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一(含答题卡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一(含答题卡和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08:47:59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一(苏教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四、连线题(5分)
36.请将下列恐龙和对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三角龙 似鸡龙 霸王龙 剑龙 马门溪龙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五、简答题(9分)
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40分)
6. [ A ] [ B ] [ C ]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 21. [ A ] [ B ] [ C ]
22. [ A ] [ B ] [ C ] 23. [ A ] [ B ] [ C ] 24. [ A ] [ B ] [ C ] 25. [ A ] [ B ] [ C ]
六、实验题(10分)
39. (1) (2)
(3) (4)
(5)
三、判断题(10分)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七、综合题(10分)
40. (1)
(2)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3)
(4)
(5)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16分)
1.
2.
3.
4.
5.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一(苏教版)
一、填空题(16分)
1.小王在制作汽水的过程中发现,用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有新物质产生,其中有一种新物质为气体,它是___________。
2.加热蜡块至熔化,蜡块的形状、___________、大小发生了改变,但物体的___________没有变。
3.___________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上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指的是___________;“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指的是___________。
5.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___________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___________关系。
二、选择题(40分)
6.在“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 )等新物质。
A.水、炭黑 B.氧气 C.铁锈
7.下列方法中,不可以防止铁生锈的是( )。
A.将铁制品放在阴凉潮湿处 B.给铁制品涂油漆 C.将铁制品放在干燥的地方
8.在瓶中放入少量小苏打,倒入白醋后盖上瓶盖(不要塞得太紧),你会看到( )。
A.瓶盖会往上冲 B.不会有变化 C.瓶中有褐色烟雾
9.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制造出很多物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家正在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为我们创建一个绿色的未来
B.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都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益的
C.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的塑料袋轻便易携带,我们应该多多使用
10.通过学习,我知道人除了相貌特征,( )也表现出可遗传的现象。
A.血型、血压 B.口语表达能力 C.作息规律
11.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描述的是( )现象。
A.变异 B.遗传 C.返祖
12.根据个人“发际”“单、双眼皮”“有无耳垂”和“卷、直发”四组性状进行组合,可以有( )不同组合。
A.16种 B.8种 C.32种
13.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这种现象属于( )。
A.遗传 B.变异 C.进化
14.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
A.香蕉的果肉都是白色 B.兔妈妈和兔宝宝的眼睛都是红色
C.妈妈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
15.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类,下列选项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无籽西瓜 B.暴饮暴食,造成肥胖 C.南橘北枳
16.2025年4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云阳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该公园以( )为主要特色,是重庆拥有的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
①玻璃廊桥 ②恐龙化石群 ③天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17.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
A.人类过度捕杀 B.有更厉害的捕食者出现 C.环境变化
18.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菊石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 )。
A.海洋 B.平原 C.沙漠
19.马的脚趾数由四趾逐渐演化成单趾,造成这种演化的原因是( )。
A.马常用中趾 B.人类育种 C.适应环境变化
20.地质学家在不同地层中发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化石的顺序,这说明生物进化具有( )特点。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复杂到简单 C.从陆生到水生
21.根据考古学家在盘州市新民镇发现的鱼龙化石和关岭自治县发现的海百合化石,可以推测这两个地方曾经可能是( )。
A.海洋 B.陆地 C.平原
22.科科用橡皮泥捏出了花、草和树,下列变化中,与橡皮泥变化不同的是( )。
A.火柴燃烧 B.把纸撕碎 C.水结成冰
23.观察下面三组实验的设计,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推测铁钉生锈最快的是( )。
