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达无神论立场。
3.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知识点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知识点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议题一 全面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议题二 意识的本质
◆
新课导学
◆
新课探究
◆
总结归纳
◆
课堂评价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
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__________中的一部分。
自身固有的规律
物质世界
2.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并能为人的______所反映的______
_____。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
意识
意识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和现象的_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_________。无论是天
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________。
共同本质
物质形态
物质的
[思考] 哲学上讲的物质能看见、摸到吗
[答案] 不能。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
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
形态。我们所能看见、摸到的都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知识点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
(1)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
过程中,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________就没有人,就没有______
_____。
物质世界
劳动
劳动
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的构成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人口因素和__________。这三者都是客观
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________,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体系
地理环境
生产方式
客观性
[思考] 人类社会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那么人类社会是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吗
[答案] 不是。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
社会的产生离不开客观的物质要素,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变化也有其客
观规律。
知识点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反应特性(一切物质)→刺激感应(低等生物)→感觉和心理(动物)
→______(人类)。
意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__________,具有产生意
识的__________。
物质器官
生理基础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__________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
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客观存在
5.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______意识。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_______。
决定
物质性
1.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
出来的。( )
√
2.构成人类社会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关
系。( )
[提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3.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 )
[提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人们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不是物质,题中的观点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4.意识是人脑派生的。( )
[提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
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
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5.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
[提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的意识,其内容是真实的。
6.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
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7.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 )
[提示]意识属于主观能动性活动,不具有客观物质性。
8.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
√
议题一 全面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情境创设】 情境一 《尚书·洪范》记载了这样的观点:水、火、
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培根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
元素。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情境二 在关于世界的客观性的课堂讨论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谈了
自己的看法。
甲同学: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是客观的;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
就不具有客观性了。
乙同学: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则是主观的。
【问题探究】
(1)情境一中的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答案] 《尚书·洪范》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培根的观点属
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2)恩格斯所说的“物质”与情境一其他两种观点中的“物质”有何不同
[答案] 恩格斯所说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
象的共同本质,其他两种观点中的“物质”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
者某一种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3)情境二中的观点是否正确 请谈谈你对世界客观性的看法。
[答案] 均错误。自然界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人类产
生前还是人类产生后,其客观物质性都不会改变。人类社会是物质世
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可见,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
【成果共享】
1.哲学的物质概念
2.区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
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 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
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
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
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
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续表)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别提示]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
区 别 客观 实在 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都不
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
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 存在 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
象
联 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 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全面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 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
分。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 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从发展上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有客观
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 质的派生 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结论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续表)
议题二 意识的本质
【情境创设】 情境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人工智能阿尔法
围棋(AlphaGo)在与世界围棋冠军的比赛中获得了胜利。机器人索
菲亚(Sophia)不仅可以模仿人的一举一动和面部表情,甚至拥有灵
敏的反应能力,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
情境二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人们常看到一种神秘的“动物”
出没于森林。后来,人们打死了母狼,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怪物”,
原来是母狼养大的两个女孩。她们的习性像狼,吃生食,爬行,不会
说话,不会思维,只会像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来觅食。
情境三 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
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
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问题探究】
(1)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吗
