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著名诗人、散文作
家。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等。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抒情诗的代表作品。康桥,即剑桥,1921年春至1922年8月,徐志摩在剑桥留学。这段时间并不很长,对于诗人而言却是生命历程里极为重要的一段:“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再度游历英国,写下了这首诗,将满腹眷恋与记忆融人其中。
金柳
软泥
青荇
柔波
光影
榆阴
潭水
浮藻
夏虫
意
象
描幽静宁谧之景
状依恋不舍之情
意 境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自具有什么特点?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连用三次“轻轻的”
①音节整齐和谐;
②符合安静宁谧的意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思考:为什么把“金柳”比喻成“新娘”?试从形态和情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轻柔、艳丽;
②留恋美景;
③金柳既为新娘,则暗示诗人是新郎,这一比喻表现诗人对康桥的恋恋不舍。诗人对康桥的爱是何等的浓烈又何等的温柔。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作一条水草!
思考: 康河的水草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甘作一条水草”?
水草“油油”地“招摇”,光润、自由自在。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为什么不能“放歌”?
①怕惊醒美梦。
②怕打破了这份宁静美好。
③“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诗人内心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的心情压倒了一切。作者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思考:“云彩”明明不能带走,为什么偏说成是“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愿惊动康桥,破坏康桥的美。表达了对康桥的无比眷恋之情。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作依依惜别。这里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2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下倒映河中的景象,将柳树比喻成“新娘”,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极度迷恋的感情。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诗人的心,他乐而忘返了。
第3节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招摇”二字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醉了,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甘心”二字写出了他对康桥永久、热烈的爱恋。
第4节写潭水及由此引发的联想。这里的“榆荫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树蔽日,非常清凉,诗人留学期间常去那里读书、乘凉、遐思。“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人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第5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诗意向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这几节连续运用铺陈的手法,从多方面写剑桥的风景,诗人的记忆与情感也蕴含其中。
第6节诗人的思路急转,从梦境回到现实,别情缕缕,离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 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
第7节则又曲终奏雅,呼应首节,诗人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康桥却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唯有如此,才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的依恋之情。
河畔金柳
康河水草
榆阴清潭
星辉寻梦
飘然离去
难分难舍
欢喜
留恋
迷恋
凄婉哀伤
寻梦
入梦
出梦
眷恋
飘然离去
无限依恋
百般珍惜
苦闷彷徨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引起了各个时期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就在于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建筑美 ——
音乐美 ——
绘画美 ——
共七节,四行一节,节与节,行与行,错落排列,字数相近,既工整匀称,又有巧妙的变化,回环呼应,给人以美感。
韵脚整齐,节奏灵活,抑扬合度,回环反复,宛如一精致的乐曲。(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用了“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等大量富有色彩感和画面感的词语,带给读者以视觉上的鲜明印象。
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三美”主张
作为徐志摩“新诗格律化”实践的成功作品,这首诗极为工整而又灵动自然,有着完美的形式。
阅读这首诗,要特别注意结合具体诗句把握其中内在情绪的发展、变化,以及与情绪相和谐的诗歌的节奏。例如,诗歌首末两节语意相似,都表达一种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但相似中又有不同,首节的两个“轻轻”末节改成了两个“悄悄”,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袖”不带走“云彩”,所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比首节又进了一层,让人惆怅不已。诗人通过这种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表达了真挚的感情,创造了深邃的意境。诗人善于把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和谐融合。他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人的情怀又不是直白显露的,而是热烈而有分寸的;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多少复杂情绪包含其中,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留恋、怅惘的情绪,如有余音袅袅不绝。
诗歌情感:
1难舍难分
2欢喜和眷恋
3更加欢喜和眷恋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5感情达到高潮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7悄悄作别
挥手作别云彩图
河畔金柳倒影图
青草水底招摇图
榆阴浮藻清潭图
撑篙漫溯寻梦图
黄昏夏虫沉默图
招手惜别云彩图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拓展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