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同步课件(共26张PPT)-高二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同步课件(共26张PPT)-高二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4 10:5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程标准】
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认识其主要特点;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认识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理清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程。
唯物史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认识基层治理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认识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难点
目录
你怎么看待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方式?
分析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保障制度建立并完善的原因。
分析西方社区自治三种模式的利弊。
思考题: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从传统到自由: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学习聚焦: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
时 期 基层组织名称 社会功能
古希腊
中世纪
近 代 英国
美国 法国 二战后
学习任务1: 梳理西方主要国家不同阶段的基层治理单位及社会功能。
村社
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
庄园
城市(自治)
教 会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解决纠纷;
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规范经营活动、治理城市。
自治市
乡镇
自治市镇
社区
(社区、政府、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
承担除司法以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相关人员由选举产生,具有很强的自治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区组织开始出现。
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参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决策。
思考1:根据教材,指出古希腊自治机构和职责?
全体成年男性出席
村社大会
(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登记公民
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
机构:
村社大会(基层最高权力机关)
职责:
登记公民 、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
背景:
①地形狭小,临海多山
②古希腊城邦政治: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问题2:中古西欧的基层自治通过什么实现?
1、农村:
(1)机构: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
(2)职责: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材料:庄园是地方事务的管理者,是地方法规的制定者,是地方案件的审判者。从范围来看,真可谓事无巨细在它的视野之内,一些法庭不仅能够处理邻里吵架、小偷小摸、乱倒垃圾、财物丢失、债务纠纷、土地的转让继承等极为具体琐碎的事情,而且也能处理审判诸如杀人放火、盗窃之类的重大案件。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问题2:中古西欧的城市在何时、通过何种方式获得自治权?城市自治的基层单位、管理者分别是谁?职责有哪些?
背景:
①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
②城市市民阶层(主要:工商业者)通过谈判、武装斗争和金钱赎买等方式,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
基层单位:行会与商会
管理者:行会与商会的上层分子
职责: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
问题2:中古西欧的基层自治通过什么实现?
3.基督教会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它是西欧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思考:中世纪欧洲基层居民是否都能平等参与治理?
实质: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1)背景:
(2)概况:
英国自治市 美国乡镇自治 法国市镇自治
建立
职能 权利
特点
1835年颁布法律
①选举政府和议会
②接受选民监督
③地方征税所得自主开支
北美独立后建立
①选举产生政府和议会
②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大革命后形成
①普选市长和市议会
②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自治传统浓厚
中央集权影响大
问题:近代西方国家基层市镇民主自治的形成原因的什么?具体情况如何?
历史:地方自治传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政治:近代民族国家产生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思想:启蒙思想影响
背景:
形成:
①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城市人口激增,社会问题不断增多;
③传统的社会救济遇到瓶颈;
④各国探索社会救济新方法。
职责: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
失业
贫困
划分: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
成员: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
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问题:工业革命后,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是如何发展的?
问题:二战后,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
社区活动
生活服务
社区图书馆
教育
社区游乐园
休闲娱乐
社区医院
卫生保健
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1)原因:
①内部:西方各国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与治理方式变革
②外部:联合国对社区建设的推动
(2)功能:
(3)意义:
【探究】根据教材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指出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来社区管理的新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种基层治理方式有何作用?