[答案] 不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
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2)狼孩为什么不会说话、不会思维?为什么“说大话”“描神画鬼”等
都不是凭空创造的
[答案] ①因为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不可能产生意识。人的意识不
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
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
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
有意识。
【成果共享】
1.意识的产生过程
2.意识的本质
[特别提示]把握意识的本质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
(1)人脑虽然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不会自行产生意识,只有人
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
的结果。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思想、认识)是主观的,
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4)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对同一事物的认
识也往往因为主客观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基于
(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固有规律 ②人类只能适应自然变化,不
能改变自然 ③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④人类的破坏
活动会使自然界失去客观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解析] 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自然,
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
其固有规律,①③正确。
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可以改造自然,②说法错误。
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
2.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估计
宇宙中的物质有约68%是暗能量,约27%为暗物质,约5%为常规物质和能
量。这里的“物质”( )
①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 ②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 ③是
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 材料中的“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故③④正确。
①②指向的是哲学中的物质,排除。
√
3.[2024·浙江绍兴期末] ChatGPT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人交流。许
多企业转向使用像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为客户提供24小时服
务,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人类工作。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
( )
A.人工智能有着强大的语言创造力
B.人工智能能模仿人脑的部分功能
C.人工智能的意识能力正逐渐增强
D.人工智能的思维能力正日趋完善
√
[解析]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能力、思维能力
和语言创造力,A、C、D说法错误。
许多企业转向使用像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为客户提供24小时
服务,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人类工作。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人
工智能能模仿人脑的部分功能,B符合题意。
4.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应
激情绪。一定程度的焦虑使人在危险的处境中保持适当的警觉,而过
度的焦虑反应则会形成焦虑障碍。这说明( )
A.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B.只要适度焦虑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C.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
[解析]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说法错误。
适度焦虑有利于健康成长,但不能保证一定会健康成长,B说法错误。
题干并非强调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C不选。
题干强调了焦虑的情绪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体现了人类意识的能动性,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
反映,D符合题意。
5.[2024·陕西西安期末] 2024年1月19日,第十二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吉
祥物发布。吉祥物“吉贝”是一只海精灵,名字取自《尚书·禹贡》和苏
东坡的诗词,在历史上专指“黎锦”(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吉祥宝贝”的意思。海精灵身着宇航
服,寓意星辰大海,AI智能眼镜中映射出海南自贸港的标志,展现了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气神。吉祥物的形象设计说明( )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②对事物的正确把握取决
于人们的认识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人的意识是客观
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解析] 海精灵身着宇航服,寓意星辰大海,AI智能眼镜中映射出海南
自贸港的标志,展现了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气神。吉祥物的形象设
计说明优秀艺术作品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现了人的意识是客
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①④正确。
物质决定意识,人的认识在对事物的正确把握中不起决定作用,②
错误。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与材料无关,③错误。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新课导学】
知识点一
1.自身固有的规律 物质世界 2.(1)意识 意识 客观实在 (2)客观实在性 (3)共同本质 物质形态 物质的
思考 不能。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我们所能看见、摸到的都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知识点二
1.(1)物质世界 劳动 (2)劳动 人类社会 2.物质体系 地理环境 生产方式 客观性
思考 不是。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生离不开客观的物质要素,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变化也有其客观规律。
知识点三
1.意识 3.物质器官 生理基础 4.客观存在 5.决定 物质性
自我检测
1.√
2. [提示]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3. [提示]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人们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物质,题中的观点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4. [提示]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5. [提示]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其内容是真实的。
6. [提示]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7. [提示] 意识属于主观能动性活动,不具有客观物质性。
8.√
【新课探究】
议题一
思考 (1)《尚书·洪范》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培根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2)恩格斯所说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其他两种观点中的“物质”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者某一种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3)均错误。自然界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人类产生前还是人类产生后,其客观物质性都不会改变。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可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
议题二
思考 (1)不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2)①因为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不可能产生意识。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②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课堂评价】
1.C [解析] 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固有规律,①③正确。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可以改造自然,②说法错误。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
2.B [解析] 材料中的“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故③④正确。①②指向的是哲学中的物质,排除。
3.B [解析]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创造力,A、C、D说法错误。许多企业转向使用像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为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人类工作。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人工智能能模仿人脑的部分功能,B符合题意。
4.D [解析]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说法错误。适度焦虑有利于健康成长,但不能保证一定会健康成长,B说法错误。题干并非强调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C不选。题干强调了焦虑的情绪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人类意识的能动性,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D符合题意。
