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4 17:4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北京十中
付雪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等代表人物的作品和思想内涵,进而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名画赏析,从图片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感受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导:同学们都知道这幅世界名画吧,《蒙娜丽莎》。这幅名画与很多政要人士结下不解之缘,世人都难以抵挡她的神秘微笑:拿破仑将《蒙》挂在卧室内,每日独自欣赏多次;法国总统戴高乐心绪不宁时,便前往卢浮宫赏画;《蒙》每半年体检一次,启程时,30辆警车押队,200余名荷枪实弹的彪形大汉前呼后拥。目前全世界已有假的《蒙》200余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四幅。《蒙》曾四次出国,荣耀无比。1951年,他在西班牙受到国家元首级别的隆重礼遇,195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派出六架专机和300多名礼仪小姐,将它从巴黎接到伦敦,法国破例允许丘吉尔用手指摸画,但规定手指必须反复洗刷和严格消毒。《蒙》的作者是谁?(达芬奇)这幅画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寄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向往。大家知道这幅画诞生于什么时代吗?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向往什么?今天我们学习了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相信大家就知道了。
师:那什么是文艺复兴呢?文艺复兴和蒙娜丽莎有什么关系呀?不急,我们一起先欣赏几组
艺术作品,看一看,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家笔下的人和神都是什么样子的?一般我们把欧洲的历史划分为这么几个时期,一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大约在公元4世纪以前,第二段时期为中世纪,长达一千多年,这一时期是基督教会统治欧洲,政教合一。第三阶段为文艺复兴时期约14-16世纪。
第一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作品:(出示《面包房夫妻像》、《掷铁饼者》)这幅画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对夫妻。这件雕塑作品,有同学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项体育项目的名字知道吧?(投铁饼)。作品的名称就是《掷铁饼者》,它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一项体育竞技活动,展现当时人的精神面貌。我们再来看看中世纪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是什么样的?
第二组:中世纪作品(出示《司教安东尼·奥索》中世纪人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中世纪绘画的创作以宗教题材为主,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中世纪作品(出示《母与子》,圣母玛利亚怀里抱着圣子耶稣,端坐在椅子上。我们再来看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的形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第三组: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出示《草地上的圣母》,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摩西》。欣赏完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之后,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历史时期的作品,更能体现出人的生命活力,更贴近现实生活?
生:第一组
生:第三组
师:有的同学认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有的同学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说这两个时期的作品在表现人所具有的特性、活力方面,有相似之处,更贴近生活。而中世纪作品刻划的人神形象,表情呆板,无精打采,给人一种神秘的压抑感。但我们看古罗马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两组作品的创作时间相差了近千年。给人的感觉是,光辉灿烂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在经过中世纪天主教会的长期压制以后,又得到了再生,这称为文艺复兴。但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只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作品的简单地模仿和再现吗,它还想表达怎样更深层次的含义呢?为什么在这一时期要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呢?
探源文艺复兴
1.
思想根源:基督天主教统治欧洲思想界千年之久
师:我们要想知道在14-16c为什么会兴起文艺复兴,就要了解在它之前的中世纪是怎样的一个时期。我们看一段材料(出示材料),告诉我中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
生:基督教会统治人民,压抑人性。
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他的一生都和教会发生密切的联系。天主教会宣扬人生来是有罪的,即原罪。人们自身无法解除自己的罪过,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依靠教会,虔诚地信仰上帝,祈祷上帝地宽恕,来世才有可能进入幸福的天堂。所以天主教叫人把幸福寄托在上帝身上,放弃了人本身对幸福的追求,不重视人。在教会眼中,凡是与信仰无关的知识,都是没用的。一概被视为异端。为了对付这些异端,教会还设置了一种特殊的法庭——宗教裁判所。据统计,仅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30年间,就惩罚了34万人,其中有三万多人被活活烧死。这就是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行动都受教会的监督和支配,生活的一切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神是万物的主宰,人是上帝的奴仆和羔羊。如果我们用一些词来形容中世纪人们的精神状态,用下面哪些词呢?(随心所欲
禁欲苦行
无拘无束;人性压抑
张扬个性
麻木顺从;思想开放
愚昧迷信
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
神为中心
追求享乐)
生:禁欲苦行、人性压抑、麻木顺从、愚昧迷信、神为中心。
2.经济根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
师:随着历史的向前推移,到了14世纪。在意大利的一些城市,譬如佛罗伦萨、米兰还有大家熟悉的威尼斯等地,出现了手工工场(出示图片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毛纺工场),工场的出现(出现自由雇佣关系)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资本主义萌芽
师:对,意大利等国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商品经济繁荣。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发现:自己在创业、发展、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并不是依靠教会,借助于神的力量,才取得今天的成功。而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的。是人的伟大,人的力量才创造了今天财富,既然人创造了财富,就应该享受现在的欢乐和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何必要等到来世呢?于是他们反对宗教束缚,想追求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
3.历史根源:意大利更直接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师:但是鉴于教会的势力还比较强大,新兴资产阶级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那怎么办呢?来看这段材料(材料:意大利是古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还有机会接触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人教版教材)。找到了什么共鸣?