(1)变化:
政府减少对基层治理的干预, 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空间扩大,治理主体多元化;
(2)原因:
①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放缓,减少国家干预;
②各国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与治理方式变革
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3)作用:
问题5: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归纳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古希腊
中世纪欧洲
近代
现代
村社自治
庄园自治
城市自治
基督教会
自治市镇→
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社区自治
特点:
①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②建立、发展和完善循序渐进;
③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的发展围绕地方自治的民主性和独立性进行;
④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庄园法庭一方面是维护庄园主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说明庄园法庭具有二重性,C项正确;自给自足属于庄园经济的特点,但材料强调的是庄园法庭,排除A项;材料强调庄园法庭的作用,而选项属于庄园法庭的特点,排除B项;庄园法庭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利益,最终维护的是领主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中世纪时期,庄园法庭之于领主,是其对农民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工具他们通过在庄园法庭上享有的司法审判权来实现维护自己利益并达到对庄园内的农民进行人身限制的目的;农民则通过在庄园法庭上的合法斗争,限定了劳役量,以防止领主任意增加负担。这反映出西欧( )
A.庄园实现了自给自足 B.庄园法庭拥有独立司法权C.庄园法庭具有二重性 D.庄园法庭维护了农民利益
D【详解】据材料中“加入了市里的“社区安全运动”、“致力于街道路灯的维护和街区巡逻工作”等信息可知,这些非营利组织是附近居民结社的一种新形式,通过结成互助小组的形式,居民可以互相帮助,解决面临的困难,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D项正确;A项中“稳定了社区周边的秩序”的说法夸大了这些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判断这些非营利组织是因秉持了济贫互助的理念而成立的,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该民间组织没有行政管理权,排除C项。故选D项。
(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曼哈顿的格莱姆西社区出现了很多居民自发组织的非营利组织,如哈里森夫人组织附近街坊加入了市里的“社区安全运动”,并成立了格莱姆西公园街区协会”,致力于街道路灯的维护和街区巡逻工作。这些非营利组织( )
A.稳定了社区周边的秩序 B.秉持了济贫互助的理念C.享有了一定行政管理权 D.弥补了政府管理的不足
学习聚焦: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从孤寂到温暖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时期 国家 表现
17世 纪初 英国
19世纪80年代 德国
1935年 美国
二战后 英国等欧洲国家
1977年 苏联
1949年后 中国
颁布了济贫法
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颁布《社会保障法》
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北欧及法国、加拿大等国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任务: 梳理现代保障制度建立发展的大致过程。
苏联颁布的宪法,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
“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
古巴导弹危机
外部压力: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借鉴。
历史教训:吸取经济大萧条的教训,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把社会福利当作经济调节杠杆
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形成的原因?
材料1: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探究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制度日趋完备
覆盖面广
保障程度高
材料2:“福利国家”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与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影响与作用。同时,它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福利国家”越来越成为英国政府的沉重负担,它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了矛盾,日子一久,又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如人才外流、人才老龄化、中产阶级日渐削弱等。这个问题已经发展成为“英国病”的新病因。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3: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探究】结合材料、视频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影响。
(1)积极:①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解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
②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③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局限:①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②容易助长懒惰行为;③维护的仍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
问题: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的原因。
①国际: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国的有益经验;
②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③政治: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
问题:结合所学,分析完善覆盖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材料: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
1.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稳定;
2.有利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3.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素度与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4.有利于优化社会互助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社会矛盾加剧。因此,材料中提到“西欧各国先后颁布一系列劳工法案和社会保障法案,通过国家立法提高工人待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适应时代需要,C项正确;二战后福利国家才建立,排除A项;20世纪初,西方国家并未抛弃自由主义,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矛盾、殖民统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校考一模)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颁布一系列劳工法案和社会保障法案,通过国家立法提高工人待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这些做法理解正确的是,西欧各国( )
A.建立福利国家,增进人民福祉 B.抛弃自由主义,关注弱势群体C.调整生产关系,适应时代需要 D.协调民族矛盾,维护殖民统治
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更多的是由社会造成的,政府应该介入帮助穷人”分析可知,西方国家在社会救济等方面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个人负责到政府负责。这一变化对政府干预经济和强化国家治理职能提供了社会基础,推动了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形成,D项正确;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社会矛盾重重,积重难返,A项“消除”表述绝对,排除A项;二战后虽然凯恩斯主义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但自由主义思潮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项;美国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2023·辽宁·模拟预测)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而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们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造成的,政府应该介入帮助穷人。这一变化( )
A.反映出美国社会矛盾基本消除 B.导致自由主义思想退出历史舞台C.说明美国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D.推动了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形成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古希腊
中世纪西欧
近代西欧
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发展历程
特点
评价
【课堂小结】
村社自治
庄园自治、城市自治、基督教会
自治市制度、乡镇自治、市镇自治
社区自治
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