5.C [解析] 海精灵身着宇航服,寓意星辰大海,AI智能眼镜中映射出海南自贸港的标志,展现了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气神。吉祥物的形象设计说明优秀艺术作品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现了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①④正确。物质决定意识,人的认识在对事物的正确把握中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与材料无关,③错误。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标展示】
1.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达无神论立场。
3.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 中的一部分。
2.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并能为人的 所反映的 。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 。
[思考] 哲学上讲的物质能看见、摸到吗
◆ 知识点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
(1)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 就没有人,就没有 。
2.人类社会的构成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思考] 人类社会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那么人类社会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吗
◆ 知识点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反应特性(一切物质)→刺激感应(低等生物)→感觉和心理(动物)→ (人类)。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 ,具有产生意识的 。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 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5.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 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1.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 )
2.构成人类社会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关系。 ( )
3.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 ( )
4.意识是人脑派生的。 ( )
5.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 )
6.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
7.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 )
8.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 )
◆ 议题一 全面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情境创设】
情境一 《尚书·洪范》记载了这样的观点: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培根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情境二 在关于世界的客观性的课堂讨论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
甲同学: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是客观的;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就不具有客观性了。
乙同学: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则是主观的。
【问题探究】
(1)情境一中的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2)恩格斯所说的“物质”与情境一其他两种观点中的“物质”有何不同
(3)情境二中的观点是否正确 请谈谈你对世界客观性的看法。
【成果共享】
1.哲学的物质概念
2.区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 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 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特别提示]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
区 别 客观 实在 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 存在 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 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全面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 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 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从发展上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有客观的物质性
意识是 物质的 派生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结论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议题二 意识的本质
【情境创设】
情境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在与世界围棋冠军的比赛中获得了胜利。机器人索菲亚(Sophia)不仅可以模仿人的一举一动和面部表情,甚至拥有灵敏的反应能力,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
情境二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人们常看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后来,人们打死了母狼,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怪物”,原来是母狼养大的两个女孩。她们的习性像狼,吃生食,爬行,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像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来觅食。
情境三 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问题探究】
(1)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吗
(2)狼孩为什么不会说话、不会思维 为什么“说大话”“描神画鬼”等都不是凭空创造的
【成果共享】
1.意识的产生过程
2.意识的本质
[特别提示] 把握意识的本质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
(1)人脑虽然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不会自行产生意识,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思想、认识)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4)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往往因为主客观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基于 (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固有规律 ②人类只能适应自然变化,不能改变自然 ③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④人类的破坏活动会使自然界失去客观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的物质有约68%是暗能量,约27%为暗物质,约5%为常规物质和能量。这里的“物质” ( )
①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 ②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 ③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3.[2024·浙江绍兴期末] ChatGPT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人交流。许多企业转向使用像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为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人类工作。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 )
A.人工智能有着强大的语言创造力
B.人工智能能模仿人脑的部分功能
C.人工智能的意识能力正逐渐增强
D.人工智能的思维能力正日趋完善
4.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应激情绪。一定程度的焦虑使人在危险的处境中保持适当的警觉,而过度的焦虑反应则会形成焦虑障碍。这说明 ( )
A.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B.只要适度焦虑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C.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5.[2024·陕西西安期末] 2024年1月19日,第十二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吉祥物发布。吉祥物“吉贝”是一只海精灵,名字取自《尚书·禹贡》和苏东坡的诗词,在历史上专指“黎锦”(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吉祥宝贝”的意思。海精灵身着宇航服,寓意星辰大海,AI智能眼镜中映射出海南自贸港的标志,展现了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气神。吉祥物的形象设计说明 ( )
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②对事物的正确把握取决于人们的认识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1.D [解析] 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因此A说法错误;B把有形的物体与哲学上的物质混淆了,故排除;C缩小了物质的适用范围,是错误的;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2.C [解析] 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生机盎然,这是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写照。这表明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前提,C正确。自然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人类社会发展不具有决定性作用,A错误。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但材料未涉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B排除。人类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自然环境,D说法错误,排除。
3.C [解析]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并且自然界并不依赖于人类社会,①不符合题意。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这说明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观能动性,②符合题意。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这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④,排除。
