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测试卷 含答案+第26课 小石潭记、第27课 岳阳楼记、28课 醉翁亭记 同步测试含答案(共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测试卷 含答案+第26课 小石潭记、第27课 岳阳楼记、28课 醉翁亭记 同步测试含答案(共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4 07:57:50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
小石潭记
同步测试
一、给加点字标明注音。(17
1=17分)
篁竹(

珮环(

清冽(

卷石(

为坻(

为嵁(

龚古(

佁然(

俶尔(

翕忽(

斗折(

寂寥(

悄(
)怆(
)幽邃(

参差(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重点词语的意思。(22
1=22分)
水尤清冽
清冽
卷石底以出
为坻
参差
为嵁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鱼可百许头
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
远逝
翕忽
明灭
差互
竹树环合
寂寥
曰奉壹
隶而从者
悄怆幽邃
三、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14
1=14分)

全石以为底

如鸣佩环
为坻,为屿
四面竹树环合

潭西南而望

潭中鱼可百许头
乃记之而去
明灭可见

隶而从者

水尤清冽
世隶耕
以其境过清

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现象:(4
1=4分)
①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
②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
五、解释下列词语并说明用法。(8
1+16
0.5=16分)
①西行百二十步:

)活用作(

②斗折蛇行:

)活用作(


)活用作(

③潭西南而望:

)活用作(

④凄神寒骨:

)活用作(


)活用作(

⑤心乐之:

)活用作(

⑥其岸势犬牙差互:

)活用作(

六、划出下列句子的正确停顿。(4
1=4分)
①、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七、文学知识填空。(14分)
①、柳宗元字

朝代文学家,与
一起推行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他还与

、苏轼、

、王安石、
合称为“
”。
②、《小石潭记》选自柳宗元著名的山水游记集《
》,这部作品借描述奇山异水来表达自己
的心情。
③、课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描述小石潭时抓住了小石潭的
特点来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八、翻译以下句子。(3
3=9分)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
醉翁亭记
同步测试
一.语音
环滁(

林壑(

琅琊(

饮少辄醉(

岩穴瞑(

伛偻(

酒洌(

山肴(

野蔌(

觥筹(

射者中(

弈者胜(

颓然(

阴翳(

蔚(

潺(
)霏(
) 二.一词多义。
归: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乐:①山水之乐
,名词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动词

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为“
”;后为“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
,形容词
②佳木秀而繁阴
,动词
谓:①太守自谓

②太守谓谁

而: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③朝而往,暮而归

④溪深而鱼肥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临:(1)临溪而渔
(2)把酒临风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三.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
环,


2、林霏开:
霏,

3、负者:
负,


4、临于泉上者:

5、泉香而酒冽:冽,


6、山肴野蔌:蔌,

7、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陈,

8、觥筹光错:
觥,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

10、佳木秀而繁阴:


1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1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14、野芳发而幽香:芳,
。发,

15、伛偻提携:伛偻,
,这里指

16、云归而岩穴暝:

17、弈者胜:
18、太守谓谁:

19、 蔚然:

20、翼然:

21、颓然:
。文中指
的样子。
22、苍颜:

23、风霜高洁:

24、峰回路转:
四.重点语句翻译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11、翻译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五、问题探讨
第一段:
A.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B.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C.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D.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E.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F.“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G.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H.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


第二段:
A.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B.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C.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第三段:
A.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B.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C、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四段:
A.“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B.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C.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D.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衬托

E.“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

六.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




3、概括本文的主旨。

4、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5、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6、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
。 
7、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8、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9、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10、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


七.开放性试题。
1.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
”,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
”,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
”,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2.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


”现在通常用来表示:

3.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而文中又多次提到“醉”字,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语音
chú

láng

zhé
míng


liè
yáo

gōng
chóu
zhòng

tuí

wèi
chán
fēi 二.一词多义。
归:① 聚拢,归集 ②
回家 ③ 归依
乐:①
乐趣,名词

欢乐,动词


前为“以……为乐”;后为“乐趣”
秀:①
秀丽,形容词

发荣滋长,动词
谓:①
称谓

是,为
而:①
“而”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而”表示转折关系,却。
三.重点词语解释
1、环绕。

