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货币的使用
与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目录
CONTENTS
在远古时代,以物易物便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面对面的来获取商品或者食物,各取所需,互蒙其利。
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交换,衍生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
货币的概念: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唯物史观角度)
分析货币产生的原因:
生产力发展与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时代 货币 评价
夏
商至春秋
秦
北宋
元
明、清
晚清
国民政府
华北人民政府
新中国 铜铸币
半两钱
出现纸币(交子)
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
白银货币化
开始铸造银元
法币改革,发行钞票、金圆券
开始发行人民币
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
海贝、仿制贝
可能是最初的货币
出现铜钱货币
被长期沿用
世界最早纸币
元末,恶性通货膨胀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失败告终
统一货币
地位稳定、促国民经济、利国际货币体系
梳理中国货币演变的历程;
结合所学,总结其发展的趋势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向白银的演变
1.先秦时期:
(1)早期:贝币——自然货币的产生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什么,有哪些证据?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证据1.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间接反映上古时期曾以海贝充当货币的事实。
证据2.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等。
证据3.《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夏、商和西周的贝币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贝币到铜铸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1、先秦时期:
贝币到铜铸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②冶铜技术的长足发展,铜不易腐蚀
铜贝
布币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1)中国古代最初的货币
可能是海贝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夏、商和西周的贝币
海贝
各种仿贝
(3)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币制不统一的弊端?
①频繁的货币换算导致效率低下;
②不利于商品贸易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剧国家分裂。
——币制混乱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半两钱——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2)秦朝: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2.秦朝:
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摘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a.原因:
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
②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巩固政权的需要;
③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
b.特点:①统一币制;
②统一形状和质量;
③严禁私人铸钱;
④通行金属货币;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探究一].秦朝时期:多元货币——统一货币产生的影响?
①稳定了货币市场,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②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
③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④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⑤圆形方孔的形制在中国古代长期借鉴沿用。
3、汉朝:
材料:汉初经过严重的战争创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百业凋敝,民生艰难。政府将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间和市场力量自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些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和重量,信用度很差。还有一部分人借铸币牟利,在造币过程中掺杂造假,任意减重,大量滥造, 导致恶钱泛滥,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在汉朝开国时的62个郡中,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的只有区区15个郡,盛产铜矿的地区很少,反而是南方的吴楚两大藩国铜山盛布。汉武帝凭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大增,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险境......
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1、铸币收归中央原因:
①原有货币制度混乱不堪;
②民间私铸钱现象严重引发动乱;
③通货膨胀影响民生;
④汉武帝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自身统治。
2、铸币收归中央影响:
①货币发行有了统一的规定;
②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③有利于推动汉武帝时期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探究二]汉朝时期:铸币收归中央的原因和影响(上册22页)
3、汉朝:
五铢钱——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上册22页)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4、唐朝:
通宝钱制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影响:①开元通宝钱制把文书重量这种金属重量单位向通宝、元宝这种货币符号演变;
②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对我国的钱币衡制改为十进位制发挥重要作用。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交子,辅币,与铜钱兼行
5、宋朝:
出现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②传统货币不便携带,需要大量货币;
③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⑤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交子
[探究三]北宋交子产生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禁民私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钞——主币
6、元朝:
认识: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映;
纸币承担货币流通功能,其价值要与真正货币相适应;
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元末民谣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7、明清:
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先是推行“洪武通宝”铜钱,后又印制“大明宝钞”纸币,故当时的典章制度中只有“钞法”“钱法”,而没有“银法”。但是鉴于铜钱铸造不易、纸币容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始终在民间流通,其贮藏、交易的优势日益明显。1530年政府推行一条鞭法,把所有的地税、贡纳、赋役、人头科,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一条鞭法的实施,表明明朝政府承认白银法币的合法地位,扩大了白银的适用范围,使得白银的货币地位更为巩固,白银货币化过程至此达到高峰。
——据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B.影响
对中国: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对世界: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探究四】白银的逐渐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
7、明清: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1)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大;
(2)传统货币存在缺陷。(金属货币不便于携带,纸币易贬值);
(3)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贮存交易方便);
(4)政府赋税制度(一条鞭法)改革的推动;
(5)新航路开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A.思考白银成为普通流通货币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演进
海贝
用作货币
开始出现铜铸币
发行单一流通货币“钞”
白银
货币化
统一货币为
圆形方孔钱
诞生世界最早的纸币
原始社会—夏 商后期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唐朝 北宋 元朝 明中期 清朝
官铸
五铢钱
唐高祖铸开元通宝
白银铜钱兼用
多种样式铜铸币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趋势: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形制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命名由重量向通宝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
货币形态从单一到多种并行
(1)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3年《废两改元令》,银本位制】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1、清末民初:
银元成为法定货币
民国银元(孙小头)
民国银元(袁大头)
光绪年间,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东钱局,购进英国机器开始铸造名为“光绪元宝”的银元,中国进入机器铸币的时代。
晚清至民国特点:由手工铸币向机器铸币演变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
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摘编自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等
A.
