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教学指导 课件(9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教学指导 课件(9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4 17:5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3张PPT。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程标准》中有关文学艺术史价值的表述: 课标要求学生要“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是站在世界和人类的角度;
还要求学生“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这是从思维与方法的角度来说的;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这是从人格与素养的角度来说的。
《课程标准》中有关文学艺术史学习要点的表述: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其影响。
欣赏19世纪以来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价值。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程标准》强调在进行文学艺术史教学时,要从五个要素入手:背景、过程、影响、时代性、民族性。
“不同时期”、“时代背景”强调的是背景;“脉络”,“起源、演变的过程”,“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的是“过程”;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属于影响;
“时代性”,“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属于时代性;
“民族性”,“基本特征”属于民族性。文学艺术史教学的策略:历史课区别于文学欣赏课、艺术欣赏课的地方就在于两点:
一、历史即过程。历史课将文学艺术史视为一个过程,所以要分析文学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概括其流变的过程,探究其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二、重历史内涵。要透过文学艺术的种种现象,分析其时代性和民族性。14-16世纪的欧洲是人文主义文学 17世纪的欧洲文学是古典主义文学 18世纪的欧洲文学是启蒙文学19世纪以来呢?第22课 文学的繁荣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艺术发展先后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阶段,每个阶段的文学艺术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浪漫主义斯特龙伯格的《现代西方思想史》认为:“浪漫主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启蒙运动推崇理性主义、古典主义、唯物主义,不喜欢强烈的激情、主观性和混乱秩序。……,浪漫主义时代充满了反抗的声音。……浪漫主义革命乃是现代历史上最激动人心、最有创造力的时期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精神是镜与灯。它照亮通往真理之路,而不仅仅是反映真理。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
一、浪漫主义文学1.历史背景:
(1)欧洲发生多次革命和战争
(2)资本主义制度并不美好
2.特点:
(1)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2)创作风格:手法夸张,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3.主要代表:法国英国德意志雨 果《巴黎圣母院》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1802—1882)是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
1831年,他完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它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 雨果爱斯梅哈尔达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欧洲文学史中不朽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美丽善良正直,宁死不屈 。
加西莫多是作品中另外一位备受奴役与摧残的底层人物。他奇丑无比,驼背、跛足、独眼 。他淳朴率直,正义勇敢,知恩图报,爱憎分明 。雪莱雪莱(1792—1822)是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因宣传无神论思想而被开除。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扬法国大革命。他的诗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像丰富。
《西风颂》、《致云雀》等举世闻名。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典型作品。 《西风颂》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现实主义斯特龙伯格认为:“19世纪纯文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诗人和小说家取得了以前属于教士的角色。随着传统教会的式微,宗教、哲学领域内所有共识性正统观念的衰落,富有想象力的大作家们为现代世界提供了绝大多数价值观念。他们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性、婚姻、妇女角色。……他们尊奉“现实主义”,在小说中不写英雄人物。”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
2.特点:
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批判社会罪恶。
3.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英国俄国丹麦挪威美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徒生易卜生马克·吐温由91部小说组成,展现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全部社会生活,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书”巴尔扎克的一生是在勤奋的创作中度过的,从1829年到1848年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共同组成了《人间喜剧》,包括2400多个人物。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以现实主义笔触,通过一系列资产阶级典型形象的塑造,
真实地展示了他们的罪恶历史。巴尔扎克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三个吝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个
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莫里哀喜剧《吝啬鬼》里的阿巴贡,
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20世纪的文学主要成就西方文学
苏联文学
亚非拉美文学(一)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二)现代主义文学
二、20世纪的世界文学现代主义斯特龙伯格这样描绘现代主义:“偏离传统的现实主义,在抽象的形式或内心幻象中寻找更为深刻的现实……‘忠实的描摹不是真实。’……‘远离实在,远离物质,回到精神’成为箴言。人们无法从这类绘画或雕塑中‘认出’什么东西,并且怀疑这些艺术家在拿他们开玩笑——这种看法倒是有一丝真实的成分。这些艺术家挺身反抗的是资产阶级的碌碌无为和民众平庸市侩的世界,他们反对的是官僚主义、机械呆板和琐屑无聊的世界。公众的反应通常是震惊和愤怒……本来不爱发火的爱尔兰人,却因为J.M.辛格的剧作《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而发生骚乱,闹了一个星期,而这部剧作现已被奉为经典。”(二)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
(2)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归宿
2.特点
(1)集中表现自我
(2)采取反传统形式
3.成就:《等待戈多》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主义中的表现主义流行于,它主张摆脱外部印象,从自我出发,表现人的灵魂和本质。他们一般用灰暗、怪诞又富哲理的手法,深刻揭示现代社会,表现人的孤独感和危机感。
20-40年代现代主义中的意识流小说流行。它利用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有的无标点,不分段,没有逻辑层次,人物由混乱不清的意念、潜意识、性意识支配。海明威也受影响。
50年代西方剧坛风靡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明确的戏剧冲突和故事情节,只是一连串无聊的琐事和废话。… …是想说明现实生活的荒诞和无意义。 —《世界文明史》(三)苏联文学