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反对宗教的束缚,提倡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意愿。
师:所以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打着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来反对宗教对人的束缚,解放人,追求现实的幸福,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产生还有一个导火索。
3.导火线:14世纪中期蔓延于意大利的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
师:在从14世纪中叶起,欧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致命瘟疫,它被称为黑死病(即鼠疫)。
据估计整个欧洲的死亡人数约2500万人(1347—1351年间),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黑死病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死亡。黑死病的蔓延也使人反对宗教束缚,追求现世幸福。
小结:那么这就是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学生做笔记)提问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经济原因。
师:所以现在我们给文艺复兴一个全面的定义,什么是文艺复兴呢?
生: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抨击教会,表达反封建思想。因打着复兴古代希罗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作文艺复兴运动。
师:它的实质和核心思想是什么?
生: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反教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生: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个性解放;提倡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感受文艺复兴
兴起: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艺复兴的前期主要是在文学领域。前三杰是这三个人物: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薄伽丘。
薄伽丘
师:薄伽丘出生在富商家庭,他父亲本想让他继承家业经商的。但是他却酷爱文学创作。他的代表作是《十日谈》,小说描写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轮流讲了100个故事,故书名《十日谈》。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其中的故事看看这本书想表达什么主张?
(故事2则略)
生:故事1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与丑行。
生:故事2反对禁欲主义,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师:《十日谈》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此书也被称为“人曲”。
但丁
师:第二个代表人物是但丁,他的代表作《神曲》。《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采用梦幻的形式,叙述但丁在梦中由古代罗马诗人维吉尔带领,游历了地狱和炼狱,然后又由圣女贝阿德丽采引导游历了天堂。最为重要的是他在地狱里看到了已故的教皇,同样也是批判讽刺教会,宣扬人文主义的杰作。
彼特拉克
师: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代表作《歌集》主要是抨击教会,宣扬人文主义。名言“我只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二)全盛:意大利文艺复兴艺坛三杰
师:到15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期。这时候的成就主要集中在绘画雕塑方面,代表人物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被称为“艺坛三杰”。
达芬奇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达芬奇,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一目二、三自然段,了解达芬奇的基本情况,概括他的“一口号,二技巧,二杰作”,
生:口号: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师:达芬奇强调艺术创作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情感。
生:二技巧:一是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绘画中;二是突破圣像画画法,用写实绘画揭露人性善恶。
生: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师:《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作的一幅壁画,长9米多,宽4米多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描绘的是耶稣在餐桌旁,向门徒们宣布“你们中有一个人要
出卖我”的一刹那间,这样一个最富于戏剧性的场面。耶稣的话使每个人都感到意外,
并从心灵深处感到震惊。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有的人惊讶,有的人恐惧、有的人愤怒、
有的人在表白,不是我。有一个人感到紧张和恐惧,他就是犹大。你看,他紧靠桌边,
右手抓着出卖耶稣得到的三十块银币。身体向后侧,把脸藏在暗处,以掩饰自己的紧张
心情。达·芬奇创作这幅画,用了三年的时间,他为观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跑遍
了米兰的大街小巷,他已经把犹大的身子画出来了,但脸部却迟迟没有动笔,他要找一
个最坏的典型,来表现犹大的可憎可恶,于是他专门到一些流氓无赖聚集的地方,或者
一些下流的酒馆寻找模特。最后找到了吗?达·芬奇创作非常严谨,但修道院的修士长
却认为,达·芬奇用这么长时间创作一幅画是在故意拖延工期,想多要工钱,甚至还告达·芬奇的状。达·芬奇觉得这个修士长太阴险、太讨厌了,用他做犹大的模特再合适不过。当我们欣赏这幅作品时,彷佛亲眼看到耶稣和12位门徒就餐时的情景。就像一场无声的戏剧表演。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一方面是达芬奇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感觉达·芬奇所刻划的13个人物,就来自与我们生活的人群中,离我们很近,包括耶稣并不是以一个神的身份出现,而是一个普通人,坦然、镇静,耶稣作为神,已经从神坛上走下来了,成为有血有肉的人。这就是达·芬奇的高明之处。
