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教案):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教案):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4 16:05:38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请问两会是指哪两会?反映了我国什么制度?情景体验:当我们站在1949  如果你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即将建立之际,要让人民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你觉得:
  1、放眼世界,有哪些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或经验可供参照?
  2、哪些教训一定要吸取?
  3、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哪些因素?放眼世界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民主精神可取,直接民主的形式不可取
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间接民主的形式可取,但民主为少数人所享有不可取
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和一党制?
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合,不宜照搬前车之鉴  近代以来,从康有为到孙中山,先进的中国人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结果都未能成功,你认为他们失败的教训是什么?回望神州  中国共产党虽然最初定位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在其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28年(1921—1949)革命历程中,并不是孤军奋战,从大革命时期开始,中共就联合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斗争,可以说,后三者都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同盟军,在各个不同的革命时期都曾经给过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回望神州  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中国曾经诞生了一系列的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大多代表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曾经给予过中国共产党以同情和支持,且他们追求民主独立自由的政治诉求与中共是一致的。
  蒋介石政府正是因为实行事实上的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使民主党派纷纷与之决裂,从而在政治上极大地孤立并最终走向了失败。背景资料:中国的民主党派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思考: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对哪些阶级民主,对哪些人实施专政?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思考: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历史的选择,制度的创新我们建立的政权的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们采取的政党制度?
通过政治协商会议这种方式,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们采取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能在讨论广度上和五四宪法相比。据有关人士的统计,约有一亿五千万人参与,提出的意见有138万多条。据参与宪法起草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回忆,宪法草案公布的时候正好是6月,很多地方都被洪水淹没,地方党委就组织群众在防洪大堤上开小组会讨论,场面相当感人。
——2009年9月4日《河南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请回答:1954年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它的性质是什么?
答: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一部宪法诞生之后,群众欢欣鼓舞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和发展:毛泽东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
介绍国徽图案。⒈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⒉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
⒊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
标志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957年8月4日)
  请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过程:
⒈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⒉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一场关于民主的辩论时间:2007年6月    地点:德国慕尼黑
会议:马歇尔论坛中国问题研讨会
  一个欧洲学者问我:“您认为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民主化?”我反问:“您的民主化概念怎么界定?”他颇有点不耐烦:“这很简单: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说完还补充了一句:“至少这是我们欧洲的价值观”。
  我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欧洲价值观,但我随即问他:“您有没有想到中国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实事求是。”
——摘自张维为的博客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试题,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投影:小丫跑两会
小丫跑两会,两会指的是哪两会?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制度?
答: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反映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制度是何时确立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64年来,新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祖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然而我们每每回首历史,仍然不能忘记新中国建立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电影《建国大业》的最后一个片断,再次体验一下那举国欢腾的场景。
播放:电影《建国大业》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的片断
请用你的眼睛去感受:开国大典上,人民群众有何反应?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答:欢欣鼓舞;……因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们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当家作主”终于成为可能。
可是,选择什么样的制度,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情景体验:当我们站在1949
如果你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即将建立之际,要让人民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你觉得:
1、放眼世界,有哪些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或经验可供参照?
2、哪些教训一定要吸取?
3、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哪些因素?
答:可供参照的经验: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和一党制。必须吸取的教训: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训。必须充分考虑到的因素:中国的国情。
投影: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民主精神可取,直接民主的形式不可取
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间接民主的形式可取,但民主为少数人所享有不可取
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和一党制?