1、20世纪上半期,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高尔基:《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20世纪50年代以后,“解冻文学”兴起
爱伦堡:《解冻》
(四)亚非拉美的文学
1、背景: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2、特点:
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殖民压迫思想

3、成就:
泰戈尔《戈拉》
鲁迅《呐喊》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文学的繁荣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西方文学(从现实到现代主义)
苏联文学
亚非拉美文学本课小结: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美术的辉煌一、新古典主义美术二、浪漫主义美术三、现实主义美术四、印象画派五、现代主义美术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顾名思义是一种拟古典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学习、模仿和进一步的创造。
古希腊时,人们往往有一种重要的审美理想,就是一种非常均衡的美学观念,理性和感性高度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新古典主义也体现出对这样的古典理想的回应。
新古典主义还追求宏大的历史主题。
—《感动心灵的西方美术》丁宁(一)新古典主义美术
1.社会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2.特征
(1)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
(2)表现形式强调理性
3.代表
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
安格尔:《泉》大卫:《马拉之死》
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表现刚刚发生的悲剧,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通过刚劲的用笔溢于画面,表现了庄严和永生。这幅画的构图单纯而明确,占据画面二分之一的兰灰色背景上什么也没有,愈加衬托出前景人物的悲剧性,方形木墩就像纪念碑一样起着稳定构图的作用。拿破仑加冕 大卫(法) 《路易十四》
大卫加冕典礼 大卫《拿破仑加冕》堪称巨作,为了达到逼真,大卫把画中许多人请去作过模特儿,对于满是刺绣和金饰的服装,画家也作了一丝不苟的描绘。骄横一世的拿破仑,毕恭毕敬的约瑟芬,遭到胁迫而无可奈何的教皇,以及如此宏大场面中的每个角色,(全幅画中有一百五十多个人物)都鲜明生动,决无雷同。画家用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幅画,它忠实记录了拿破仑加冕这一历史场景。该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安格尔:代表作《泉》安格尔(1780—1867),法国画家。16岁师从大卫。在绘画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人物画方面,他重视对“自然”的观察,追求的是简洁的线的节奏。在他看来,形是主要的,色彩终归是属于感情范畴的,他的守则是素描生于色彩,规范重于自由发挥、遵守传统先于革新。
安格尔的艺术典雅精美,他精于观察,对形的追求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他进行夸张。《泉》就是一幅典雅、表现了青春活力的力作。《泉》晚年才最终完成。先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画品。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国家,成为巴黎卢浮宫内镇馆之宝之一。(二)浪漫主义美术1.社会背景法国大革命失败后复辟的波旁王朝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中,便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2.基本特征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法国大革命给资产阶级带来了更多的利益,而广大人民依然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人民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在这次大搏斗中,画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群众作为主体,把自由和争取自由具体鲜明地表现在画面上。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一)现实主义美术1.产生背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但资本主义社会黑暗日益暴露使得人民及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2.基本特征强调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米勒:《拾穗者》《拾穗者》(1851年)画面上是一片收获过的麦地,远处有满载麦子的马车、麦垛和忙着运走麦子的人。近处三个农妇弯着腰在捡拾落下来的麦穗。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米勒在艺术上对法国农村现实的表达并不只是体现一种安于天命的思想,而是寓强烈的呼声于无声之中,正像当时的进步批评家说的,它是“反对贫困的起诉书”。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二)印象画派1.背景:(1)19世纪后半期, 光学研究取得新成就, 根据色彩的科学实验,他们主张以太阳光谱所呈现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2)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二)印象画派2.特征:(1)对光和色有浓厚的兴趣。
(2)表达丰富生命力和光色和谐
(3)抒发个性,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3.代表:早期: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马奈
后期:法国:塞尚《樱桃和桃子》 、 高更
荷兰:梵高《向日葵》日出﹒印象 莫奈(法) 法国印象派
代表莫奈
(1840-1926)印象 日出(法)莫奈莫奈在晚年的一件最重要的作品是系列画《睡莲》。法国印象派的
另一代表
马奈
(1832-1883)马奈的《威尼斯大运河》〈女神游乐场的酒吧〉 马奈(法)草地上的午餐 马奈(法)(2)后期印象画派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① 特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画派进一步发展,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② 代表人物及作品:荷兰的凡高《向日葵》; 法国的塞尚向日葵
梵高(荷兰) 《向日葵》系列画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当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塞尚(1839—1906),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都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法国塞尚擅长画静物,色彩反差强烈,立体感强,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静物 塞尚(法)三、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以来) 1.产生的时代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
(2)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3)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2.特征:
反对传统和理性,
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
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布面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1937 年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舞蹈》,马蒂斯1909年创作。这幅画中,五个裸体的男女,黄棕色的躯体,在蓝色和绿色的背景中自由烂漫地舒展、舞蹈、飞翔。看不清舞者的脸,看不见他们的表情,只有健康的肢体,在天地间飘扬。 现代派美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伴生产物,它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派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和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他们采用的语言是荒诞、寓言、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请思考:如何看待现代派美术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有些人看不懂毕加索的作品,即否定它们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你认为对艺术品的评价是否存在永恒不变的单一标准?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一、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音乐1.古典主义音乐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2.浪漫主义音乐
