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6课 抗日战争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6课 抗日战争 (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4 15: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请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一 一九二七年四月,田中义一任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给日本天皇的秘密奏折中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中国现代史稿》上册第386页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蓄谋已久)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  材料三 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中国长期积弱不振请阅读P.74~75,找出答案:
⑴日本军事侵略的进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⑵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罪行?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
八一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1996年春天,“人性与爱”画展在纽约圣·约翰大学亚洲艺术馆隆重开展,多名日籍教授得知画展中有他们觉得很“蒙羞”的《南京大屠杀》,便一齐出面阻挠:要挟艺术馆不得展出该作品。李自健义正词严地当场表示:请那几位日籍教授站出来,在大学校园里摆一个“擂台”公开辩论,你们辩赢了,我撤下作品,你们辩输了,请免开尊口。面对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那几位日籍教授哪敢接招,于是,《南京大屠杀》顺利展出。
——油画《南京大屠杀》的背后故事,来源:《工人日报》  1999年12月,李自健的画展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但《南京大屠杀》不见了。经过了解,在荷兰的日本高层官员逼迫画展举办方撤下了这幅画。李自健义愤填膺,立即向举办方提出严正抗议。世界各大媒体很快得知了《南京大屠杀》荷兰展出遇阻的消息,立即展开了追踪报道。得到消息的日本各大媒体也报道了事件的内情。
  抗不住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日方只好默许画展主办方重新展出《南京大屠杀》。
——油画《南京大屠杀》的背后故事,来源:《工人日报》  2001年6月,李自健历经周折,终于与主办方约定,作品将在日本东京的“戏剧与艺术中心”展出。但临到开展前,主办方却突然宣布,取消展览。原来,几个月前一位为日本军国主义卖劲招魂的极端右翼人士当选为东京都知事,在他的地盘上,怎么能容忍《南京大屠杀》与东京市民见面呢?
  4年后,李自健在东京预约的画展再次因为少数日本右翼势力的作梗,而流产。
——油画《南京大屠杀》的背后故事,来源:《工人日报》日海军陆战队士兵戴着防毒面具抵御我军进攻
——图片来源: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7万: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
  3000公斤:侵华日军“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每135克的纯细菌就可以使400平方公里之内的所有水源遭到污染,每年的生产量足以污染全中国的水源)
  3000人: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作试验人数(仅日方承认的)  历史课和德育课的依据是天皇的《教育敕令》……学校的假日选在:天皇诞辰、神武天皇纪念日、陆军建军节、海军建军节。
——《日本人记忆中的二战》
  请思考:这些教育内容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的教育会对当时的日本国民产生怎样的影响?日本小学生接受军国主义的教育(选自[日]每日新闻社:《一亿人の昭和史》)  如果连一个俘虏都没砍过,我无法当野战小队长……在做一个人和做一个野战小队长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战争与罪恶》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  ⑴请据此推断:中日战争之初将会出现怎样的战局?在如此实力面前,战争更需要什么因素加入?
  ⑵在你看来,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一 (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之兵力,并使平汉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尔后之武汉会战协力甚大。
——蒋纬国《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第三卷)
  材料二 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作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八路军的将士应该感谢直接间接配合作战的友军,尤其应该感谢给予自己各种善意援助与忠忱鼓励的友军将士。
——毛泽东《〈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
根据材料,国共双方是如何配合作战的?日本投降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受降仪式)中国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941~1945年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日军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
  ★1942年26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宣言》签名方式,苏美英中排在26国之首,中国作为世界“四大国”之一,正式出现在国际文件上;同年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3年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规定中国收回台湾。
  ★1941~1944年敌后战场对日作战5万多次,歼灭日伪军50多万。
  ★1945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大反攻;同年中国被确认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请思考: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主要是由于什么?  在二战任何阶段,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直到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谁打败了日本?
  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一次庆祝晚会上,有一则灯谜引起很大争议。其谜面是“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历史人物)”。结果出现五种谜底:分别是“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  问题一:你能解释“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和“共工”的准确含义吗?
  问题二:你赞同哪一个谜底?请简要说明理由。
  问题三:如果以上谜底你都不赞同,试一试自己拟定一个谜底,但要有合理的解释。各抒己见各抒己见谁打败了日本?  中外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打败日本。
  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局部和全民族抗战)对打败日本起了决定性作用。
  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的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消灭的日军最多。
  ⑵中国的长期抗战拖垮了日本,1945年,日本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再也无力发动大的战役。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配合;美国的原子弹、苏联的出兵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该如何看待“抗日神剧”日本油画《袖珍战车的拼死之斗》  等日军增援部队赶到,……他们发现这辆战车已经被彻底摧毁,中国士兵撬开了坦克的舱盖,向里面投入了手榴弹,日军车长川村、驾驶员中村都被击毙在车中。在日军这辆九四式战车的周围,共有十二具中国士兵的尸体。
  这一战,突袭敌坦克的敢死队员,全部阵亡。
——萨苏《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终战诏书》是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签署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进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诏书于1945年8月15日播放,这被看作是日本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的标志。  ……本朝传檄四方、战与英美,本求社稷於亿万斯年之举,兼定东亚安宁平和之意。至如毁别国之宗社、夺领邦之故土,悉非朕意。今征伐已历四载,虽我将兵骁勇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奉公体国,然时局每况愈下,失势之徵已现。及今,夷军弹石之残虐,频杀无辜,惨害生灵,实难逆料。如若征伐相续,……朕何以保全亿兆赤子、何面目复见列祖列宗乎?此朕所以敕令廷臣接受联军之诰者也。
——《终战诏书》
  请思考:诏书说战争“已历四载”,为什么只有“四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胡锦涛以史为鉴,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