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基础夯实
知识点 1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2024山东潍坊中考」下图为电影《甲午风云》主人公邓世昌的形象。他的经典台词“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表现了 ( )
A.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B.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
D.坚持正义的可贵品质
2.「2025广西南宁天桃实验学校期中」有人看了电视剧《北洋水师》后填词“倭寇疯狂,北洋沉溺,输赢分晓。恨当时腐败,官荒国是,赔民泪,缘无道……”其中“北洋沉溺,输赢分晓”指的是 ( )
A.辽东半岛战役 B.丰岛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3.「2024山东枣庄中考」吴玉章老人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四川荣县)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苛刻”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知识点2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4.「2025广东惠州期中」19世纪末,某条约签订后,法国的画报刊载了一幅漫画(如图),描绘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情况。该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2025江苏无锡期末」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因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他顾。后来,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美国提出了 ( )
A.“门户开放”政策 B.“大陆政策”
C.“以华制华”政策 D.“大棒政策”
知识点 3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张謇说:“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他认为救国的根本是 ( )
A.重视教育事业 B.增强军事实力
C.发展社会经济 D.解放人们思想
能力提升
7.「2024湖北孝感汉川期中」分析图中的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甲午战后中国赔款数额与中、日年财政收入的对比(1895年)
A.清朝经济比日本发达
B.中国的经济负担沉重
C.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中国新开放通商口岸
8.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 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9.「2023海南中考」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结果从1895 年筹建到 1899 年投产,共支付利息白银17 000余两,占纱厂开办费的58%。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企业 ( )
A.生产规模小 B.筹资成本高
C.发展不平衡 D.获得初步发展
素养提优::
10.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 甲午之因】
材料一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1)日本有的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从材料一看,这种观点正确吗 你从材料一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历史解释 甲午之殇】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参战舰数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具 火炮总数/门 鱼雷艇数/艘
中国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40840 16.33 36 268 0
材料三 李鸿章为避战保舰,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军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 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据材料三分析中日黄海海战后,日军取得了怎样的侵略优势。
【历史解释 马关之耻】
材料四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而随后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
————摘编自杨天宏《甲午战后中国
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材料五 ……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四、五中两位历史学家各是怎样评价甲午战争影响的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基础夯实
1.3根据所学可知,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舰船冲向敌人,发出“撞沉吉野”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故选B项。
2. C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日本陆海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最终全军覆没,与“北洋沉溺,输赢分晓”相符,故选 C 项。
3. C根据题干信息“甲午战败”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4. D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 世纪末”和漫画中西方列强拿刀瓜分“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题方法 漫画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1)看:看漫画的名称、出版时间,看题干的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分析漫画。
(2)找:找出漫画中的关键信息。
(3)答:结合题目要求,选出正确选项。
5. A结合所学可知,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个照会得到各国同意。这样,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故选 A项。
6. C根据材料“而实业是根”及所学知识可知,张謇认为救国的根本是发展社会经济,他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C项正确。
能力提升
7. B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需要负担巨额的赔款,这些赔款(含“赎辽费”)是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2.9倍,导致中国的经济负担沉重;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高于日本,不代表清朝的经济比日本发达;图中内容无法体现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和中国新开放通商口岸。故选 B。
8. D据题干材料可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投资迅速增长,这说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故选 D项。题干现象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A;《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排除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外国对华投资,与民族资本主义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9. 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大生纱厂创办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后来支付利息占到开办费的58%,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筹资成本高。
素养提优
10.答案 (1)不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2)总排水量、平均航速、舰载武器装备。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3)第一位历史学家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民族危机,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位历史学家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转折点,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
解析 (1)由材料一中“1887年”“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日本史学家的观点不正确。
(2)通过材料二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中日舰队的差距;通过材料三可知,黄海海战后日军取得黄海的制海权。(3)根据材料四中“而随后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可知,第一位历史学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民族危机,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根据材料五中“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可知,第二位历史学家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转折点,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
解题方法 非选择题中“依据材料,指出”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审清设问,如果设问中出现“依据材料,指出”,答案要从材料中得出,基本不用考虑教材知识。
(2)根据设问要求,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