(1)德意志 贝多芬——继承古典主义,开启浪漫主义
(2)奥地利 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3)意大利 威尔第 歌剧《茶花女》
(4)法国 比才 歌剧《卡门》
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失聪之初,他非常痛苦,一度想自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如《第3(英雄)交响曲》《第5(命运)交响曲》《第9(合唱)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贝多芬崇尚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民主和自由思想,热情关注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在他的音乐中他试图证明一个观点。贝多芬的钢琴贝多芬的助听器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
  这部作品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的故居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后又从事轻歌剧的创作。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和《安娜波尔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 乔治·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和《卡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彼得·柴可夫斯基(1840—1893)出生在俄国维亚特卡省边境的一个矿区小镇。柴可夫斯基一生创作了6部交响曲,9部歌剧和数部芭蕾舞曲等大量传世之作,他的作品数量多,形式多样,在西方音乐史上是罕见的。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至今仍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古曲芭蕾舞曲《天鹅湖》、《胡桃夹子》等尤其脍炙人口,历演不衰。 一战后:爵士乐盛行
二战后:摇滚、蓝调和爵士更通俗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普莱斯利(1935—1977)出生在美国一个贫穷的农场工人家庭里。他从小就沉迷于福音音乐。同时,贫民窟里流行的节奏强烈的黑人音乐,以及蓝调、民谣亦深深打动了年幼的猫王。教堂的唱诗班演唱给予了猫王音乐启蒙,教堂里教徒们充满激情的歌舞对猫王影响至深,他那著名的富有争议的扭胯动作就脱胎于此。普莱斯利真正是使摇滚乐让年轻人疯狂的第一人。在他的音乐中,强有力的电声乐器刺激了年轻人好奇和敏感的神经,他的演唱渲泄了年轻人心底的呼喊,使他们的情绪获得疏导和发泄。截止他去世时为止,他的唱片至少被发行了5亿张以上。他的歌声中有呼喊、甜美温柔、叙事、爱国、宗教、逃避现实、抨击社会、乡土气息、浪漫情调,等等内容。 “ 甲 壳 虫 ” 演 唱 组 1957年英国人约翰·列农(吉他手、歌手)、保罗·麦卡特尼(键盘乐手)、乔治·哈里森(吉他兼键盘乐手)和理查德·斯达克(鼓手)四个青年,成立了一个流行歌曲演唱组合,取名为"甲壳虫"。"甲壳虫"演唱组正式名子,英文叫Beatles Band,中文音译名叫"披头士乐队"。有趣的是"披头士"这个词倒用得恰到好处,因为它形象地概括了他们留着长发、穿着牛仔裤、休闲衣的颓废形象。披头士乐队(甲壳虫乐队)披头士乐队1.条件:
(1)技术和物质基础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光学)
(2)动力
社会的巨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
商业利益的驱动


三、电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过程⑴发明:19世纪末,卢米埃尔兄弟制成活动电影机
⑵发展:20世纪初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集故事性与艺术性于一身。
卓别林 “默片”时期最负盛名的喜剧大师
⑶成熟:1927年出现有声电影;1935年出现彩色电影。“第七艺术”
⑷二战后,电影发展迅速
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然而,爱迪生对待电影、这门新艺术的观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卢米埃尔兄弟在他们的父亲老卢米埃尔所经营的照相馆中,学会了照相技术,并在后来帮助他们的父亲掌管照相器材厂的同时,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对待电影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爱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维观念。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对于"放映术"的发明、对于电影机器设备的改进,而是更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所存在的根本的时空观念的差别,根本的美学差异上。 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内用“活动电影机”放映自己拍摄的胶片《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等。至此,“电影”正式诞生。后来,这一天被命名为“世界电影日”。卢米埃尔兄弟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 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完善,即电影构图和剪接技术,这种技术被称为“蒙太奇”拍摄了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商业片《一个国家的诞生》。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9年,卓别林自己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独立制片的电影艺术家。他一人身兼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摄影等,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奇才。并摄制出一大批极为出色的影片。这些影片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性和战斗性。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德国法西斯统治。由于卓别林对世界和平运动的贡献,在日内瓦被授予1953年度国际和平奖。1977年12月,在瑞士逝世。 《大马戏团》《城市之光》《淘金记》《发薪日》卓别林
部分作品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1.条件:
(1)技术和物质基础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子技术)
(2)动力
社会的巨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
商业利益的驱动


四、电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过程⑴发明: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机
1929年 电视艺术诞生
⑵发展:1930 年,英国播出第一部电视剧
1936 年,英国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 的电视节目
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 目
⑶大规模普及应用阶段:1945后 “第八艺术”
尼克松肯尼迪五、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1.电影电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2.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观众感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3.它的影响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儿童过早“成人化”;消磨想象力、智力;“垄断”精神生活;传播不良信息,误导观众;对中学生而言,容易使其浪费金钱、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