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东南形胜)》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望海潮(东南形胜)》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22:0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望海潮
学习目标
一、了解宋词的常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赏析词作,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词中点染、铺陈等表现手法。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处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妓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47岁时才考取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其“长调慢词”对宋词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一词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他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亲身体验。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为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在歌伎中传唱,很快让孙何听到了。孙何极为欣赏,问及词作者,得知原来是故人,便亟请柳永前去赴宴。
问题导学一
朗读词作,疏通词意。思考:上下阕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杭州的面貌?突出了杭州的什么特点?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作为)东南地形关键、风景优美的去处,以及三吴的都会,
钱塘自古以来都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
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
江河就是天然的要塞,绵延无边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里充满了绫罗绸缎,争比奢华。
点拨精讲一
建筑精美
风光秀丽
人烟稠密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云树:绕
怒涛:卷
天堑:无涯
市井景观
列珠玑
盈罗绮
竞豪奢
上阕:
钱塘
繁华
宜居壮美富庶
上阕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杭州的面貌?突出了杭州的什么特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我将画出这些美好景致,以便升职归朝时向人们扬夸。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都显得格外清新秀美,
这里既有秋天的桂子,也有夏季十里的荷花。
晴日里回荡着悠悠的羌笛,夜晚采菱的船只上传来渔歌,
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笑嘻嘻地说话。
一众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来听这吹箫击鼓,吟诗作赋,评赏着湖边的烟霞。
重湖叠巘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自然景观
百姓生活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钓叟莲娃
卓著政绩
千骑高牙
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下阕:
西湖
胜景
下阕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杭州的面貌?突出了杭州的什么特点?
安定
祥和
愉悦
野史传说,金主完颜亮读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极为向往,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问题导学二
1.首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交代了哪些内容?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此句好在何处?请简要赏析。(提示:表现手法、用字)
3.这首词在写景上很有自己的特色。你知道作者都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吗?
点拨精讲二
1.首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交代了哪些内容?
①“东南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②“三吴都会”,三吴指吴兴、吴郡、会稽,行政重地。
③“自古繁华”,历史悠久,生活富庶。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此句好在何处?请简要赏析。(提示:表现手法、用字、情感)
答:①此两句为互文写法,写羌笛与歌声昼夜都不曾停歇,在晴空里飘扬,也在夜湖上回响。
②用词生动凝练,“弄”字巧妙地描绘出了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泛”字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与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极富感染力。
③描绘了一幅老少同乐、国富民安的游乐图卷,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也歌颂了地方长官的卓著政绩。
3.这首词在写景上很有特色。你知道作者都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吗?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自然风光之美
城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抽象评点(点)
具体
描述
(染)
东南形胜
江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总写重要繁华
点 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点”:就是点明,正面点明旨意;抽象的评点(总写),指的是画龙点睛的句子或中心词。
“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一般用景物侧面渲染。具体的描述(分述),用意象烘托渲染。
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3.这首词在写景上很有特色。你知道作者都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吗?
①善于点染,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结合
铺陈(铺排):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②工于铺陈,一句一景,选取最具表现力的景物浓墨重彩地描绘。
通过描写壮美的杭州大都会及其悠闲的富足生活,赞美孙何治理有方并祝愿他升官。也借此展现了自己的文采才华,暗示求荐之志。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望海潮》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富庶,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是 , , 。
2.《望海潮》中描写山清水秀,桂花飘香,荷花满湖的句子是 , , 。
3.《望海潮》生动描绘出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是
, , 。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选做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这首词的点染手法极为典型,请你作简要赏析。
答:①本词是先点后染的总分结构。 “千万恨”以直接抒情方式点明主旨,后面几句全是染。
②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山月、水风和落花的不解情来表现惆怅,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选做题)
眼儿媚① 赵佶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②。
注:①徽宗赵佶被俘北上后所作。②梅花,笛曲《梅花落》。
请找出本词中的点染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答:①“玉京”两句是点,点明“忆昔”的主旨,追怀往日帝京繁华的同时,流露出故国不堪回首的深沉悲感;
②“琼林”以下三句是染,染得越生动,越反衬出词人内心愁绪;
③“家乡何处”又是点,后两句是染,以情问,以景以事答,写尽了囚在胡地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