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堂同步测试
1.美国在二战后期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B.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C.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D.充分利用世界资源
2.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在于:①经济的混乱会加重危机
②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贸易发展
③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是政治稳定的基础
④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这个在国际金融问题上进行协商与协作,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协助成员国在经常项目交易中建立多边支付制度的国际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贸组织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
世界银行
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下列属于世界银行宗旨内容的是(
)
A.稳定国际汇兑
B.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
C.向成员国提供生产性投资贷款
D.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B.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共同签订的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基金是(
)
A.由美国单独认缴资金
B.由资本主义国家认缴资金
C.由成员国认缴资金
D.由西欧国家认缴资金
8.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布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反映什么体系建立的情况(
)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9.《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积极影响是(
)
①有利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②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③美国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 ④有利于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确立的标志是(
)
A.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
B.世界银行的成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4.
D
5.
C
6.
C
7.
C
8.
A
9.
A
10.
D必修二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
何逐步建立起来的。一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适当补充一些史实(主要是二战后美国、西欧经济发展的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史实总结出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特点,并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了解美国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
2.
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3.
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
通过讨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外交活动,从而加深对当前我国一心一意发展经济这一国策的理解,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教学难点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或以前所学内容,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2.
问题导入
问题1:有谁知道,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多少?
2007年底,中国外汇储备1.5万亿美元,请注意,这里的单位是美元,即用美元来衡量外汇多少,这已是国际惯例。第二个问题:外汇储备当中主要是以储备哪国的货币为主?对,还是美元。
问题2:为何外汇储备以美元计算?
因为美元是世界主要货币,国际间收支主要是以美元结算。
那美元这种世界货币中心地位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要追溯到二战后建立起的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二、新课教学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1.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
(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必要性。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实力大减,尤其是英国想保持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反,美国的经济实力却大增,这就为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经济发生的重大变革,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是必然的。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尤其是英国经济实力大减,英镑国际货币地位不保——契机、可能。
(3)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最大的债权国——物质基础、动力。
据1948年统计,美国在资本主义整个工业生产中占到56.4%,在资本主义整个出口贸易中占32.5%,黄金储备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74.6%。而其他国家普遍萧条,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英、法等战胜国“赢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在当时,游戏规则是由强者制定的。其他国家的战后重建工作还指望美国的援助。事实上,西欧的经济复兴,得益于美国的“西欧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
2.召开
时间:1944年7月。
地点: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
参与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
名称: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3.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一书、两附件)
一书:《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
二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过渡: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哪些组织?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建立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美国通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在这两个组织的决定性控制权。由此建立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
(1)成立:1945年12月
1945年12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3月1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现有成员国180多个。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80年4月17日新中国代表权得以恢复。其基金主要来源于各成员国应缴的份额,现在资金约2000亿美元,其中我国约为63亿美元。
(2)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3)主要任务:①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②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WB)
(1)时间:1946年6月
(2)宗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个名字,特别能反映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能。复兴主要是针对——欧洲复兴,开发——主要针对成员国发展进行贷款和援助,名字很是贴切。
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小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相互补充,前者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后者侧重支持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
3.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及影响
(1)核心制度内容:(两个“制度”)
①加权投票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实行加权投票制度,指每个成员国的投票权与其在基金的配额,即向基金的认股份额成正比。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每个成员国有基本投票权250票,另外每增加相当于10万美元的配额,便增加1票。这种按照资金的配额决定各国投票权的大小的制度,使该组织实际上也为经济实力最强,占有股份最多的美国所操纵。因此,美国取得了对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控制权。
2007年世界银行行长英、美两国都推出候选人,英国推出了前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布什推出了杜立克,尽管布莱尔名声大,呼声很高,结果可想而知,关键位置美国人可是绝不含糊。
②“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为35美元兑换1
盎司黄金,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
A.
美元同黄金挂钩: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府在1934年规定的1美元含金量为0.888671克,即35美元1盎司的黄金官价,并把这一官价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美国承担各国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政府必须协助美国政府维持黄金官价。
B.
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按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可按各国货币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之比来确定,这称为法定汇率。例如,1946年1英镑的含金量为3.58134克,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则英镑和美元的含金量之比1英镑=4.03美元就是法定汇率。这一规定,使美元等同于黄金,美元从此有了“美金”的说法;与美元比起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处于从属地位,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主导地位。正如当时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所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小结:“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影响: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背景:①必要性:国际政局的变化和1929年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世纪末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不断加强,造成国际贸易不断萎缩。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②可能性: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2)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降低—减少—实施—实现: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作用:创造—推动:(可参考教材P106“学思之窗”)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以美国为主导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作用: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三、合作探究
1.
