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 9 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拿破仑民法典
司法女神像
《独立宣言》
《十二铜表法》
BC450年
392年
476年
15C
11C
上古时期(古希腊罗马)
中古时期
教化
法律
1689年
近代资本主义时期
《十二铜表法》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罗马法
日耳曼法
教会法
罗马法运动
英国《权利法案》
1787年
1804年
美国宪法
法国《民法典》
宗教改革出现新教
16C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时空坐标
1、罗马法的含义
罗马法的含义: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以《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为标志,以《罗马民法大全》的出现为鼎盛。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一)渊源:罗马法
2、形成: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十二铜表法》(BC450年左右)
(1)原因:贵族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的利益,阶级矛盾尖锐;
(2)目的: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3)意义:①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②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局限:保留了一些较野蛮的习惯法,根本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一)渊源:罗马法
习惯法: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规定来调整社会关系,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贵族垄断并可随意解释法律。
成文法: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文件。
第3表 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
第8表 凡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第9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4)特点: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同态复仇,保留了某些落后习俗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④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实质)
莫加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他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的士兵。但莫加死后,他的儿子却不履行遗嘱,士兵因此告上了法庭。
1、假如他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法官会怎么判?
法官可能会偏袒莫加的儿子。因为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可随意解释习惯法,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
2、假设案例一中受伤或战死士兵中有“同盟国”提供的辅助兵,依据《十二铜表法》,辅助兵能分财产吗?说明理由。
不能。《十二铜表法》有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保护罗马公民的权益,同盟国的辅助兵不是罗马公民。
案例分析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一)渊源:罗马法
2、形成: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十二铜表法》(BC450年左右)
3、发展:罗马帝国时期,万民法诞生,《罗马民法大全》
(1)原因:
①公民法的弊端;
②罗马不断扩张,统治区域扩大和人口的激增;
③罗马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的需要。
(2)内容: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3)意义:缓和矛盾,维系统治。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一)渊源:罗马法
公民法:只适应罗马本邦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适应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比较项 公民法 万民法
代表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时间 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颁布于东罗马帝国时期
背景 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 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
宗旨 主要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主要是为了协调帝国内部各种利益关系
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 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罗马公民 + 外邦人)
地位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公民法与万民法比较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比较探究
4、完善:东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民法大全》(6世纪)
(1)原因:东罗马帝国不断扩张,疆域扩大;零散的罗马法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概况:《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历代罗马法学家论文和著作汇编、《法理概要》指导学习法律的文献、《新法典》查士丁尼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纂而成合成《罗马民法大全》(纲要下P18)
(3)意义:
①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备,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②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③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
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完备:从零散到体系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一)渊源:罗马法
(3)罗马法的内容(法律精神):
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十二铜表法》
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来平等……为别人制定的法律,自己也必须遵守。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①保护私有财产;
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③注重程序,无罪推定(重视证据)。
罗马法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词确切和结论明确的特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近代法学发展的基础。当今资本主义法律三大基本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产权不可侵犯,均发端于罗马法。罗马人确立的诉讼程序、律师制度、陪审制度等也为后世所承袭。 ——摘自《世界文化史》
(4)罗马法的影响:
①缓和矛盾,维系统治;
②影响深远,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立法与司法产生深远影响(渊源);
③实质上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一)渊源:罗马法
4、完善:东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民法大全》
10
如何理解“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思考探究
罗马法 对后世的影响
陪审制度 现代仍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 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
核心内容——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其法则体现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
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
法源于自然 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
罗马法关于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 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城产生很大影响,如《法国民法典》中有关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及物权和债权部分,就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制定的
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所谓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资产阶级对此继承和发展,以立法的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
当时欧洲的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但法律制度仍然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而罗马法私法发达,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1、日耳曼法
3、罗马法的传播
2、教会法
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二)发展:中古时期三大法律
1、英美法系:
(1)背景:11世纪,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英国法律的起点)
(2)形成:12世纪前后,建立在罗马法和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3)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选必1 P10)
《大宪章》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
(纲要下P17)
《大宪章》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选必1 P10)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三)形成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亦称"普通法系"、"海洋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1、英美法系:
(4)完善: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纲要下P52)
(5)形成体系: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特点:
涵盖国家:
(选必1P51)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三)形成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威廉签署《权利法案》
成文法体系
13世纪
1789年
1804年
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之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在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并称“拿破仑法典”
