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课件(共42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课件(共42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4 11:16:24

文档简介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着重介绍了唐朝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的历史。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唐朝密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通过对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认识民族之间的友好互助是发展的主流。
本课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回纥的勃兴” 、“车书本一家”和“苍山洱海间的南诏”四个子目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回纥、靺鞨、南诏等民族与唐朝进行了友好的交往。
  总之,唐朝先进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做出了贡献。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情况:
学生刚升入初中,民族关系是学生理解学习的一个难点,其中涉及的陌生地名、人名、族名等专有名词较多,各方面关系较为复杂,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识读史料、地图、图片等活动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
技术准备:(所运用到的信息技术、如何整合)
PPT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
了解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体会“和同为一家”的含义。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友好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认识到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增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观念。强化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使学生树立相互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教学流程示意或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二、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1.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
2. 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
三、唐朝与回纥、靺鞨、南诏的关系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包括技术应用
创设情境
出示《爱我中华》镶嵌画,指出此画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新局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唐朝是我国多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重要阶段。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了解唐朝的民族关系。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5课“和同为一家”。
学生认真听,认真看,并请学生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
新课讲解
出示课题“和同为一家”
提问:由课题我们可以看出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亲密地像一家人一样。)
解题:这句话出自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讲的是唐朝和吐蕃和睦相处,是外甥与娘舅的关系,已经和平地融合成一家人了。不但唐朝与吐蕃关系如此亲密,其他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也是这样。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唐朝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使边疆各族与唐朝“和同为一家”呢?请大家看唐朝民族关系图。(突厥、吐蕃、靺鞨、回纥)
介绍突厥的情况。出示突厥骑兵图片。
突厥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他们住在毡帐里,吃肉,喝马奶。擅长骑射,以战死沙场为荣。
一、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出示地图。
介绍东西突厥。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很快统一我国西北地区。
隋朝初年,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隋末中原动乱,东突厥强大起来,不断向南进扰。贞观初期,唐朝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归降唐朝的有十多万人。
1.唐对东突厥地区的管理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唐太宗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呢?唐太宗认为这是个大问题,就召集群臣商议。假如你是唐太宗的谋臣,会为皇帝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大家为他出谋划策。
出示李百药、温彦博等人的建议。
如果你是唐太宗,会采纳谁的建议呢?为什么?
历史上,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全齐部落,顺其土俗”。在不改变突厥原有部落组织、风俗的情况下,设都督府管辖,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一些入朝的突厥首领,唐政府给以官职。那时入朝为官的突厥首领,先后有几百人,其中五品以上的高官百余人。对颉利可汗,也归还家属,赐以良田美宅,并时常宴请他。颉利十分感激,在宴会上常常即兴起舞。唐太宗为什么能如此开明地处理与东突厥的关系呢?这和他对民族关系的认识是密不可分的。
出示唐太宗的名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所以各个种族部落都像对待父母那样归依我。”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过渡:唐太宗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天可汗”。
出示柳宗元诗歌。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2.唐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
出示地图。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即新疆地区。
新疆从何时开始成为我国管辖的领土的?标志是什么?