二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的刺激下,利用重组战后世界的机会,通过发起和组织一系列国际性政治、经济机构的方针,勾画了充当世界霸主的蓝图,并首先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确立了经济霸权,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那么,二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进而谋取世界霸权的?
(1)在国际金融领域,于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在世界贸易领域,于1947年倡导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3)于1947年推行马歇尔计划,从经济和政治上控制了欧洲。通过上述措施,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
(4)从二战后期起,美国就开始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1945年,联合国成立,并于1946年1月开始正式工作。美国暂时控制了联合国,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2.
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通过了体现美国意志的决议及附件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美国领导世界经济的时代到来,由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也说明国际地位的表现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即经济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基础。
3.
人民币兑换美元不断升值,我们应如何看待?
好处:购买力强,反映中国经济实力壮大。
弊端:中国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不断贬值;对外贸易锐减。
教训:有货币主权意识,加强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
关键:发展经济实力,争取有朝一日人民币走出亚洲,面向世界。
四、实例分析
1.阅读材料
材料一:美国的“怀特计划”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以便于美国对外进行贸易扩张和资本输出。怀特计划提出设立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筹措总额50亿美元的基金,由各会员国以黄金、本国货币或政府债券认缴。根据各国的份额确定各国在基金组织内的投票权。由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名叫尤尼它的国际货币。作为计算单位,尤尼它可以兑换黄金,也可在会员国之间相互转移。各国货币要与尤尼它按一定比价建立固定汇率。
材料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称“国际清算同盟”。按照这个计划,由国际清算同盟发行一种国际货币班柯以做各国中央银行或财政部之间结算之用,班柯与黄金之间有固定的比价;各国货币按一定的比价与班柯建立固定汇率,这个汇率是可以调整的,但不能单方面进行竞争性的货币贬值,改变汇率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各国中央银行在国际清算同盟中开立账户,彼此间用班柯进行清算。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各有什么企图?
参考答案: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英国仍然在国际金融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想继续维持其金融霸主地位。这两个计划是美、英在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领域争夺世界霸权的表现。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年份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1937
41.4
12.5
9
6
3
4.8
1948
56.4
11.7
4.3
4.1
2.1
1.5
材料二: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福勒为什么会这样说?
(3)分析两段材料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欧洲普遍衰落,工业比重下降,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原因:欧洲是主要战场,而美国本土远离战场,战时大量的军火、战略物资的生产需要和贷款让美国获利匪浅。
(2)战后成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美元与黄金等价的固定汇率,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形成,美元具有了高于各国货币的地位。
(3)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建立在战后美国经济膨胀,即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上的。
点评:本题选取教材上的材料,设置新情景,考察对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原因的认识,尤其是对它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特点的关系的理解。
3.
阅读下列材料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政治合作的基石是敦巴顿橡树园关于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联合国的建议书。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的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布雷森林体系的重要意义?
(2)你认为罗斯福说出了美国的全部目的吗?如果没有,美国的目的还有什么?
参考答案:(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罗斯福没有说出美国的全部目的。美国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五、教学小结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也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全球经济的发展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
六、教学资料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韩国的金融危机
1997年,韩国爆发了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剩下39亿美元。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贷款,以稳定汇率。
在韩国政府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进行改革的方案并实行监督的条件后,获得了139亿美元的贷款。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和韩国政府的努力下,经过两年的时间,韩国经济得到了恢复。
2.
世界银行与中国
1944年7月在美国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除了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还通过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该协定1945年12月27日由28国政府代表签署,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1946年6月25日开始营业,次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该银行通常被称为“世界银行”。目前世界银行共有成员180多个。该行于1980年5月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总行设在美国华盛顿,并在巴黎、纽约、伦敦、东京、日内瓦等地设有办事处,还在二十多个发展中成员国设立了办事处。
世界银行拥有的法定资本达1
806亿美元,其资金包括会员国认缴的股金、营业收入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款。现有总资产155亿美元。
自1981年到2005年6月,世界银行对我国的贷款总承诺额累计近391亿美元,共支持了263个发展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32%)、城市发展(22%)、农村发展(22%)、能源(14%)和人力开发(4%)等领域。
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项目,我国不仅缓解了资金不足的矛盾,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例如,云南鲁布格水电项目是世行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水电项目,它率先引进国际竞争性招标,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充分肯定,逐渐建立了设备招标制度。又如,京津唐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利用世行贷款修建的跨省市高速公路,它首次引进合同管理,建立监理机制,推动了我国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等。
如:我国曾从世界银行得到了两笔贷款,共计3.6亿美元,用于长江干堤加固项目和河北省城市用水项目。
又如,2005年3月15日世界银行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在海南省召开民营参与农村改水管理模式国际研讨会。海南省获世界银行1
000万美元贷款开展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该项目使46.49万农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