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二(苏教版)
一、填空题(18分)
1.我们与父母的许多性状特征是不同的,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现象。
2.自制汽水中的气体是醋酸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气体,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
3.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___________。
4.蜡烛、木头燃烧不仅仅是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___________。
5.科学家主要通过___________了解远古时期生物的信息。
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___________现象、“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是生物的___________现象。
二、选择题(40分)
7.观察下图所示的恐龙化石模型,其对应的恐龙应该是( )。
A.三角龙 B.似鸡龙 C.剑龙
8. 根据化石证据,以下生物中,( )出现得最早。
A.原始鸟类 B.最早的哺乳类 C.三叶虫
9.观察下列两种恐龙的头骨化石图,分析错误的是( )。
A.①是食草恐龙头骨化石 B.②的牙齿适合切断植物 C.②是食肉恐龙头骨化石
10.下列属于遗迹化石的是( )。
A.骨骼化石 B.脚印化石 C.叶子化石
11.霸王龙的特点是( )。
A.体型很小 B.前肢很短 C.后肢很短
12.科学家发现恐龙化石的顺序是( )。
A.1234 B.2413 C.3214
13.家鸡又肥又大,飞行能力很差,这是( )的结果。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懒惰
14.下列不是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的是( )。
A.无籽西瓜 B.瘦肉型猪 C.三叶草长成四叶草
15.下列现象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高茎豌豆的种子长成矮茎豌豆
B.用眼不当,造成近视
C.亲代是单眼皮,子代是双眼皮
16.下列不是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来优良品种的是( )。
A.无籽西瓜 B.瘦肉型猪 C.三叶草长成四叶草
17.花狗妈妈生了四只小狗,一只白狗和三只花狗。狗爸爸可能是( )。
A.花狗 B.黑狗 C.白狗
18.根据个人“有无耳垂”“双、单眼皮”以及“卷、直发”三组性状进行组合,可以有( )不同的组合。
A.4种 B.6种 C.8种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卷心菜含有较多的硒,能延缓衰老
B.牛肉富含维生素U,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疾病
C.猪肝含有丰富的铁,铁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20.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呼出的气体中,火柴会( )。
A.继续燃烧 B.燃烧得更吐 C.熄灭
21.打开汽水时,常听到释放出气体的声音,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是( )。
A.氧气 B.小苏打 C.二氧化碳
22.下列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
A.木头燃烧 B.玻璃杯摔碎 C.馒头发霉
23.铁和铁锈( )同一种物质。
A.是 B.不是 C.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
24.铁钉生锈也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右图所示三根试管中,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
A.①号试管 B.②号试管 C.③号试管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造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是水杨酸
B.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C.不粘锅是生物学家发明的
26.下列现象中,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聚沙成塔 C.水流成河
三、判断题(10分)
27.纸燃烧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构成纸的物质发生了变化。( )
28.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
29.面粉做成了熟面包,产生了新物质。
30.空气中的氮气成分最多。( )
31.遗传因子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
32.变异使生物多样性,遗传使种族得以延续。( )
33.低产抗倒伏的小麦和高产倒伏的小麦杂交,可以产生高产抗倒伏的小麦。( )
34.恐龙的主要繁殖方式是胎生。( )
35.化石的形成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 )
36.化石都是被当时的泥沙掩盖起来的动物遗体。( )
四、连线题(6分)
37. 褐色虎生出白色虎
车祸导致后天残疾 可遗传变异
父子脸面不太一样
声音太大耳朵震聋 不可遗传变异
用眼不当造成近视
在太空育植物种子
五、简答题(6分)
38.化石为大陆漂移说的成立提供了哪些证据?
39.比较太空椒与普通青椒在植株、果实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与差异?
