
支撑——《大戴礼记·本命》中载:“无子,去;……无子,为其绝世也。”
反驳——为何县令和太守家的不在乎?
不够顺从?
《大戴礼记·本命》中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兰芝“不顺从”的一面?
2段:“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主动提出“自遣”;
10段:“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20段:“兰芝仰头答”——面对“性行暴如雷”的哥哥,敢于直视。
焦母 此妇无礼节,行动自专由。吾已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刁钻市侩
趋炎附势,见利忘义,贪婪市侩
刘兄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可见,正是刘兰芝的不顺从,不愿意任由婆婆践踏,导致焦母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用封建礼教的孝道道德绑架儿子,逐走刘兰芝,导致了后续的悲剧。
小结:从焦仲卿求情、二人誓别、刘兰芝抗婚、二人殉情等情节看,不同于《氓》中男子变心,《孔雀东南飞》中是封建礼教将二人爱情摧残消亡。
同样是爱情悲剧,《孔》突破了将爱情不幸归结于一方性格缺点的成规,而是批判封建礼教制度,这是文学创作中的重大超越。
古代妇女要讲三从四德,其中有“夫死从子”一条,为何焦母可以不听焦仲卿的,反而要焦仲卿听自己的呢 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何不私奔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二人的爱情悲剧?
封建的‘孝德’,使焦母实施对儿子的专横统治,使焦仲卿对焦母一直言听计从
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可能容纳二人的私奔,不仅统治阶级不接纳,二人自己无法接纳这种行为,因为封建礼教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大家都真诚地相信,当时的制度是对的。所以,焦仲卿和刘兰芝不可能私奔。
任务三.诗意的探寻:不同的悲剧
活动(二):讨论分享
学习本课后, 你觉得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
任务三.诗意的探寻:不同的悲剧
不依附
不单恋
不一味付出
人格平等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同甘共苦
相互尊重
保持独立
思想共鸣
心灵相犀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伟大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角度 《氓》 《孔雀东南飞》
取材 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书写生活中的男女情爱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
叙事人称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叙事安排 回忆自白、对比 对话为主,大量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环境烘托
叙事结构 单线叙事 双线叙事,情节曲折变化,人物多样立体。
手法 赋比兴兼用 以赋为主,比为辅
语言风格 民歌的质朴;文人加工再创作,书面体韵文 风格简洁;四言 风格细腻明快;五言,便于抒情和叙事;口语化;叠词、连绵词、偏意复合词,互文,语言形式多样
主题 负心男子的批判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封建礼教制度的批判
总结
作业:相似的爱情,不同的悲剧
依据对《氓》《孔雀东南飞》的深入理解,借助联想与想象,以“跨时空的相遇”为主题,想象刘兰芝遇到淇水女或“氓”遇到焦仲卿后,人物间会有怎样的对话与行为,自拟题目,改编诗剧,下次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