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28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28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4 09:21:42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通过对《石榴籽》民族团结宣传视频的观看,思考应如何进行宣传?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确立过程及 其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意义,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与措 施。(历史解释)
2.通过时间轴、地图等工具,梳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历程和地理 分布,理解民族政策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影响。(时空观念)
3.运用图片、文献、统计数据等史料,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 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证案例。(史料实证)
4.增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树立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责任感。(家国情怀)
开明的民族政策 设北庭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管辖西域
册封达赖、班禅
设驻藏大臣 设伊犁将军
设宣政院
(管理西藏)
设北庭都元帅府
(管理新疆)
历史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西域都护府
西汉在西域设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求亲解难题
蚁穿明珠嫁高原 汉藏和睦千秋名
凿空西域路 汉使通天涯
渥水西迁又东归 挣脱枷锁返故土 戈壁血战沙俄阻 日月山下终团圆
宣政院辖地
家的历史
民族间的交往 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土尔扈特部东归
张骞出使西域
材料二:全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 口 占 全国总数的6%,分布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 的50%-60%……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 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党将 确立 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 错杂居的特点,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根据以下两则材料,分析我国各民族相处的现实情况。
家的历史
材料一: 中国民族分布图
家的历史——创作灵感瞬间1
阅读课本60页第一段内容,用时间轴的形式画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过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颁布实施
确定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被载入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过程
制度化
法律化
家的规矩
1984
1949
19旨4
名词解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 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 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读一读,在材料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什么地方实行?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什么设置自治机关的级别?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自治区内的民族有何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
家的规矩
中国行政区划图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
州、自治县。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回顾所学,在地图中找出我国的5个民族自治区。





120个自治县(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
家的规矩
30个自治州
5个自治区
三 级 民
1.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的权利。
2.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3.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4.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
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阅读课本61页材料研读,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
家的规矩
家的规矩——创作灵感瞬间2
新中国成立前, 由于历史和 地理的原因, 我国各民族发展很 不平衡, 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 水平十分落后。
建国初四川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
学习小组(1)成果展示
云南景颇族原始社会
家的温度
我的家里没有土地,却要在近20亩的土地上耕种,收获的粮食绝大部分要上缴 寺庙,自己只能勉强糊口。寺庙控制着几乎所有资源,施行专制。我们穿的衣服都 是破布,从头缝到尾,裂了再从尾缝补到头。只有一双破布鞋,从来没有穿过袜子, 也不知道袜子是什么。但是寺庙僧人和贵族们都穿着专门制作的衣裳,也能随时喝 酥油茶,吃到牛羊肉。
在旧西藏,占全部人口的90%都是农奴,政府、贵族、寺庙犹如三座大 山压在农奴身上,被剥夺生产资料的他们没有说话的权力。
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学习小组(1)成果展示
家的温度
1959年,中央作出民主改革的重大决 策。西藏民主改革中,寺庙的政治特权被 废除、经济资源被没收或赎买,寺庙还不 得干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由 于宗教具有长期性和客观性,党和国家在 寺庙建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僧 人民主选举产生,管理寺庙内部事务,并 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 社会相适应。这一系列的改造让宗教活动 必须在宪法范围内开展,寺庙从压迫群众 的统治阶级转变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 者和参与者。这既体现了尊重和保护宗教 信仰自由,又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 西藏的成功实践。
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以西藏为例)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
学习小组(1)成果展示
家的温度
洛桑卓玛在新分到 的土地上钉标记
西藏民主投票
西藏人民分到牲畜
学习小组(1)成果展示
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
家的温度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 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以十八洞村为例)
学习小组(2)成果展示
家的温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特色经济:枸杞种植业。到2022年,全区枸杞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 量25万吨,产值突破150亿元。枸杞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 2.3亿美元。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业特色经济:大理州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2022年全州接待游客 5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0亿元。其中,洱海生态旅游带动周边10余个少数民族村落发展 民宿、餐饮等业态,直接从业人员超5万人。
西藏庭院经济与民族手工艺:西藏自治区投入2.5亿元发展庭院经济,覆盖1.2万户家庭。例 如,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通过改造民宿庭院,使村民人均年收入从8000元提升至1.5万元。拉 萨市通过“非遗+旅游”模式,培育唐卡、藏香等手工艺企业200余家,年产值超10亿元,带 动1.2万人就业,其中80%为少数民族手工艺人。
在国家支持下, 各民族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取得了很大成就。
学习小组(2)成果展示
家的温度
时期/自治区 内蒙古 宁夏 西藏 新疆
广西
成立初GDP 7.08亿 3.29亿 3.27亿 12亿
146亿
2008年GDP 7761.8亿 1098.5亿 395.9亿 4203亿
7172亿
2024年GDP 26314.6亿 5502亿 2764.9亿 20534.1亿
28649.4亿
在国家支持下, 各民族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取得了很大成就。
学习小组(2)成果展示
家的温度
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进行整理, 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 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 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国家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学习小组(3)成果展示
家的温度
影视作品中应用少数民族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
学习小组(3)成果展示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特色民族节日:傣族泼水节
家的温度
特色民族服饰体验
学习小组(4)成果展示
家的温度
西部大开发战略
代表性工程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于1958年开工,2006年全线通车。青藏铁路穿越戈壁、 沼泽和雪山,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海 拔5072米。除解决工程本身难题外,还要保护藏区生态 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 用通道,实现地面和列车的“污物零排放”。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吸引了很多企 业前来西藏投资。西藏丰富的矿泉水等自 然资源与青稞、藏药、唐卡等民族手工制 品、畜牧产品等更加便捷地走出高原。西 藏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景观,推动了当地 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青藏铁路给西藏人 民带来幸福与安康,被亲切地称为“吉祥 的天路”。
学习小组(4)成果展示
家的温度
兴边富民行动
目的: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方式: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成果:部分少数民族全部脱贫,
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学习小组(4)成果展示
帮扶发展后的云南普洱市佤族乡村 帮扶后的景颇族自治州户撒村
家的温度
家的温度——创作灵感瞬间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 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 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中华民族如何才能共筑中国梦?
1.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家的未来
同心共筑中国梦
家的未来——创作灵感瞬间4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 障少数民族公民权利; 维护民族团结, 巩固 祖国统一;
为实现各民族发展和 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民族区域 制度保障 五个民族自治区 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