六、综合题(10分)
40.小明爸妈不近视,小明长时间看书写字,且坐姿不端正,导致近视。爸妈为了让小明眼睛得到休息,暑假带小明回老家玩。请你根据下列情况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小明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属于___________遗传的变异,(填 “可”或“不可”)。
(2)小明发现奶奶养的母猪生了小猪,但是小猪和猪妈妈长得有区别。奶奶说:“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这主要是___________现象。
(3)爷爷种的无籽西瓜成熟了。无籽西瓜是通过( )获得的。
A.添加化学物质 B.用放射性物质照射 C.偶然变异
(4)小明很喜欢吃甜玉米,爷爷说今年留种,明年继续种甜玉米给小明吃,爷爷应该选择( )的玉米种子留种。
A.糯玉米 B.籽粒饱满的甜玉米 C.刚刚长出籽粒的甜玉米
(5)小明暑假晒得皮肤黝黑,他担心未来自己的孩子不仅皮肤是黑的,也是近视。我觉得小明未来的孩子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和小明想象的一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实验探究题(10分)
41.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各题。
(1)如图1,把切碎的蜡块放在容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过一段时间后,蜡块会逐渐___________。
(2)如图2,点燃蜡烛,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上有小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___________。
(3)如图3,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有___________生成。
(4)如图4,再将一只白瓷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杯,发现它的底部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可知,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仅仅是状态发生了变化,___________新物质产生;蜡烛燃烧时___________新物质产生。(填“有”或“没有” )
参考答案
1.变异
【解析】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叫作变异。我们与父母的许多性状特征不同,体现的就是子代与亲代之间性状的差异。
2.二氧化碳 变浑浊
【解析】考查物质的变化,醋酸和小苏打混合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也是检验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
3.化石
【解析】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对象,通过分析化石,科学家可以推断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演化关系以及当时的生态环境。例如,恐龙骨骼化石帮助我们还原了恐龙的体型和运动方式,植物叶片的印痕化石则能反映古代植被的类型。
4.形态 新物质
【解析】蜡烛、木头燃烧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变化。
【分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的物质产生。
5.化石
【解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科学家主要通过化石了解远古时期生物的信息。
故答案为:化石。
6.遗传 变异
【解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属于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属于遗传现象。
7.A
【解析】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通过化石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其对应的生物种类。图片中的化石具有 “长长的角” 这一显著特征,而在已知的古生物中,三角龙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头部有长长的角和颈盾。这一形态特征与三角龙的化石记录高度吻合。因此,该化石最可能是三角龙的化石,故选 A。
8.C
【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根据化石证据,出现最早的生物是三叶虫。
9.A
【解析】 一般来说,食草恐龙的牙齿通常比较扁平,适合研磨和咀嚼植物纤维。食肉恐龙的牙齿则比较尖锐、呈锯齿状,用于切割和撕裂肉类。 观察图①,头骨化石的牙齿比较扁平,这种牙齿形态适合研磨植物,所以可以推断①是食草恐龙头骨化石,选项A正确。
10.B
【解析】 遗迹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生活活动时遗留下来的痕迹形成的化石。脚印化石是动物在松软的地面行走时留下的足迹,之后这些足迹被沉积物覆盖,经过地质作用保存下来。它记录了动物的活动行为,比如动物的行走方式、运动轨迹等信息,而不是生物的遗体本身,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11.B
【解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岩石中、距今数百万年前的生物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霸王龙是肉食性恐龙,体型庞大,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其化石形态与 B 选项描述一致,故正确。
12.B
【解析】科学家在发现了恐龙化石之后,要先将其表面的泥土除去,保持化石表面的整洁,然后包装好化石,以免运输过程损坏,然后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根据化石还原出恐龙的骨架,最后化石被还原成一具完整的恐龙。故选B。
13.B
【解析】考查人工选择,家鸡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所以又肥又大,飞行能力差,适宜圈养。
14.C
【解析】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无籽西瓜、瘦肉型猪都属于人工变异,三叶草长成四叶草属于自然变异。故选C。
15.A
【解析】可遗传变异:天生的,由基因决定(比如A项豌豆高变矮、C项父母单眼皮孩子双眼皮);
不可遗传变异:后天环境影响的,不传给后代(比如B项用眼不当看书姿势不对、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等,导致近视,眼睛变形但基因没变)。晒黑的皮肤,不会让孩子天生也黑。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只有“基因变了”才会遗传,后天习惯导致的变化不会传给下一代!
