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46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46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4 10:5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盛世浮华 惊世现】唐代何家村窖藏,1970年惊现于世,汇聚千年前大唐宫廷的奢华密码。上千件金银器、宝玉珍品、异域钱币,浓缩着盛世的工艺巅峰与丝路辉煌。鎏金舞马衔杯银壶见证玄宗寿宴传奇,镶金兽首玛瑙杯融合中西匠心——每件皆是穿越时空的盛唐使者,静待您解密千年荣光。
一、教学目标
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掌握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理解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核心概念;
认识货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货币形态的历史演变;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和影响
01
难点:金本位制的运作机制及其崩溃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关系;
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体系的挑战
02
在普通政治学教本上就很明白的说明:在一个政府统治之下的一辈人民所形成的一个政治团体是State,通常译作国家。Nation和State相对立,指语言,文化,及体质(血统)上相同的一辈人民。Nation通常译作民族。
——费孝通:《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载《益世报·边疆周刊》,1939年第19期
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之内我们绝不该再析出什么民族——在今以后大家应当留神使用这“民族”二字。
——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载《益世报·边疆周刊》,1939年第9期
关于这场学术争论,你赞成谁的戏点?并说明理由。
半个世纪后,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1993年,费孝通在顾先生百岁纪念会上对那场论战进行了解释:“后来我明白了先生是基于爱国热情……他的政治立场我是完全拥护的……所以我没有再写文章辩论下去。”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
2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三、教学过程
不同时期的货币交易场景:原始社会物物交换;古代市场使用金属货币;现代电子支付场景
1.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青铜铸造的农具“镈”在人们的财物交换中开始充当一般等价物,后来随着交换的频繁和扩大,成为一种普遍流通的实物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
A.商业模式出现转型 B.货币体系逐渐成熟
C.民间贸易走向繁荣 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随堂训练
D
1.中国古代货币演进
历史小故事:最后两枚贝币
海边破屋,阿木攥着最后两枚贝币。儿高烧,他需钱请医。市集人潮涌动,铜钱叮当,唯有他的贝币无人问津。商人嗤笑:“老物件,能换什么?”
绝望时,一老者驻足,目露精光:“此乃古币,我出千金。”阿木颤手递过一枚。老者却摇头:“须是一对。”儿喘声渐弱。阿木咬牙,将两枚贝币重重放在老者掌心。
千金入手,医者速至。儿得救后,阿木终问老者:“究竟何用?”老者笑指海岸:“看。”
夕照下,两枚贝币没入潮汐,化作两只真贝,翩然潜回深蓝。它们本就不该属于人间交易,而阿木用他最后的拥有,换回了无价之物。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
二里头遗址:海贝、仿制贝
(1)夏商西周:从天然海贝到人工贝币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春秋战国:多元货币
原因:
经济发展,商品交换扩大,推动货币发展;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各国货币自成体系。
概况: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不利于各国的经济往来与商品流通。
(3)秦汉:币制统一与五铢钱时代
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圆形方孔),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汉书·食货志》
秦半两钱 钱范
汉朝: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铜钱,该形制一直使用到唐朝初年。
材料: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
——《史记·平准书》
材料:元狩三年(前120),天子与公卿议,更造钱币以澹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盗铸,不可胜数……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
——《汉书·食货志》
背景:
民间盗铸难以禁绝;
数量无法控制;
质量无法保证。
地方拥有铸币权,威胁中央集权;
影响:
上林三官负责铸钱,铸币权收回中央,遏制盗铸,加强中央集权;
确立五铢钱制,式样精整,标准化程度高,使中国铜币体制规范化;
币值稳定,使用广泛,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和唐初,沿用七、八百年,在世界货币史上堪称奇迹,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4)唐朝: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唐代开元通宝
开创了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成为东方货币文化体系内各国铸钱的标准;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影响:
5.宋元:纸币试验
北宋:纸币开始出现,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铜钱并行。
背景: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铁钱笨重,携带、流通不便;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
北宋圣宋元宝 交子
当时铜钱短缺难以满足需要。特别是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交易十分繁忙……尤有甚者,宋朝经常遭受辽、夏、金等攻袭,军费和赔款开支浩大。使用纸币既便于异地交易,并防止铜铁钱流失,又有利于弥补财政赤字。而北宋时期的印刷技术成熟,恰能满足携带方便而又能大量复制的要求。
——庞忠甲等《货币的逻辑》
元明清: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清代继续沿袭。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
元世祖不仅统一全国的纸币,还颁布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明朝洪武通宝 清朝咸丰通宝
元宝钞 大明宝钞
(6)明清:白银货币化
背景: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白银的使用;
大量海外白银流入中国为明代白银货币化提供可能;
影响:
促进市场繁荣、商品经济发展;
白银货币化促进明代从实物财政到货币化财政的转型;
2.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C
(二)中国近代货币发行
1.废两改元
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民国建立后:延续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1933年,中国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中国币制开始废用银两,改用银元;
影响:在中国通行400多年的银两制货币成为历史,具有现代意义的货币制度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材料:“废两改元”确立了以银元为国币本位单位的新的银本位制,但纸币的发行和流通仍未统一……在南京“废两改元”之前,世界主要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放弃了银本位制度,改行金本位制。世界银价的波动,对于国内货币币值的稳定影响极大。……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在政治上确立了它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但出于排斥异己和巩固其政权统治的目的和需要,仍连年发动内战,再加上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华北的疯狂入侵 ,导致其军费开支一直居高不下,急需要强有力的国家财政支持。(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借此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金融的控制和垄断。
——整理自陈新余《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述评》
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国际银价剧烈波动冲击国内经济;
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背景:
国民政府财政窘迫,急需集中财力;
意图加强金融垄断与控制;
2.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材料: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
材料:在币制改革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了几十年内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
材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
材料: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
材料:在币制改革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了几十年内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
材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为恶性通货膨胀埋下隐患。
06
消极:官僚资本借此聚敛巨额财富;
05
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04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03
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02
积极: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
01
3.1947年7月,国民党政府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法币发行如脱缰野马。1948年8月,法币崩溃。造成“法币崩溃”的直接原因是( )
A.战争的开支庞大
B.国民政府的腐败
C.国内经济的凋敝
D.解放区经济繁荣
A
3.发行金圆券
概况: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
结果: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背景: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战乱频繁,国民政府需增加财政支出。
(三)人民币的发行与使用
1.经济发行,计划发行,集中统一
4.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中占比为2.66%,排名第五,位居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全球支付方面,2021年1—11月,人民币基本排名第五、这体现出( )
A.世界大国的博弈 B.人民币的国际化
C.当代经济的趋势 D.多边贸易的发展
B
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数十年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发展、世界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评价:确保了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含义:世界货币体系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
2.金本位制 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货币的价值与一定数量的黄金相对应。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入输出;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1717年,牛顿建议将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将黄金与作为基本货币的英镑固定,英国由成为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国家。
——裴毅菲《英国金融霸权问题研究1816-1914》
189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骑马金币
3.布雷顿森林体系
背景:
金本位制崩溃之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试图获得世界经济霸权。
01
制度: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双挂钩一固定)
组织: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形成: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影响:
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
稳定了世界金融。
崩溃: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崩溃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国拥有足够多的黄金储备;
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危机,美国黄金储备无法维持兑换比例;
4.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1976年至今)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牙买加协议》,并达成以浮动汇率制和黄金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议” ,宣告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时代。
特征:
01
黄金非货币化;
02
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03
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04
汇率制度多样化;
05
本课小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