A. B. C.
24.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混合后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A.白醋和食盐 B.白酒和小苏打 C.白醋和小苏打
25.下列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是( )。
A.陶土烧制成瓷碗 B.用煤取暖 C.给车胎充气
三、判断题(10分)
26.小明发现厨房中被煮熟的虾蟹变成了红色,这只是发现了颜色变化,没产生新物质,所以这属于物理变化。( )
27.把同类铁钉分别放入自来水、盐水、蒸馏水三种液体中,生锈程度最轻微的是蒸馏水,生锈程度最严重的是盐水。( )
28.用白醋浸泡过的鸡蛋外部有很多气泡,说明在浸泡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
29.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会伴随出现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沉淀、改变颜色和产生气体,没有伴随这些现象的出现,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
30.在自然界中,植物亲代与后代之间的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却极少发生。( )
31.奶奶种了红皮花生,收获的花生会与种下的花生在大小、颜色、形状方面完全相同。( )
32.太空椒发生遗传基因突变,与普通青椒在植株、果实等方面没有相似性。( )
33.对于一些古生物,科学家找不到它们的现代近亲,所以推断它们已经灭绝。( )
34.有恐龙脚印的石头不是化石。( )
35.人类起源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来自古人类和类人古老人的传说。( )
四、连线题(5分)
36.请将下列恐龙和对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三角龙 似鸡龙 霸王龙 剑龙 马门溪龙
五、简答题(9分)
37.通过观察和测量,比较同学之间的身体特征有哪些不同点与相同点。
38.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你是从哪些方面鉴别的?
六、实验题(10分)
39.俊希发现,校园周围的围栏外表面被涂刷上一层油漆,于是他带领班级里的科学探究小组展开了研究。
探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校园围栏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是一种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坚硬而有韧性,但容易生锈,生锈后变成红棕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比较松脆,容易碎成粉末。
为了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4枚铁钉分别放入下面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①保持干燥,用橡胶塞密封;②保持干燥,不密封;②将铁钉完全浸泡在水中,用橡胶塞密封;④将铁钉一半浸泡在水中,一半露出水面,不密封。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实验现象:几天后俊希观察四枚铁钉的变化,她发现___________号瓶中的铁钉生锈最严重,其铁锈最多的部位是___________。
(3)实验分析:要研究铁生锈与水有无关系,用___________号瓶和___________号瓶进行对比。
(4)得出结论:铁生锈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5)俊希发现家里的铁锅生锈十分严重,请你结合上述实验及所学知识写出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 (答一种即可)。
七、综合题(10分)
40.大家好,我是猛犸象,生活在冰河时期。我的身体庞大,披着厚厚的长毛。我有着强壮的四肢和长长的鼻子。我的嘴部长着一对弯曲的长约1.5米的大门牙,它们可以帮助我挖掘雪下的植物,也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和族群。为了减少热量流失,我的耳朵比现代大象小得多。我主要以草、树叶、树枝和树皮为食。
(1)阅读材料,找出描述猛犸象特征的词语。
(2)分析材料,找一找猛犸象和现代大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3)通过对比化石和现代生物的相似特征,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联系。请根据图片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的相似之处,将它们相匹配。
A.现代鸟类 B.现代节肢动物 C.现代蕨类 D.现代头足类动物(鹦鹉螺、章鱼等)
(4)进化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逐渐变化。想象一下,猛犸象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5)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许多物种因各种原因而灭绝。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
1.二氧化碳
【解析】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白醋是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大量的气体,该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经过科学家的验证,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2.状态 构成物质
【解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物质。加热蜡块至熔化,蜡块的形状、状态、大小发生了改变,但物体的构成物质没有变,属于物理变化。