2、雾气。
3、背。

4、靠近。
5、清。

6、菜蔬。
7、错落的样子。
陈列、摆开。
8、酒杯。
酒筹。

9、遮盖。
10、发荣滋长

11、情趣。

12、秀丽。
13、尽兴地喝酒。
弦乐器管乐器
14、香花。
开放。
15、驼背,这里指老人。
16、昏暗。
17、下棋
18、为,是。 19、茂盛的样子。
20、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
21、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
22、脸色苍老。 23、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24、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
四.重点语句翻译
1、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4、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6、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
,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五.问题探讨:
第一段:A.环滁皆山也。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E.醉翁之意不在酒。F.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向。G.醉翁。H.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第二段:A.野芳发而幽香。B.风霜高洁。C.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第三段:A.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B.“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C、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第四段:A.滁州人、宾客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C.醉能同其乐。D.衬托太守之乐。E.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六.理解性默写
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4、环滁皆山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0、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七.开放性试题。
1.一是“山水之乐”,
二是“宴酣之乐”,
三是“乐人之乐”,
2.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
事情真相大白
3.“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测试卷
班级:
姓名: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水尤清冽(liè)
往来翕忽(xī)
觥筹交错(gōng)
脱笼之鹄(hú)
B.为坻为屿(chí)
悄怆幽邃(cuàng)
淫雨霏霏(fēi)
曝沙之鸟(pù)
C.怡然不动(yí)
浩浩汤汤(tāng)
林壑尤美(hè)
呷浪之鳞(xiā)
D.俶尔远逝(chù)
薄暮冥冥(míng)
飞沙走砾(lì)
瀚海阑干(hán)
2、下列加点词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①怡然不动
②满目萧然
B
①或异二者之为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①游人去而禽鸟乐
②去国怀乡
3、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走送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B、①全石以为底
②以其境过清
C、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①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感激而悲者矣
4、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百废具兴
C、偕数友出东直
D、属予作文以记之
5、根据提示默写下列诗文句子。(四选三)
①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是:


③在《岳阳楼记》中描述阴天登楼时的心情是(请各用四字的短语回答):




④《小石潭记》中作者告诉我们坐潭上的感觉是:


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6~7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诗人心头的抑郁不平,来写诗人的内心的苦闷、寂寞和惆怅。
D.五、六两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
C.七、八两句引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能过上自由自在、幽静安闲的归隐生活。
D.“行路难……今安在”,连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无穷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声,是诗人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愤的慨叹和痛苦的呼号。
7、试探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深层含义。
二、阅读
(一)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佁然不动(

其岸势犬牙差互(

斗折蛇行(

其境过清(

2、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 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
3、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4、游览到最后,作者怡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是什么心情?我们怎样理解?
(二)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各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巴陵郡(
)
日星隐曜(
)
樯倾楫摧(
)
2、解释下列字词。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增: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国: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景:
惊:
3、选出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对“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进步忧愁,退步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D.这样前进也忧愁,后退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C.这样在朝为官也忧愁,退居江湖为民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D.真是在朝为官也忧愁,不在朝为民也忧愁,然而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5、理解填空。
(1)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2)文中表达作者政治追求的句子是:


(3)既表明作者以古仁人为榜样,也表达了对老朋友滕子京的殷切希望,这句话是:
,
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本文以及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7、岳阳楼是岳阳城的西门楼,紧靠洞庭湖,可以饱览“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自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记后,岳阳楼遂名扬天下,便成了历代著名的游览胜地。在岳阳楼上铭刻有许多名联,你能举出一例来吗
我的积累:上联
下联
(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林壑尤美
饮少辄醉
树林阴翳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佳木秀而繁阴
2、选出对“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
A.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挽着走,来来往往不断,滁州的人在游玩。
B.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老老小小来往不断,这是滁州人在出游啊。
C.老年人和小孩互相扶持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
D.老年人提携着小孩走,来来往往不断的是滁州的人们在游玩啊。
3、理解填空。
(1)文中描写山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2)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


(3)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4、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其作用是什么
5、第三段文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 各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
6、通过你的理解,作者都“乐”了些什么
7、假如你正在醉翁亭风景开发区接受总经理的应聘,总经理让你畅谈一下醉翁亭风景区景点策划创意,你将如何应答 简要谈谈你的创意。
三、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身体的变化,生活的酸甜苦辣,世界的纷繁复杂,有多少事,多少想法藏在人的心里,从个人解不开的疙瘩到浩荡广宇的思索。
请以“心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健康;条理清楚,书写整洁;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参考答案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
1、A(B项“怆”读chuàng;C项“汤”读shāng;D项“瀚”读hàn)
2、B
3、A
4、C
5、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去国还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
④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6、C(应是“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7、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精神。
二、(一)
1、呆呆的样子
互相交错
曲折
凄清,冷冷清清
2、“心乐之”,心里很高兴。清澈的潭水、峥嵘的潭石、青翠交结的潭树。
3、自由自在,活泼天真。物我同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的境界。
4、愁苦心情。萧森的景色,触发了作者内心的隐痛,以致终“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由暂时的解脱而跌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二)
1、
zhé
yào

2、扩大、国都、景象、曾经、日光、起
3、D
4、C
5、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
6、(依次可从“政治理想”“旷达胸襟”“远大抱负”来谈,注意联系原文及自己的生活)
7、
例:
风月无边,淮海南来第一楼;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
(三)
1、
山谷