背景
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
B.内容:
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不利于经济发展
C.评价:
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是国民政府灭亡的重要原因;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②统一货币发行权,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
①白银国有,禁止流通;
③放弃银本位,采用外汇本位制。
①意义:
②问题: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2、国民政府:
(1)1935年法币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又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施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制并实行白银国有,把钞票发行权收归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统一发行法币,依附于英磅和美元,实行“汇兑本位”制。——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不同的年代,法币100元可以买到的商品:1937年两头大牛,1938年一头大牛一头小牛,1939年一头大牛,1940年一头小牛,1941年一头猪,1942年一条火腿,1943年一只母鸡,1944年半只母鸡,1945年一条鱼,1946年一个蛋,1947年一只煤球或三分之一根油条,1948年4粒大米。 ——《大众晚报》1947年7月30日的资料
背景 ①“废两改元”为法币改革奠定基础;②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③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2、国民政府:
1935年法币、1948年金圆券—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2)金圆券、银圆券
国民政府于1948年开始发行金圆券,由于其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但仍未摆脱发行失败的命运。
(1)法币
背景
标志
过程
影响
1948年统一发行人民币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3、中国共产党: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①人民币地位平稳,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利于国家统一;
②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①随着解放战争胜利进展,中共领导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货币种类庞杂、折算不便;
③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政权,加强民族认同。
为什么法币很快贬值失败,而人民币能够长期稳定?
①政治:国家政局长期稳定;
②经济:经济改革与发展,综合国力提高;
③政策:国家对人民币管控严格。
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阅读课本P89历史纵横,理解人民币是如何体现市场性与计划性的?(特点与原则)
西方国家主要货币的历史
背景:8世纪时,法兰克王国制定了一套货币体系,将1磅重的白银分成240便士。查理大帝时期,镑、先令和便士扩散到西欧大多数国家,也包括英格兰。
概况:
1.英国:18世纪初,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后,英镑正式投入使用。
2.法国:1360年,开始铸造法郎硬币。1795年,法郎作为唯一的标准货币在法国流通。
3.美国: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曾经发行过一种称为“大陆币”的纸币。1792年,美国国会颁布法案,正式规定用“元”作为美国的货币单位,美元出现了。
历史纵横
世界货币体系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它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整方式。
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是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货币制度需求变化的反应,也是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表现。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国际金本位制——19C初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背景:
(1)19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频繁
(2)英国强大的实力(1816年)
英国1820年铸造的金币
①英国建立和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市场;
③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金本位制的设计者--艾萨克·牛顿
1717年,牛顿建议将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将黄金与作为基本货币的英镑挂钩,英国由此成为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国家。
——裴毅菲《英国金融霸权问题研究1816-1914》
(一)国际金本位制——19C初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金本位制的特点:
(1)以英镑为中心;
(2)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3)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
(4)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有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4、金本位制产生的影响:
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标志:《金本位制度法案》
5.20C30S金本位制崩溃
(1)原因:①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②各国转嫁危机,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各自构建以英镑、法郎、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
③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
(2)表现:禁止黄金出口及流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国际金本位制——19C初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背景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必要性: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是战后重建的关键。
(2)契机: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
(3)可能性: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材料:美国的经济在战争期间获得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圆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圆。……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英国的凯恩斯主张由债务国和债权国共同对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承担责任。
美国的怀特主张“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
2、建立: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
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黄金
美元
各国货币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一固定的汇率制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3、内容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一固定的汇率制
3.内容
资金来源于成员国认缴的资金。并根据认缴资金的数额来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积极: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有利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2)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条件,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4、影响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原因: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有矛盾;
②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1973年);
5、瓦解:
①20C70S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② 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布雷顿森林制度最终解体。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曾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货币体系 金本位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
时间
背景
含义
影响
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19世纪初
1944年
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国际货币结算频繁复杂,英国最强大。
金币具有法定含金量,促进金币自由流通不易贬值,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发展,但“大萧条”后金本位制崩溃。
英镑中心,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等同黄金。
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有利条件。70年代初经济危机后走向瓦解。
试比较“国际金本位制度”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异同点。
同:实质(维护资本主义霸权地位);含义(承认黄金地位);作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结局(经济危机后崩溃)
异:主导国家(英,美);形成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二战);持续时间(100多年,20多年);机构支持(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金本位制 确立 奔溃 重塑 瓦解
时间 19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
国家 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美国等
原因 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经济大危机,金本位制奔溃,国际货币标准陷入混乱 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
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 英镑地位下降 以美国、美元为中心,金汇兑本位制,一固定双挂钩三组织 美元贬值,实行浮动汇率,但仍占主导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各国转嫁危机,实行关税战,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稳定了国际金融贸易与世界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 多极化趋势下,欧元、日元、法郎、人民币的影响力上升。
1、多元化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
2、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三)牙买加体系——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
【知识拓展】《牙买加协定》
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即《牙买加协定》。
主要内容: 1.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能用于国际结算; 2.储备货币多元化,但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3.汇率制度多样化。
2016年SDR篮子货币权重比
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认识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1.世界货币体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对货币支付需求的反应。
2.世界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结果。
3.适应时代潮流的世界货币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牙买加体系
1976年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