16.C
【解析】A项:无籽西瓜:通过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种);
B项:瘦肉型猪:通过杂交育种(人工选择基因重组);
C项:三叶草长成四叶草: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非人工干预。故正确答案为C
易错点:不区分“人工诱导变异”与“自然变异”的目的性。
17.C
【解析】 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所以狗爸爸最可能是白狗。
18.C
【解析】【解答】根据个人“有无耳垂”“双、单眼皮”以及“卷、直发”三组性状进行组合,可以有8种不同的组合。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遗传性状指生物个体由于遗传差异导致其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区别性特征。
19.C
【解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比如卷心菜中富含的维生素u,牛肉含有的钾和磷,猪肝含有丰富的铁。我们每天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故选C。
20.C
【解析】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把点燃的火柴放入该气体中,火柴会逐渐熄灭,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C符合题意。
21.C
【解析】汽水属于碳酸饮料,是通过加压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内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便以气体形式逸出,产生 “嘶嘶” 声。而氧气在水中溶解度低,不会以此形式释放,小苏打是固体粉末,并非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所以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是 C 选项二氧化碳。
22.B
【解析】木头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玻璃杯摔碎只是形状改变,物质本身还是玻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馒头发霉是霉菌作用下生成了新的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没产生新物质的是 B。
23.B
【解析】铁和铁锈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均不同,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故正确答案为 B。
24.B
【解析】观察实验设置,1号试管的铁钉暴露在空气中,水分条件不充分;2号试管的铁钉空气和水条件充分,生锈最严重;3号试管的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表面有一层柴油,隔绝空气,铁钉不容易生锈,由此判断2号试管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
25.C
【解析】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是水杨酸,A 正确;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灭火,B 正确;不粘锅是由化学家发明的,其表面涂层(如聚四氟乙烯)的研发属于化学领域成果,而非生物学家的贡献,C 错误。因此不正确的是 C 选项。
26.A
【解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7.√
【解析】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纸燃烧的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构成纸的物质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8.×
【解析】铁生锈的原因是和水、空气接触。本题考查铁生锈的因素。
29.√
【解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化学变化是产生了新物质。题干面粉做成熟面包产生了新物质,这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发面需要放酵母,酵母和面粉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发好的面放锅里蒸;淀粉高温糊化、蛋白质高温变性,这些都生成了新物质。
30.√
【解析】空气成分中氮气占78%,含量最多。故该说法正确。
31.√
【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现称“基因”)的概念,显性基因(如A)控制的性状在杂合状态下可表现,隐性基因(如a)需纯合(aa)时才表现。例如,豌豆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Aa个体表现为高茎。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不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或混淆显性与隐性基因的表达条件。
32.√
【解析】遗传:通过基因稳定传递,保持物种特征的稳定性(如“种瓜得瓜”),确保种族延续。
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产生新性状(如抗虫作物、花色变异),增加物种多样性,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故题干表述正确。
易错点:混淆两者作用,如误认为“变异导致物种灭绝”或“遗传阻碍进化”。
33.√
【解析】植物杂交后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低产抗倒伏的小麦和高产倒伏的小麦杂交,可以产生高产抗倒伏的小麦 ,也可以产生低产抗倒伏的小麦。
34.×
【解析】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恐龙也是卵生动物,繁殖方式是卵生。
35.×
【解析】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经漫长地质作用形成,通常需要数万至数百万年。短暂的几年时间不足以完成矿物质置换、压实等成岩过程。例如,恐龙化石的形成需历经白垩纪至今约6600万年。故题干“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表述错误。
易错点:对地质时间尺度缺乏认知,低估化石形成的漫长性。
36.×
【解析】化石并不都是被当时的泥沙掩盖起来的动物遗体。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从类型上看,化石除了动物遗体化石(如恐龙骨骼化石等),还包括植物化石(如树叶、树干等形成的化石),以及生物活动留下的遗迹化石(如恐龙的脚印化石、动物的粪便化石等)。 从形成过程来看,生物被掩埋的介质除了泥沙,还可能有火山灰、树脂等。例如,一些昆虫等生物被树脂包裹,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形成琥珀化石;一些生物在火山喷发时被火山灰掩埋后形成化石。
37.