遮盖
雾气
昏暗
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2、B
3、(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由远及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作铺垫。
5、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6、扣住: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7、如晨昏苑、四时轩、民俗阁以及山歌对唱、滁人游情景再现、太守宴对味楼等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
岳阳楼记
同步测试
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谪(
)守 
浩浩汤汤(
) 汀(
)兰
偕(
)忘
冥(
 )
嗟(
)夫 
楫(

yín(
)雨
hào(
)月
 宠(
)辱
二、解释下列文言句中的黑体字。               
1、滕子京谪(
)守(
)巴陵郡
2、
增其旧制(

3、薄(
)暮冥冥( 
 )
4、前人之述(
)备(
)矣
5、
满目萧然(

6、若夫淫雨霏霏(
),
连月不开(
 )
7、浊浪排(
)空
8、至若春和景(
)明,
波澜不惊( 

9、
而或(
)长烟一( 
)空
10、则有去(
 )国( 
)怀乡,忧谗( 
 )畏讥
11、则有心旷(
)神怡(
),宠(
 
 )辱偕(
)忘
三、解释下列各组文言中加点的字               
1、和:政通人和(
 )   
2、通:北通巫峡( 
 ) 
春和景明(
 
 )     
政通人和( 
 ) 
3、空:浊浪排空(    )  
4、极:南极潇湘( 
 )
长烟一空(  
 )     
此乐何极( 
 )
5、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6、夫:荷担者三夫(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予观夫巴陵胜状( 
 ) 
7、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8、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然则北通巫峡(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四、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越明
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7、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3、
微斯人,吾谁与归?
五、阅读下列各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㈠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释加点词:
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百废具兴 
具: 
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之: 
2、
用原文回答:
⑴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⑵表明作者写此记的原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楼 
㈡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⒈解释加点词:
⑴横无际涯 横:   涯:    
⑵朝晖夕阴  晖:   
⑶前人之述备矣 备: 
⒉解释加点词:
 ⑴①北通巫峡      通:    
  ②政通人和      通:
 
⑵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观: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⒊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
⒋“前人之述备矣”与第一节中的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
⒈解释加点词:
 ⑴连月不开 开:    
 ⑵日星隐耀 隐:    
 ⑶樯倾楫摧 樯:  
倾:  
楫:  
摧:
 ⑷忧谗畏讥 谗:     畏:
⒉解释加点词:
 ⑴ ①南极潇湘     极:

①薄暮冥冥     薄:
  
②感极而悲者矣   极:
②薄如钱唇     薄:
⒊本节极力描写湖上凄凉的景象,作用是

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⒈解释加点词:
 ⑴春和景明 景:  
 ⑵波澜不惊 惊:  
 ⑶宠辱偕忘 宠: 
 偕:  
⒉解释加点词:
 ⑴①而或长烟一空  或:  
  ②或异二者之为  或:   
 ⑵①而或长烟一空  一:
  ②一碧万顷    一:
  ③在洞庭一湖   一:
 ⑶①把酒临风    把:
  ②把问题弄清楚  把:
⒊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⒋用原文回答:
⑴选文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文中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选文中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
㈤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心:  
 ⑵不以己悲       以:    
 ⑶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归:
⒉下列句中的“异”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使内外异法也
C.独在异乡为异客
D.永州之野产异蛇
3、⑴本段中表现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居庙堂
之高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
5、文中“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⒎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进_______________ 退_________________
⒏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⒐根据要求填空:
⑴“古仁人之心”和“二者之为”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具体指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é
shānɡ
tīnɡ
xié
mínɡ
jiē



chǒnɡ
二、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字。            
1、降职或远调
做……的太守
2、规模
3、迫近 昏暗的样子 
4、记述、描述
详尽
5、萧条凄凉的样子
6、雨雪繁密的样子
放晴 
7、冲向
8、日光
 起、动
9、有时 全部
10、 离开
京都、国都
 说别人的坏话 
11、开阔、开朗
愉快 
荣耀 
一起
三、解释下列各组文言中加点的字                
1、
和乐
和煦
、和暖    
2、 到达,通往 
通顺
、顺利
 
3、天空
 消散 
4、 到达
穷尽
5、看
 景象
6、成年男子
语气助词
7、 就
那么
8、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表停顿的语气助词
四、略
五、㈠⒈⑴降职或远调 ⑵通“俱”全,皆 ⑶在 ⑷通“嘱”嘱托;代词,这件事
⒉⑴①和乐 ②和煦 ⑵①记载 ②古代的一种文体。
⒊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⒋乃/重修/岳阳楼
  ㈡⒈⑴广远;边 ⑵日光 ⑶详尽 ⒉⑴①通往 ②通顺⑵①看 ②景观 ⒊⑴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⑵降职远调的官员和诗人,大多都在这里聚会,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⒋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㈢⒈⑴放晴 ⑵隐藏 ⑶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⑷谗言;害怕、惧怕 ⒉⑴①天空 ②消散 ⑵①尽 ②极点 ⑶①迫近 ②厚的反义词,厚度小 ⒊极力渲染悲的气氛
  ㈣⒈⑴日光 ⑵起、动 ⑶荣耀 ⒉⑴①有时 ②或许 ⑵①全 ②一片 ③整个 ⑶①持、端 ②介词 ⒊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⒋⑴浮光跃金 ⑵静影沈璧 ⑶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⒌巴东三峡巫陕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㈤⒈⑴思想感情 ⑵因为 ⑶没有;归依 ⒉B ⒊“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再乐。”或“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⒋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5.A ⒍迁客、骚人 ⒎居庙堂
之高 处江湖之远 ⒏①来 ②因为 ⒐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⑵古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