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性文章
立场
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
雨果
超链接
你看见了什么
“巴黎圣母院,不仅是一座建筑,也是巴黎的女主人,法兰西的荣耀。”
马克龙:“被火焰吞噬的圣母院,是整个国家的情感。”
你看见了什么
你看见了什么
你看见了什么
你还看见了什么
你还看见了什么
科技复原的圆明园
科技复原的圆明园
你还看见了什么
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掳掠后,火烧圆明园,一连三日,火光烛天。
“委弃道途”的部分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
《泰晤士报》:“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
巴特勒的观点是什么?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第一、二段
体面的、出色的,光荣
意见、赞誉
巴特勒给雨果写信,难道真的是想听听雨果的看法吗?
巴特勒给雨果写信,难道真的是想听听雨果的看法吗?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作者简介
作为法国人的雨果,他会站在什么立场呢?
改写:
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是代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共同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你想让我对这次胜利给予一些赞誉,那就请往下读吧:
你认为 在你看来 打着......双重旗号
而你很想知道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
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不同立场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能够表明作者立场态度的句子,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的?
任务一:浏览全文,明确作者的观点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烧毁圆明园,是一次野蛮的偷窃和洗劫,是强盗行为,必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为什么先从圆明园之美写起?
任务二:圈点批注,分析作者的立场态度
阅读文章第三段,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尝试做批注,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圆明园之美的?在作者心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
海淀,经历雍正、乾隆等5
代皇帝,前后共150余年的
精心经营,扩建、修缮,共
花费了二亿两以上的白银。
你本应看见什么
“万园之园”
集江南主要名园、西方建筑、神话、诗词描绘的建筑风格,由三园组成,在雍正时就占地3000多亩,建成后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你本应看见什么
12生肖,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12生肖同时喷泉。
1400万欧元
12生肖,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12生肖同时喷泉。
1400万欧元
《圆明园四十景咏图》
诗、书、画完美统一,是我国成就最高工笔画、世界上最长的绢制彩色工笔画,被掠走后献给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
爱国人士出巨资几百万购回了原图底版,并从法国国家图书馆购得版权在国内的10年使用权。
如果,
历史的悲剧从未上演,
圆明园呈现给世人的将是怎样的——
奇迹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表达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热爱。
为什么不说是“中国”的呢?
第三段行文思路
奇迹
艺术价值
亚洲文明
世界奇迹
建筑材料、装饰、规模等
艺术地位
价值定性
如同巴特农神庙
用大理石、青铜等建造
用宝石、绸缎等装饰
大得犹如一座城市
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与埃及金字塔等相提并论
为了各国人民而建
是亚洲文明的缩影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绘圆明园的。
作者看见了什么
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铺陈
从建筑材料、装饰及规模布局等方面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描写细腻,很有感染力。
状元贴士
铺 陈
铺陈与排比的不同点
铺陈,指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讴歌等,以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
铺陈 排比
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
用于通篇或段落 用于段落或语句
不可存在于排比 可服务于铺陈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类比
圆明园
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
比较
运用类比的手法,将圆明园同巴特农神庙、金字塔等相提并论,强调了圆明园在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浏览作者浓墨重彩描绘渲染圆明园的语句,从写法的角度品读:
用中国古典的特殊元素美化圆明园
用丰富的想象、华丽的长句极力描绘;
用铺陈、排比 夸张地渲染;
......
作者看见了什么
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东方艺术的最高成就
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作者看见了什么
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
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雨果
为后文批判英法联军的罪行做铺垫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揭露英法联军劫掠暴行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层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国家、政府(抽象)
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
强盗(具体、贬义)
比喻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怎样理解这里的“更彻底”“更漂亮”?
“更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讽刺和愤慨。
反 语
反语,也就是“说反话”,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手法。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可达到辛辣讽刺的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性。
在文中找一找其他运用反语的句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均为反语,表达了强烈的讽刺意味,表现了作者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谴责。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按照常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野蛮的行为——侵略,对圆明园这个人类文明的典范进行了最野蛮的行径——劫掠和焚毁,这里作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把强烈的谴责说成“赞誉”,表现了作者对侵略者辛辣的嘲讽和批判。
批判英法联军暴行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统治者的罪行不是被统治者的过错,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统治者才是真正的强盗,人民是无罪的。同时,也充分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和人民一样,痛恨并谴责政府犯下的罪行,也表达了对中国的同情。
立场态度表达的基本思路
赞美圆明园
痛惜圆明园遭劫
怒斥强盗行径
表明批判态度
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圆明园毁德让人心碎
层层推进
逐步展现
这封书信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主旨归纳
一、语言上
1.用丰富的想象、华丽的长句极力描绘;
2.用铺陈排比夸张地渲染;
3.用高度的议论点明价值、地位;
4.用反语、对比的修辞加重讽刺;
二、写法上
1.单句独立成段形成突兀感进行谴责;
2.开头、结尾遥相呼应,用“敬词”加重讽刺;
巴黎圣母院起火,网友纷纷表示“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你需要看见什么
回读课文:
1 如果雨果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一幕,他会这么
说吗?根据课文说说理由。
2 从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雨果。
你需要看见什么
他是一位正直的作家。
他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他爱憎分明、正直、公正、无私、勇敢、胸怀博大、侠骨铮铮。
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一生倡导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2019年4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向全体法国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
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发布《文明,不能承受之殇》一文,称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2019年4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说,巴黎圣母院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对文化的珍视、对美的热爱超越国界。
你需要看见什么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登高博见 大爱无疆
如何读懂议论性文章中作者的立场态度?
课堂小结
1.梳理行文思路,把握作者观点,明确立场态度。
2.关注文中写法的独到之处:
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
内容安排的先后与详略
文体知识
书信的构成和格式
称呼(收信人)① : 问候语② 正文③ 此致④ 敬礼④ 署名⑤ 日期⑥ ①第一行顶格写,注意后面加冒号。
②另起一行(在“称呼”的下一行),前空两格写。可独立成段。
③另起一行,前空两格落笔。
④表致敬或祝贺一类的祝颂语,如“此致”“祝”等,可紧接着正文写,也可另起一行,前空两格写。在写与“此致”“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⑤在信的右下角署名(写信人),前面可加合适的称谓,如“同学”。
⑥在“署名”的下一行写“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