师:达芬奇的第二幅代表作《蒙娜丽莎》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位女子,据说是意大利一位富商的妻子。《蒙娜丽莎》从问世到现在,已经500多年了,500年来,关于这幅画始终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就是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究竟是什么含义?你有什么高见吗?我们可以将这幅画,放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想象: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下西欧人失去了哭与笑的权利,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人们正从基督教神学的重压下觉醒过来,她是一个富商的妻子,也许她对目前的生活很满足,感到欢欣而笑,也许她对未来充满向往和希望而笑。我是这样想的,总之,从微笑中显示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非常丰富。达 芬奇用他的“蒙娜丽莎”,展示了那个伟大时代的人们新的精神风貌。除了《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之外。还有蒙娜丽莎的自然之美,打动了无数的人,被公认为多少世纪以来最完美的肖像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充分表现了达·芬奇对人的关注(无论是外在的形体比例,还是内在的性格与感情),代表了他的人文理念:对真实的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米开朗琪罗
师:米开朗琪罗是雕刻家,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官宦家庭。童年在一个采石场边长大。他的代表作是《大卫》和《摩西》。《大卫》表现了大卫(传说中的犹太国王)即将投入战斗的情景。大卫怒视前方,左手紧握肩上投石机弦,右手拿着石块,他那骄傲的姿态,遒劲而富有弹性的身驱,显示了人物的坚决、勇敢、机智和无畏的英雄气概。另一幅代表作《摩西》同样也是一位英雄人物,是古代犹太人最早的领袖,他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领地,摆脱埃及法老的奴役,建立独立的犹太人国家。米雕刻的摩西筋肉发达,丝毫没有老迈衰萎的影子,呈现理想化的健美和巨人般的力量。深刻的智慧、饱满的精力和坚强的意志,正像一个公正无私的法律捍卫者和人民的保护者。看完这两件雕塑,同学们觉得米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生:表现人体的美,体现人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
师:所以他被称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3.拉斐尔
师: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拉斐尔,是佛罗伦萨一位宫廷画师的儿子。他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小小年龄就进入画室当助手,三十七岁就离开人间。他以擅长画圣母像而著称,被称为“画圣”。下面我们来欣赏他的圣母圣子像,比较一下和中世纪的圣母圣子像有什么区别?(端庄美丽慈祥的母亲、恬静,安宁,慈祥、娴淑、秀美的神态,既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又能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生:拉斐尔的这些画虽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母亲柔美,圣子可爱,不像以前圣像那样神情呆滞,不可亲近。它反映了人间圣母的亲情,比较写实。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感。
合作探究:讨论:结合教材讨论文艺复兴中艺坛三杰是怎样在作品中体现人文主义的?
参考答案:达·芬奇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最后的晚餐》就是典型的例证。《蒙》
关注人的情感。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摩西》等作品,反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英雄气概,
反映了人的伟大。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作品则表现出圣母的温柔美丽、慈爱幸福,
充满了人情味。
(三)文艺复兴的传播
师:16世纪时,西欧大陆的文艺复兴之风吹到了英国,造就了一位卓越的戏剧家,成为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他是谁呢?
生:莎士比亚
师: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都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代表作《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这个人也是他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在戏剧《哈姆雷特》里他有这样一些台词,找同学朗读体会。
生: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师:莎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他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文艺复兴的影响
师:持续300多年的文艺复兴运动,似一股强大的潮流,冲击了旧的思想,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强大的思想潮流对西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出示三则材料,找关键词,概括总结)
生:材料一: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文学、艺术等创造的桎梏
生:材料二: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的发生
生:材料三: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师小结:
板书设计:
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探源文艺复兴
感受文艺复兴
(一)前三杰(二)艺坛三杰(三)传播
文艺复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