“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概括唐太宗处理突厥关系的措施。战争、设置管理机构
过渡:唐太宗通过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形成了融洽和谐的民族关系,从而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唐太宗被北方各民族尊为“天可汗”,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盛,深深地震撼了西南地区的一个政权——吐蕃。
二、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出示吐蕃地图,介绍吐蕃概况。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
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来到了长安。唐朝很快派使者到吐蕃,松赞干布见到唐朝使者的礼物,更增加了他对中原文化的无限向往,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尤其是第二次,派宰相禄东赞携带大量珍宝到长安。
1.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仰慕中原文明)
出示材料:小学语文课文《文成公主进藏》
(2)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要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唐蕃关系。同时也因为松赞干布年轻有为,值得信赖。)
(3)用一个词概括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程。
出示地图。教师讲述。
(4)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吐 蕃,为藏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教师小结: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 .金城公主和亲
出示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唐蕃会盟
出示唐蕃会盟碑: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唐蕃第八次会盟而立。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思考回答
看图、听讲
看图、听讲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看图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看图、听讲
阅读材料、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看地图、倾听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说一说你眼中的文成公主。”
倾听
思考:唐和吐蕃的友好关系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和亲 、会盟)
思考回答
突出本课重点,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激发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巩固旧知识
培养概括能力
培养获取信息能力
培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的分辨能力
与小学语文知识结合,激发兴趣
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评价能力
加深对课题内涵的理解
培养概括能力
实践操作
三、唐朝与回纥、靺鞨、南诏的关系
学生自学,填表。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将“今何族祖先、少数民族与唐朝交往情况”的内容拖动到相应位置
培养获取信息能力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培养中华民族的认同情感。
分享交流
引导学生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①册封;②战争;③设立行政机构;④和亲;⑤会盟。
思考回答
培养概括能力
效果评价
出示少数民族和唐朝在文化、服饰、饮食等方面友好往来的图片、文字资料。
出示唐朝和少数民族位置关系图,指出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少数民族为开发我国边疆地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突厥、回纥、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吐蕃最早开发了西藏地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最早开发了云南一带西南地区。另外,各族人民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在技术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听讲
更好地理解课题的内涵
归纳总结
提问:为什么唐朝和少数民族能够“和同为一家”呢?
启发学生从唐朝和少数民族两个角度思考问题。从唐朝来看,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对少数民族有强大的吸引力;从少数民族来看,对唐朝先进文化的向往促使他们同唐朝友好往来,再加上便利的交通,双方“和同为一家”了。
思考回答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拓展提高
今天我们了解了唐朝的民族关系,认识了历史上的伟大女性文成公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我们班也有少数民族的同学,我们应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
作业:了解班级里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并写出应如何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出示《爱我中华》镶嵌画,播放《爱我中华》歌曲。
欣赏、体会、思考
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首尾呼应,加深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点的认识。
课件43张PPT。 “和 同 为 一 家”第 5 课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突 厥吐蕃回
纥靺
鞨唐 朝 前 期唐朝 突厥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他们住在毡帐里,吃肉,喝马奶。擅长骑射,以战死沙场为荣。
突厥骑兵一、唐朝与突厥的关系西突厥东突厥1.唐对东突厥地区的管理出谋划策 假如你是唐太宗的谋臣,会为皇帝提出怎样的建议呢?朝士多言:“……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强行内迁的政策,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
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
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
温彦博以为:“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以上皆摘自《资治通鉴》
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所以各个种族部落都像对待父母那样归依我。”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动脑筋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天可汗”2.唐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唐太宗设
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
北庭都护府概括唐太宗处理与突厥关系的措施。
战争
设置机构 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定都逻些(今拉萨)吐 蕃二、唐朝与吐蕃的关系自主探究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
第30课 文成公主进藏 四年级下册课文 ? 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在今天的西藏一带。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
唐太宗禄东赞译员官员《步辇图》局部(唐·阎立本)自主探究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
仰慕中原文明
2.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第30课 文成公主进藏  ? ? 唐朝皇帝接见了吐蕃的使臣,想试一试他的智慧。他派人牵来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先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小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这样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第30课 文成公主进藏 ? 接着又来了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使臣看过每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 唐朝皇帝见这些都难不住吐蕃的使臣,心里很高兴。他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自主探究2.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要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唐蕃关系。同时也因为松赞干布年轻有为,值得信赖。日月山公主泉倒淌河文成公主庙自主探究3.用一个词概括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程。
萨噶达瓦节 吉祥天母节 自主探究4.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
阅读课本第23页最后一段小字。
第30课 文成公主进藏  ? ?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自主探究4.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
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把中原的先进经济、文化带到吐蕃,为藏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说一说你眼中的文成公主。
2.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1.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3.唐蕃会盟想一想 唐和吐蕃的友好关系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和亲 会盟三、唐朝与回纥、靺鞨、南诏的关系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 自从贵主(文成公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晚唐·陈陶《陇西行》
在长安的日本僧人圆仁记载:唐文宗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节,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俗,俗家皆然。”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3唐朝时,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景象。家唐 朝突厥吐蕃南诏回纥靺鞨唐朝少数民族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文化对唐文化的向往便利的交通 “和 同 为 一 家”汉族
离不开
少数民族少数民族
离不开
汉族作业: 了解班级里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并写出应如何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