【解析】生物变异的种类生物变异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褐色虎生出白色虎、父子脸面不太一样、在太空育植物种子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车祸导致后天残疾、声音太大耳朵震聋、用眼不当造成近视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38.例如,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地层中,都发现了一种叫作中龙的淡水爬行动物化石。中龙生活在淡水中,不可能远涉重洋在两大洲之间自由迁徙。这表明在中龙生存的地质时期,南美洲和非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才漂移分开,使得中龙化石在原本相连如今却分隔的两块大陆地层中被发现。
【解析】科学家分别在印度、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南部、南极洲发现了舌羊齿植物群这些在陆地上生长的植物不太可能跨越大洋进行迁徙。如果我们将这几个大陆拼接起来,可以发现这一植物群呈现出连续的带状分布。一些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也提供了相似的证据。
39.植株、果实形状基本相似。太空椒植株更加高大、粗壮:果实更大、果肉更加红色和黄色果实的数量明显增加。
【解析】 太空椒是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辣椒新品种,具有果实大、营养丰富、产量高等特点 。 与普通辣椒相比:植株、果实形状基本相似。太空椒植株更加高大、粗壮:果实更大、果肉更加红色和黄色果实的数量明显增加。
40.(1)不可 (2)变异 (3)A (4)B (5)不会;小明近视和皮肤黝黑是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变异,不会遗传给孩子。
【解析】(1)小明的近视是由于用眼不当造成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2)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3)无籽西瓜是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而得,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种子或幼苗,使其在细胞分裂的中期阻碍纺锤丝和初生壁的生成,让已经复制的染色体组不能分向两极并在中间形成次生壁,结果就形成了染色体组加倍的细胞而得到四倍体西瓜植株。
(4)要留种需要选择颗粒饱满的玉米,这样的种子才能够完整地保留遗传物质。
(5)小明暑假晒黑了,属于不可遗传变化,不会遗传给孩子,这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
41.(1)熔化 (2)水 (3)变浑浊 二氧化碳 (4)变黑 炭黑 (5)没有 有
【解析】考查蜡烛燃烧的反应。
(1)考查物质的变化,加热蜡烛会发生融化,但并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2)烧杯壁上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
(3)通过是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检测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4)观察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
(5)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说明蜡烛燃烧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蜡烛加热融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二(苏教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四、连线题(6分)
37. 褐色虎生出白色虎
车祸导致后天残疾 可遗传变异
父子脸面不太一样
声音太大耳朵震聋 不可遗传变异
用眼不当造成近视
在太空育植物种子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五、简答题(6分)
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40分)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 21. [ A ] [ B ] [ C ] 22. [ A ] [ B ] [ C ]
23. [ A ] [ B ] [ C ] 24. [ A ] [ B ] [ C ] 25. [ A ] [ B ] [ C ] 26. [ A ] [ B ] [ C ]
六、综合题(10分)
40. (1) (2)
(3)[ A ] [ B ] [ C ] (4)[ A ] [ B ] [ C ]
(5)
三、判断题(10分)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七、实验探究题(10分)
41. (1) (2)
(3)
(4)
(5)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18分)
1. 2.
3. 4.
5. 6.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