3.化石
【解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一点一点复原出古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4.遗传 变异
【解析】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5.特征 亲缘
【解析】在挖掘不同的地层时,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古代动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动物的遗体和遗迹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化石。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代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6.A
【解析】A. 蜡烛燃烧时,石蜡中的碳和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中用干燥烧杯可观察到水珠,证明生成水;不完全燃烧时可能产生炭黑(如黑烟)。A选项正确。
B. 氧气是燃烧所需的反应物,而非生成物,B选项错误。
C. 铁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与蜡烛燃烧无关,C选项错误。
故选A。
7.A
【解析】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包括隔绝水或空气。B选项涂油漆能隔绝水和空气,C选项干燥环境减少水分,均能防锈。A选项阴凉潮湿处含有水分,会加速铁生锈。故选A。
8.A
【解析】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白醋(含醋酸)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在瓶内迅速增多,导致内部压力增大,从而将瓶盖顶起。选项B错误,因为反应会产生明显气泡;选项C错误,反应不会生成有色烟雾。故选A。
9.A
【解析】A.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氢能等的开发需要化学变化,这类能源环保且可持续,有助于减少污染,因此正确。
B.化学变化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如废气或废水,并非所有新物质都有益,因此错误。
C.塑料袋难以降解,大量使用会污染环境,应减少使用,因此错误。
故选A。
10.A
【解析】A.血型由父母遗传决定,属于可遗传特征;血压可能受遗传影响,但更多与生活习惯相关。题目中“血型”符合可遗传现象,因此A选项部分正确。
B.口语表达能力主要通过后天学习形成,与遗传无关。
C.作息规律是个人习惯,不属于遗传特征。
故选A。
11.B
【解析】遗传是生物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题目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强调后代与亲代具有相似性,属于遗传。变异指后代与亲代的差异,返祖指重现祖先特征,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A
【解析】每个性状有两种可能,四个性状的组合数为2×2×2×2=16种。A选项正确。B选项8种是三个性状的组合数,C选项32种是五个性状的组合数,均不符合题目中的四个性状。故选A。
13.B
【解析】A. 遗传是父母特征传给子女的现象,但题目中孩子与父母特征不同,因此不属于遗传。
B. 变异指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孩子单眼皮与父母双眼皮不同,属于变异。
C. 进化是物种长期逐渐变化的过程,与个体特征变化无关。
14.C
【解析】A.香蕉果肉均为白色,属于品种的稳定遗传特征。
B.兔妈妈和兔宝宝眼睛颜色相同,是亲代与子代的直接遗传。
C.妈妈与女儿的眼皮特征不同,属于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这种现象为变异,而非遗传。
故选C。
15.A
【解析】A.无籽西瓜是通过染色体数目改变(如三倍体)培育的,遗传物质变化导致,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暴饮暴食导致肥胖是后天行为引起的,未改变遗传物质,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C.南橘北枳是同一植物因环境差异产生的性状变化,遗传物质未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16.B
【解析】云阳地质公园以恐龙化石群和天坑为主要特色。云阳恐龙化石群是世界级规模的侏罗纪恐龙化石产地,在古生物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公园内发育有典型的喀斯特天坑地貌,具有独特的地质景观。而玻璃廊桥一般属于人造景观设施,并非云阳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特色,所以①不符合,②③正确。故选B。
17.C
【解析】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例如小行星撞击或火山爆发等,导致气候改变、食物减少,恐龙无法适应而灭绝。人类出现在恐龙灭绝之后,因此A错误。恐龙是当时最强大的动物,没有更厉害的捕食者能导致其灭绝,B错误。故选C。
18.A
【解析】菊石化石是古代海洋生物的遗骸,形成于海洋环境中。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菊石化石,说明该地曾长期被海水覆盖,后因地壳运动抬升为山脉。平原和沙漠环境无法形成菊石化石,故选A。
19.C
【解析】马的脚趾演化属于生物进化现象。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生物特征的变化是为了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随着环境变化(如草原增多),马的中趾更发达,逐渐形成单蹄,便于快速奔跑,躲避天敌。故选C。
20.A
