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之三
历
史
必修3
岳麓版
北京市第十中学
沈镜民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一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和地位:本课介绍了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全课包括两部分。首先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次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单元着重讲述“中国古代思想宝库”,所以本课是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
新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三
学情分析
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太可能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四
教学方法
根据北京十中文科班学生既不能和101中学,北京四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师大附中这些名校的学生相比,又比一般的中学要好的具体情况,教师大多采取教授法,即教师多讲,讲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上充分发挥使用多媒体,使学生能直观感受以提高学习效率
五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有: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多媒体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了解他们的学说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六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讲授1课时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课堂导入
孔子和老子是什么时期的人?
答:春秋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发展有几大趋势?
答:有三大趋势:①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趋势:②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春秋时期政治上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部分地区:②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礼仪征伐从
天子出到从诸侯出。春秋的来历…
…
推动这个时期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体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导致井田制的瓦解。
版书设计
一、孔子及其思想
1.孔子简介
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就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要体恤民情,统治阶阶级内部要互敬互爱。要遵循忠恕之道
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②德政思想;用德教化百姓,要弟子记住苛政猛于虎
③对鬼神的怀疑和重视人事
①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
②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是中国最早创办私学者之一,成就突出。
3.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
③主张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④主张学习要踏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温故知新.他有很多名言,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4.孔子在其它方面的成就和历史地位
二.老聃与《道德经》
1.大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①认为宇宙万源是“道”,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
道派生出来的
②他哲学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2.《道德经》及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矛盾双方会互相转化
③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无为就是有为
④政治上保守,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3.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大军事家孙武和《孙子兵法》
1.孙武生平
2.《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四
本课小结
本课共讲了三个大问题,孔子、老子、和孙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们的思想和成就,这三位伟人,在中国思想、哲学和军事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五
反馈手段
1通过认真批发作业,发现学生学习和情况
2
通过单元和课堂测验,生学习的情况
六
回答课后问题
【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提示:①儒家思想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维护统治非常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
②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保守性和社会阶层流动的相对灵活性;
③儒家哲学的特征是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
【解析与探究】
对比课本5页材料,1.依据材料三与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分析畏天命的真实内涵。
2.说明以上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
提示:①材料一体现了商周延续下来的天命观。神的世界即“上界”有一位统治者(“上帝”或“帝”),他仁慈聪明,常常降临
“下界”考察民情,并相应地对人世事务做出安排。
②材料二体现了老子的天命观。他认为
“天”是一种以“道”为本原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性质是自然无为但又无所不为的,
③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天命观。他怀疑鬼神、重视人事,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存在。
【自我则评】
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2.评孔子的教育思想
3.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提示:老子的“道”具有很高的抽象性,是指世界的本原,它高于万事万物并凌驾于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