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合,不宜照搬
投影:
中国共产党虽然最初定位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在其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28年(1921—1949)革命历程中,并不是孤军奋战,从大革命时期开始,中共就联合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斗争,可以说,后三者都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同盟军,在各个不同的革命时期都曾经给过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中国曾经诞生了一系列的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大多代表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曾经给予过中国共产党以同情和支持,且他们追求民主独立自由的政治诉求与中共是一致的。
蒋介石政府正是因为实行事实上的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使民主党派纷纷与之决裂,从而在政治上极大地孤立并最终走向了失败。
投影: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思考: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对哪些阶级民主,对哪些人实施专政?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答:……
我们建立的政权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是无产阶级联合其它革命阶级对少数反动派的专政,这既根本区别于欧美的资产阶级专政,也不同于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
我们采取的政党制度:通过政治协商会议这种方式,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也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
我们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一致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它从形式上与西方的代议制一样,也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度,但比西方的代议制更具人民性和广泛性。其组织原则也与西方议会制存在根本不同,不是三权分立,而是民主集中,议行合一。
新中国采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真心为人民谋福利的高度责任感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创造精神。
播放:电影《建国大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片断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当时政协的职能是什么?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什么特点?通过了哪些重要的决议?
答:……
伴随着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有两项:
一、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
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新中国恢复发展经济的内容,我们会在下学期的必修2中学习到。本节课我们先来了解新中国是如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
投影: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随着国家政权的巩固,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就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要制定宪法,首先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必须先选举代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5的“历史纵横”。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投影: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能在讨论广度上和五四宪法相比。据有关人士的统计,约有一亿五千万人参与,提出的意见有138万多条。据参与宪法起草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回忆,宪法草案公布的时候正好是6月,很多地方都被洪水淹没,地方党委就组织群众在防洪大堤上开小组会讨论,场面相当感人。
——2009年9月4日《河南日报》
投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请回答:1954年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它的性质是什么?
答: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此后,政协的职能有何变化?
答:……
(板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和发展:
⒈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⒉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
⒊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
标志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投影: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957年8月4日)
请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答:……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过程。
(板书)确立过程:
⒈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⒉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通过学习,请概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答:……
投影:
一场关于民主的辩论
时间:2007年6月    地点:德国慕尼黑
会议:马歇尔论坛中国问题研讨会
  一个欧洲学者问我:“您认为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民主化?”我反问:“您的民主化概念怎么界定?”他颇有点不耐烦:“这很简单: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说完还补充了一句:“至少这是我们欧洲的价值观”。
  我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欧洲价值观,但我随即问他:“您有没有想到中国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实事求是。”
——摘自张维为的博客
如何看待我们国家与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的不同?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最近很火的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
播放: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受。
答:……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在初中的历史、政治课本上都有讲述,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普遍感到陌生。考虑到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的内容比较枯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了一大难题。本节课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材料,如小丫跑两会、《建国大业》、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视频等,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学生感悟历史。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96页“学思之窗”
答:早在启蒙时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针对西欧封建社会“主权在君”,提出了“主权在民”即“人民主权”的理论。卢梭认为:国家的主权不属于国王,也不属于某个统治集团或统治阶级,而应当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体,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所有者,故不容君主和贵族插手国家的主权。卢梭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对“主权在君”思想进行了有力否定,倡导人民自己才是社会和国家生活的主体,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所有者,从而成为人类追求世俗公共生活,创造自己做主的宪政国家的重要精神资源。
此后,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又进一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缺陷。他们认为,在保留私有制的政治社会中,必然会存在阶级的对立,不可能存在拥有统一利益和意志的全体。故由全体人民来行使国家主权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引导下,结合劳工解放运动的实践经验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管理社会事务等权利。此学说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的根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组成整个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可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
课本第97页“探究学习总结”一
答: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就对人民政权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参议会和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组织形式的创造性探索。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即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当中,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逐步成熟了。从1953年3月到1954年8月,全国各地建立了地方各级人民组织,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把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代表人民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力,讨论和决定国家和地方的各项重大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维护自己利益的根本途径。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课本第97页“探究学习总结”二
答:民主政治,是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是指用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专制制度,以法治取代人治的过程。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虽然没有付诸实践,但其政治主张直接影响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在中国实践的开始,主张以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但是其影响却非常深远,特别是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政体,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掀起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虽然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治,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伟大成就。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建立并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