【解析】地层的形成是按照时间顺序的,越古老的地层位于越下层,越新的地层位于越上层。因此,地质学家通过研究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可以了解生物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过程。地质学家在不同地层中发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化石的顺序,这说明生物进化具有从水生到陆生的特点。故选A。
21.A
【解析】根据考古学家在盘州市新民镇发现的鱼龙化石和关岭自治县发现的海百合化石,可以推测这两个地方曾经可能是海洋。鱼龙是生活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海洋中的爬行动物,而海百合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们的存在表明这些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被海洋覆盖。故选A。
22.A
【解析】橡皮泥被捏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仅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A.火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与橡皮泥变化不同。
B.纸撕碎仅是形状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与橡皮泥变化相同。
C.水结冰是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与橡皮泥变化相同。
故选A。
23.B
【解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水中含有电解质(如盐、酸等),会加速腐蚀过程,使生锈速度显著加快。
A.图片中有水也有空气,生锈速度较快,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片中有盐水也有空气,盐水是电解质,会显著加速铁的电化学腐蚀过程。铁生锈最快,选项符合题意;
C.图片中有水没有空气,铁钉几乎不会生锈,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C
【解析】白醋含有醋酸,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当酸与碳酸氢盐反应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钠。
A. 白醋和食盐混合不会产生气体,因为食盐是氯化钠,与醋酸无反应。
B. 白酒和小苏打混合无明显反应,白酒中的酒精不与碳酸氢钠反应。
C. 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发生酸碱反应,释放二氧化碳。
故选C。
25.C
【解析】陶土烧制成瓷碗,烧制过程中,陶土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陶瓷物质(如硅酸盐等),这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用煤取暖,煤燃烧时,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释放热量,这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给车胎充气只是将空气压缩充入轮胎,空气的成分没有改变,只是体积和压力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6.×
【解析】物理变化指物质形态改变但无新物质生成,如冰融化。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物质,如燃烧。虾蟹煮熟变红是因加热导致体内虾青素与蛋白质分离,蛋白质结构被破坏,属于化学变化。颜色变化伴随新物质生成,故判断错误。
27.√
【解析】铁钉生锈需要水和氧气。盐水中含有大量电解质,加速铁的电化学反应,生锈最严重。蒸馏水几乎不含杂质,能减缓反应,生锈程度最轻微。自来水含少量矿物质,生锈程度介于两者之间。题目描述正确。
28.√
【解析】鸡蛋壳含碳酸钙,与白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气泡是反应释放的二氧化碳,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符合化学变化的特征。
29.×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新物质,现象如发光发热、沉淀等可能伴随发生,但并非必然。例如,某些缓慢氧化(如铁生锈初期)可能无明显现象,但仍属化学变化。因此,没有现象不能断定未发生化学变化。题目说法错误。
30.×
【解析】遗传是亲代将特征传递给后代的现象,普遍存在。变异指后代与亲代或个体间的差异,同样普遍存在。题目认为变异“极少发生”错误,因变异虽频率低于遗传,但仍是生物繁衍中的常见现象,如种子发芽后植株形态差异等。故判断错误。
31.×
【解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时,后代可能继承亲代特征(遗传),也会因环境等因素产生差异(变异)。红皮花生的颜色由遗传决定,通常与亲代一致,但大小受土壤、光照等条件影响,可能不同。形状虽主要由遗传控制,但实际生长中也可能有细微变化。因此,收获的花生不会在各方面完全与亲代相同。
32.×
【解析】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性状改变,但太空椒由普通青椒种子经太空诱变培育而成,仍保留大部分遗传信息。植株、果实等特征虽有差异,仍存在相似性。因此两者并非毫无相似性。
33.√
【解析】若古生物无现存近亲或后代,且未发现其存活证据,结合生物演化规律,可推断其已灭绝。现代分类学常以此为依据判断物种是否存续。故该说法正确。
34.×
【解析】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形成的石头状物体。恐龙脚印属于生物活动的痕迹,即遗迹化石。因此,保存恐龙脚印的石头是化石的一种。题干错误。
35.×
【解析】人类起源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化石,而非传说。化石是古人类遗骸或活动痕迹的实物证据,能通过科学方法分析其年代、形态等信息。传说属于口头文化传承,缺乏实证性,无法作为科学依据。因此题目中的说法错误。
36.