4.B [解析]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①③正确。②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排除。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5.D [解析] 材料不能说明人是地球上从鱼演化而来的新物种,①不符合题意。这些资料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这表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鱼到人的演变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④符合题意。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类社会,③说法错误。
6.A [解析] 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A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是由人脑决定的,B错误。材料强调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意识的产生问题,D不符合题意。
7.D [解析] 材料未体现意识的正误之分,排除A。客观存在是意识所反映的内容,不是意识的产物,排除B。材料不强调意识的产生,排除C。不同人的审美感受不同,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故答案为D。
8.C [解析] 中外科学家联手发现银河系外存在氧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佐证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②③符合题意。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不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①说法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说法错误。
9.C [解析]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①表述错误。恩格斯所说的“物质”实际上是哲学意义上的“物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与现实世界里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②④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表述错误。
10.B [解析] 科幻文学作品的作者在大胆想象的同时,又把一切建立在严谨的基础上,可见①③正确,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共性,排除④。
11.B [解析]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普查的这些要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它们具有的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③符合题意。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②错误。普查的这些要素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不是全部要素,④错误。
12.C [解析] “中国天眼”(FAST)对FRB开展了一系列深度观测,揭示了FRB爆发现象与射电脉冲星辐射可能存在物理机制上的不同,揭示了一部分FRB的能量特点和偏振特性。这进一步证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意识的起源,①不符合题意。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依赖于存在,存在不依赖于思维,③错误。
13.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富有创造力的人脑是产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中华文化中的书法艺术及我国的航天特色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是客观存在通过实践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而形成的。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所有有形的物体
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
D.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2.[2024·四川成都期中] 雪域高原,藏野驴在开阔的草原悠闲踱步觅食;竹林幽幽,“国宝”大熊猫自由自在攀爬在树杈上惬意玩耍……我国首批设立的三江源、大熊猫等5个国家公园生机盎然,这是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写照。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B.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C.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前提
D.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
◆ 知识点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2024·广东汕头期中] 《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
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②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观能动性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够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
①地理环境 ②意识是物质派生的 ③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④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先后在重庆、贵州等地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4.39亿年至4.36亿年的鱼类化石。这些化石主要包括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被称为“奇迹秀山鱼”的盾皮鱼、被称为“蠕纹沈氏棘鱼”的软骨鱼类等。这些资料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材料说明 ( )
①人是地球上从鱼演化而来的新物种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联系 ④从鱼到人的演变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知识点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2024·内蒙古赤峰期末]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 )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7.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美;木材商考虑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美;而画家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美。上述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 )
A.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B.客观存在是意识的能动反映的产物
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8.[2024·山东临沂期中] 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了氧气。这次银河系外氧气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一科学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 )
①物质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④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恩格斯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这一叙述表明 ( )
①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②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科幻文学的实质是用文学手法,探讨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以及在那些新世界中的生命表达方式。作者在科幻文学中是无限自由、大胆想象的,但又把一切建立在严谨的基础上。比如,《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其实关注的就是人类作为整体如何应对大灾难、科技巨变,讲述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材料说明 ( )
①科幻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描摹与再创造的统一 ②科幻艺术作品应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③存在决定思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④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源于客观物质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我国自启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后,投入了数万名专业技术人员,绘制出我国第一份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地理国情图。普查不仅进行了山川河流、住宅道路的基础测绘,还与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联系起来,将其做成了动态地图。普查的这些要素 ( )
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 ②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③具有的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④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全部要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快速射电暴(FRB)一般是来自宇宙深处其他星系的毫秒级极亮射电爆发。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于2023年8月29日发表了中外联合团队的研究成果:“中国天眼”(FAST)对FRB开展了一系列深度观测,揭示了FRB爆发现象与射电脉冲星辐射可能存在物理机制上的不同,揭示了一部分FRB的能量特点和偏振特性。这进一步证明了( )
①人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决定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及各舱段和货运飞船共5个名称,其中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核心舱命名为“天和”,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实验舱Ⅱ命名为“巡天”,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其代号分别为“TG”“TH”“WT”“XT”“TZ”。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
结合材料,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