大陆系系
(1)含义:
(2)背景:
(3)过程:
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也称“民法系”
1789年《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份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
——拿破仑
构成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三)形成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2、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相同点
法律渊源
法官地位
立法与司法关系
覆盖范围
受罗马法影响程度
判例法、遵循先例
作用不太突出
(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
立法绝对中心地位
司法从属地位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
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地位
地位突出(可以创立先例或作出新的解释)
司法绝对中心地位
法国、德国、意大利、
日本等
吸收罗马法的精神,只采纳罗马法部分原则
在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很大一部分继承罗马法
(1)性质: 都是资本主义法律体系
(2)指导思想:都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
(3)背景: 都以资产阶级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族统一国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基础。
(4)传统: 都受罗马法影响
不同的法律制度是适应各自国家需求的选择,没有高低之分。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对比探究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关系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
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纲要下P50)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主权属于
人民
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三权分立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思想基础
1、思想基础: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
(1)国家权力结构: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①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②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孟德斯鸠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2、基本特征
2、基本特征:
(2)法律内容: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原件
现存于美国国家档案馆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at 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n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Men, deriving their just powers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2、基本特征
2、基本特征:
(3)司法实践: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①程序公正: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都可以在法庭上作为指控你的不利证据。审问之前,你有权与律师谈话、得到律师的帮助和建议。受审时,你也有权让律师在场。如果你想聘请律师但负担不起,法庭可遵照你的意愿,为你指定一位律师。
——《米兰达警告》
(选必1P52)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2、基本特征
2、基本特征:
(3)司法实践: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②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
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
(选必1P52)
辛普森一案说明美国司法制度对程序公正和确凿证据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寻求案情真相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2、基本特征
2、基本特征:
【无罪推定】又可称为无罪类推(与有罪类推相对应),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在指控一个人的时候,应当先假设他是无罪的,然后根据掌握的材料来一步一步证明其是否有罪。如果这些材料不能证明其有罪,就不能对其判定有罪。)
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 ——卢梭
法律的运用比法律本身还要不人道得多;法律压迫穷人,富人管理法律和对于穷人是一条法律,对于富人是另一条法律——这是两句早已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 ——恩格斯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马丁·路德·金
(1)积极性:
(2)局限性:
①政治: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稳定资产阶级统治,调节缓和社会矛盾。
②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对外:对亚洲及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
①实质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②私有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存在等级性;
③黑人、原住民和妇女没有完全的公民权。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3、评价
第一次分裂(11世纪)
第二次分裂(16世纪)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1、基督教的发展历程: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基督教的发展历程
(2)地位: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1)含义:宗教伦理——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关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社会作用主要体现为通过道德的感化而影响信众。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2、中古时期基督教伦理与教化
(3)表现:①保存古典文化; ②宣讲教义; ③开办学校;
④深入日常生活 ; ⑤维持社会秩序; ⑥设立宗教法庭。
1253年索邦神学院
后改为巴黎大学
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教父主持婚礼
宗教法庭
十条诫命
(4)影响: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2、中古时期基督教伦理与教化
积极:①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培养了人们的道德;
②保存了古典文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消极:①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影响了人们的日常行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制政治格局,君权神授为王权强化提供理论依据;
③阻碍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古时期的修道院誊抄工
教会学校
(2)主张:
①改革教义: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因信称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③改变观念: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无论什么人,只要受过洗。都可以担任教士、主教和教皇,人人都可以学习和解释《圣经》。
取消不必要的宗教节日,只保留洗礼和圣餐礼。撤销多余的宗教职务,限制挥霍浪费。
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禁止教徒乞讨化缘。主张把德国教会置于德国世俗政权的控制之下。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3、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
(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3)影响:
积极性:新教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①思想上: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经济上: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③政治上: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文化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误区警示】宗教改革反对的是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宗教特权,并不反对上帝和《圣经》,而是追求宗教信仰的自主权,其实质是用资本主义宗教观取代封建主义宗教观。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3、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
局限性:
①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②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③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
(1553年,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在日内瓦被加尔文派判处火刑。)
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法律不同及原因
中国古代 近代欧洲
权力结构
内容
司法实践
法自君出,为封建皇权服务
三权分立,为资产阶级服务
重刑法,轻民法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人治色彩强烈,突出儒家教化作用
坚持程序公正、无罪推定等原则
(1)经济: ①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②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
(2)政治: ①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②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3)思想: ①中国古代封建儒家思想长期处于正统思想;
②欧洲先后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民众思想。
对比探究
本课小结
法律渊源及发展
近代法律基本特征
宗教伦理与教化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习惯法到成文法
法律制度发展
以罗马法为基础、《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国家权力结构层面:
法律内容上:
司法实践中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无罪推定原则
中古时期基督教伦理与教化
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罗马民法大全》
程序公正:律师制度、陪审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