【解析】三角龙:三角龙是一种草食性恐龙,生活在大约6800万年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头上有一对长的角和一只短鼻角,这些角可能用于防御捕食者。三角龙还有一个坚硬的颈盾,用于保护它的颈部。
似鸡龙:似鸡龙是一种快速奔跑的杂食性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它们的体型类似于现代的鸵鸟,有长长的后肢适合奔跑。似鸡龙的前肢较短,有爪子,可能用于抓取食物。
霸王龙:霸王龙是一种巨大的肉食性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末期。霸王龙有强大的颚部和锋利的牙齿,适合撕裂猎物。它的前肢非常小,但其他骨骼结构表明它们是非常强壮的捕食者。
剑龙:剑龙是一种草食性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它最著名的特点是背部排列着两排尖锐的骨板,这些骨板可能用于防御或调节体温。剑龙的尾巴末端有一对较大的尾刺,可以用作防御武器。
马门溪龙:马门溪龙是一种草食性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非常长的颈部,有些个体的颈部长度可达14米以上。
37.不同点:同学们的身高、体重、发型、指纹都不一样,比如有人高瘦、有人矮胖,还有人戴眼镜。相同点:都有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手和两条腿,皮肤下都有骨头和肌肉。
【解析】同学们的身体特征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不同点体现在身高、体重、发型、脸型等外部特征上,比如有的同学个子高,有的个子矮;有的胖一些,有的瘦一些;发型也各不相同。相同点是大家都有基本相同的身体结构,比如都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都有两只胳膊和两条腿,皮肤下面都有骨骼和肌肉支撑身体。这些不同点让每个同学看起来独一无二,相同点则保证了大家都能正常地生活、学习和运动。通过测量和观察,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些身体特征。
38.答:铁是一种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坚硬而有韧性,不易断裂,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铁锈是红棕色的混合物,铁锈片比较松脆,容易碎成粉末。铁锈不易导电,也不能被磁铁吸引。所以,铁锈和铁是不同的物质。
【解析】铁锈是铁和空气、水分发生了化学变化后的产物,它们不是同种物质。可以从颜色、体积、导电性等方面来区分。铁是一种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坚硬而有韧性,不易断裂,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铁锈是红棕色的混合物,铁锈片比较松脆,容易碎成粉末。铁锈不易导电,也不能被磁铁吸引。所以,铁锈和铁是不同的物质。
39.(1) 空气 水 (2) ④ 水面处 (3) ② ④
(4) 空气 水 (5)涂油(隔绝空气)
【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解析】(1)根据对题目中四种玻璃瓶进行分析,可知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有空气和水。
(2)铁在潮湿且有空气的情况下容易生锈,④号瓶既潮湿又有空气,所以④号瓶中的铁钉生锈最严重,其铁锈最多的部位是水面处。
(3)②号和④号对比,可以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分有关。它们的唯一变量是是否有水。
(4)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使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分和空气同时接触。
(5) 给铁锅涂上油,可以减缓铁锅生锈的速度,因为油隔绝了铁与水分和氧气的接触。
40.(1)身体庞大,厚的长毛;强壮的四肢;长长的鼻子;弯曲的大门牙;小耳朵。(2)身体庞大;强壮的四肢和长长的鼻子;嘴部长着大门牙;以草、树叶、树枝和树皮为食。 猛犸象耳朵比现代大象小得多;猛犸象披着厚厚的长毛,现代大象没有厚长毛;猛犸象的门齿通常长约1.5米,比现代大象的门齿要长得多,但猛犸象的门齿通常比较弯曲,不如现代大象的那么直。
(3)(4)气候变得更暖和、更潮湿,导致猛犸象的栖息地严重丧失,数量也急剧锐减, 猛犸象因为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最后完全灭绝。 (5)不能捕捉小动物,不在树木上刻划,爱护花草树木,做好宣传等。
【分析】在挖掘不同的地层时,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古代动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动物的遗体和遗迹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化石。化石不仅从大的类群方面证明了生物的进化,而且在物种进化方面也提供了许多具体的证据。
40.(1)阅读完材料后,我们找到“身体庞大,厚的长毛;强壮的四肢,长长的鼻子;弯曲的大门牙;小耳朵”是描述猛犸象特征的词语。
(2)由材料的文字及图片可知,猛犸象和现代大象都身体庞大,有强壮的四肢和长长的鼻子,嘴部长着大门牙,都以草、树叶、树枝和树皮为食。但猛犸象耳朵比现代大象小得多;猛犸象披着厚厚的长毛,现代大象没有厚长毛;猛犸象的门齿通常长约1.5米,比现代大象的门齿要长得多,但猛犸象的门齿通常比较弯曲,不如现代大象的那么直。
(3)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根据对化石的观察,化石都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物,比较形象直观。分析选项图片可知一至四幅图分别是蕨类、鸟类、节肢动物、头足类动物的化石。
(4)进化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逐渐变化,由材料可知,猛犸象本来生活在冰河时期,因此可能是气候的急剧变暖和、变潮湿,导致猛犸象的栖息地严重丧失,数量也急剧锐减,猛犸象最终因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灭绝。
(5)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不能捕捉小动物,不在树木上刻划,爱护花草树木,做好宣传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