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分栏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分栏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24 06: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并鉴别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不断完善鉴别物质种类的判断依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用实验探究测量物质密度,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①密度与温度
②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
教学媒体
计算机、投影仪
教具
天平及砝码,等体积的酱油和可乐,等质量的盐和洗衣粉,刷银白漆的铁铝块,柔顺剂2袋、饭勺、软陶、风车、酒精灯、塑料袋、打火机
学具
天平及砝码,量筒、饭勺若干,细线、烧杯1个(水),一元和一角硬币若干、计算器,实验数据记录单,刻度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情境导入
龙卷风
热气球、风车实验一、密度与温度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水的反常膨胀对冬季水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呢?
总结: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密度变小而上升。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龙卷风引起悬念,模拟风的形成,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新课教学
二、密度的应用
展示失去标签的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酱油和可乐,如何分辨它们?
学生猜,贴标签。2、两瓶质量相同的盐和洗衣粉,如何分辨它们?
拆开包装,揭示答案。3、展示超市里的同价位两种包装的柔顺剂,哪个更实惠?让学生再次判断,并阐述依据。
答出通过外观。或者闻和尝。根据质量大小做出判断。比较体积大小,质量相同,体积大的为洗衣粉,体积小的为盐。计算出体积或质量,体积较大或质量较大的更实惠。
肯定学生的判断,生活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鉴别物质种类。抓住学生描述上的漏洞。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判断依据,锻炼语言归纳能力。
新课教学
1、提问有几个外观为银色的刀叉,它是银做的吗?外表金色的物块是什么制成的?2、再出难题,展示一角和一元硬币,让学生区分所用的金属是否相同,并阐述依据。3、
实验探究介绍器材:待测物体(刀叉、硬币、软陶、金属块等),测量工具(天平、量筒),测量方法(排水法、累积法),数据记录(体积保留到1cm3),实验规范性等。4、
教师巡视、指导将数据汇总。5、让学生计算密度。教师在投影中展示数据结论。
提出猜想。测量刀叉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密度并与银密度相比较。测量多个硬币的质量和体积。体积用排水法。计算并上报数据。
物理问题生活化,简单明了。学生提出各种方案,并讨论得出可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新课教学
6、查密度表确定物质种类。1角从2005年开始由铝锌合金改为不锈钢,一元硬币为钢芯镀镍。7、密度知识的应用问题1: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怎样知道它的质量?问题2: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据你的质量估算一下自己身体的体积。密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给出答案。并与密度表相比较。通过讨论提出解决办法。根据自身质量估算出自身体积。
揭示测量结果,给学生以成就感。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有用性,便于为人类社会服务。
作业
整理笔记并完成例题。
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一、密度与温度1、风的形成2、水的反常膨胀二、密度的应用1、物质鉴别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体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