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4.7.1《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4.7.1《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4 10:3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健康的生活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及其危害
传染病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一、传染病及其危害
观察和分析:在引起肝炎的疾病中,甲肝、乙肝、丙肝具有传染性,而脂肪肝不具有传染性,这是为什么呢?
甲肝
乙肝
丙肝
脂肪肝
病因:
病因:
病因:
病因: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营养过剩,脂肪不断积累
病原体: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由 引起,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
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一、传染病及其危害
1
病毒性传染病
2
细菌性传染病
3
寄生虫传染病
依据病原体不同将传染病分类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
结核病、鼠疫、伤寒、淋病等
血吸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等。
特点: ①传染性、②流行性
一、传染病及其危害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学生活动:模拟传染病的传播
行动:把你的右手放在洒满面粉的纸上,然后和第二个同学握手,这个同学又和第三个同学握手,以此类推。检查每个同学的手,
你会发现什么
思考:面粉是如何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假如面粉代表病原体,尝试说出传染病传播的环节?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病患者
病原体携带者
被感染的动物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病原体
相同吗?
例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源是携带新冠病毒的患者。
例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
是人或动物,有三个特征:
①患传染病
②携带病原体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饮食传播
血液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肺结核、流感、新型肺炎等
甲肝、蛔虫病等
登革热、疟疾等
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
血吸虫病、新冠肺炎等
艾滋病、乙肝等
传播途径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③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孕妇、老人、新生儿、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阅读教材P35“分析讨论”中
的资料1,思考:
(1)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
(2)流感流行是从哪儿开始的?
(3)流感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4)谁更容易被传染?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含有大量的流感病毒。 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 、打喷嚏时,会从口腔、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接触过流感患者的人,都可能被传染上流感。与青壮年相比,老人和儿童更容易患流感。
流感患者
飞沫
空气
老人、儿童
流感病毒
周围的人
流感传播环节:
流感患者
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空气
易患流感的人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含有大量的流感病毒。 当流感患者讲话、咳 、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 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接触过流感患者的人,都可能被传染上流感。小孩更容易患流感。
流感患者
飞沫
空气
小孩、老人
流感病毒
周围的人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甲肝传播环节:
甲肝患者
含有病毒的餐具
易患甲肝的人
资料2:甲肝患
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的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感染甲肝。饭店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可能使顾客感染甲肝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流感病毒
流感患者
空气、飞沫
甲肝患者
甲肝病毒
餐具、食物
携带鼠疫耶尔森菌的鼠类
携带西尼罗热病原体的蚊虫
蛔虫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连一连
大展身手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思考:如何预防传染病?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控制
切断
保护
对患者或携带病原体的人采取的措施,如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消毒或焚毁患病动物,核酸检测等。
对环境、场所、用过的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如喷洒消毒液,餐具消毒,佩戴口罩等。
对健康人采取的保护措施,如接种疫苗,增强体育锻炼等。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P35分析.讨论:阅读教材的资料描述,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流感的传播途径,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儿童更容易患流感?
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减少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老人和儿童更容易患流感是因为它们身体弱,免疫力差。
2.第2则资料中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甲肝病毒会通过餐具传播,这样做可以去除其中携带的病毒,避免传染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学以致用:阅读教材37的内容,思考图中所列举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以下例子,说说这些做法主要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进行的
1.《晋书·王彪之传》亦记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说明晋代对传染性疾病的隔离要求更加严厉,只要有病人接触者,均需采取隔离措施
2.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3.《内经》明确地讲:“……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预防感染,首重扶正,正旺则邪不能侵。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预防传染病时,需要在三个环节中抓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预防乙肝:
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等:
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棘球蚴
预防血吸虫、棘球蚴等寄生虫:
切断传播途径
思维训练·判定因果
依据课本38页给出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思维训练,讨论:
1.关于蚊子传播疟疾的推测有道理吗?证据充分吗?
能。
解析:进一步研究发现叮咬过疟疾患者的按蚊唾液中有疟原虫,这直接证明蚊子携带病原体,未感染疟疾的人被其叮咬后可能会患病,证明按蚊能传播疟疾。
2.根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的证据能否得出按蚊传播疟疾的结论?
有一定道理,但证据不够充分。
解析:只能说明蚊子与疟疾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传染病及其预防
病原体
特 点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播基本环节
预防措施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性、流行性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焚烧、隔离
戴口罩、勤洗手
锻炼身体、打疫苗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课堂小结
1.1910—1911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肺鼠疫,该病是烈性传染病,由一种杆状细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鼠疫斗士”伍连德提出的防控该遗传病的措施包括:隔离感染者。阻断交通,佩报“伍氏口罩”,对死于该病患者的遗体进行深坑掩埋或焚烧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鼠疫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B. 这种杆状细菌是肺鼠疫的传染源
C. 佩戴“伍氏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D. 对患者的遗体进行深埋或焚烧是在控制传染源
练习与应用
B
二、拓展应用
1.天花是一种在全球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目前只有极少数实验室保存有天花病毒。天花是否有可能“死灰复燃”?为什么?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要做好哪些工作?
练习与应用
天花尽管已经被消灭,但还有可能“死灰复燃”。这是因为保存在实验室里的天花病毒,可能会由于战争等不可预测的原因而散布在空气、水和土壤中,进而进入人体,导致天花流行。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应该将保存在实验室中的天花病毒定时或定期进行培养,并进行研究,将来一旦天花出现时,可以及时利用保存的天花病毒生产疫苗。
二、拓展应用
2. 1956年,我国每1万人中有100人感染症疾。2021年6月,WHO(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我国获得无疟疾认证,而同年全球仍有2.28亿个疟疾病例,约60.2万人死于症疾。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疟疾的传播?
(2)科学家在消灭疟疾方面进行了哪些积极的探索?
(3)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发明了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抑制全球疟疾蔓延方面,我国还作出了哪些贡献?
练习与应用
切断传播途径,既大规模灭蚊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等人从黄花蒿中分离了青蒿素,在治疗疟疾方面疗效显著
提供青蒿素;供应其他抗疟物资;开展国际合作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