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山东滨州中考」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材料意在号召 ( )
A.推翻清政府 B.变法自强
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革命政党
2.「2025广东佛山南海期末」1905年,参加同盟会筹备会的人至少来自十个省,这年年底前参加同盟会的四百五十二人中,内地十八省中除甘肃外都有人参加。由此可见,同盟会 ( )
A.得到了广泛认同 B.将驱除鞑虏作为目标
C.是资产阶级政党 D.以孙中山为公认领袖
3.某历史探究小组基于“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等要求,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相关叙述展开讨论。其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
B.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C.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D.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与“平均地权”相对应的是 (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5.「2025江苏苏州常熟期末」近代一位绍兴革命志士曾赋诗词明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孙中山先生亲自题写“巾帼英雄”以表彰其伟大贡献。这位革命志士是 ( )
A.黄兴 B.徐锡麟 C.陈天华 D.秋瑾
6.「2025重庆长寿中学期中」“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由此可知,孙中山认为 ( )
A.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黄花岗起义为武昌起义准备了条件
D.黄花岗起义是武昌起义的组成部分
7.「2023广东中考」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命令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为目的。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总司令 蒋翊武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
8.「2025福建泉州南安期中」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9.「2025天津红桥期末改编」中国以清帝退位的形式和平解决了南北战事,结束帝制。“南北战事”指的是 (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10.「2024广西中考改编」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 ( )
A.废除科举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1.「2025广西南宁天桃实验学校期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功绩
12.「2023四川自贡中考」《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 )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13.「2024山东聊城东昌府二模」有学者在谈到辛亥革命时说:“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变了的时代,变了的社会诉求,势必引起整个社会更大变化。它有欧美式的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
A.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
B.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14.「2025湖南长沙浏阳期末」下面漫画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革命运动是 (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
15.「2025山东潍坊诸城期末」“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申报》的这段评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军阀割据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16题18分,第17 题22分,共40分)(答案含评分细则)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材料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1)材料一认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初祖”,请列举三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回答,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回答,你认为孙中山先生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6分)
17.(22分)《历史的放大镜————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展》以新的视角揭示了古老帝国在艰难的现代化转型中的蹒跚步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展览用近百幅漫画主要从四个方面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请把下列事件填入材料一中A、B、C三处的相应位置。(写序号即可)(6分)
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②武昌起义
③推行鞠躬、握手礼
材料二
(2)论亏漫画赏析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它们之间的联系。(8分)
材料三
该漫画为 1912年法文报纸《 Le Petit Jour-nal》关于袁世凯剪辫子的报道。该报评论道“‘革命的剪刀’剪去了袁世凯的辫子,旧中国一去不复返”。
(3)依据所学,谈谈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报纸的评论,请说明理由。(6分)
漫画被称为历史的放大镜。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2分)
第三单元自主检测
答案速查 1 2 3 4 5 6 7 8
A A D B D C A A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D B C D D
1. A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他把清政府比作即将倒塌的房屋,把一切妄图通过改革维护清政府统治的行为比作“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意在告诉人们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号召人们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2. A题干材料显示了同盟会在地域上的广泛参与度。这种跨地域的参与意味着组织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同,A 项正确。
3. DA、B、C三项都是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对孙中山的评述,属于历史解释,故选 D项。
知识拓展历史事实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是人类历史全部客观过程,主要是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具有客观性。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4. B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中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故选 B。
5. D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秋瑾在绍兴策应安庆起义,事发被捕,英勇就义。由“身不得,男儿列”可知,这位革命志士是女性,故选 D项。
6. C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故选 C。
7. A 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A项正确。黄花岗起义发生在广州;护国战争爆发在云南;中华民国成立于南京,排除B、C、D三项。故选 A项。
8. A据材料“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及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A项正确。
2. A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皇帝退位。这样中国以清帝退位的形式和平解决了南北战事,结束帝制。“南北战事”指的是辛亥革命。故选 A项。
10.8根据题干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1.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功绩。
12. B根据题干材料“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项正确。
13. C根据材料信息“它有欧美式的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学习欧美的政治制度,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形式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作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项符合题意。
答案14. D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故选D项。
15. D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直系、皖系、奉系、滇系、桂系等军阀,为争夺地盘,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故D 项正确。
16.答案 (1)筹划广州起义;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等。(列举三例即可,一例2分,共6分)
(2)原则:三权分立。(3分)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3分)
(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即可。(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是三权分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孙中山先生重要的历史功绩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7.答案 (1)A: ②; B: ①; C: ③。(6分)
(2)历史现象:图1反映了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卑躬屈膝,对老百姓残酷剥削;图2反映了清帝退位。(4分)联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国内反清情绪日益高涨,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大势已去,清帝被迫退位。(4分)
(3)不同意。(2分)理由:袁世凯虽然剪去了辫子,但其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妄图复辟帝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4分)
(4)漫画用鲜明的态度、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它就像一面放大镜,让我们看到更多真实的历史细节。(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材料二图1反映了清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图2反映了清帝退位,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其内在联系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激起国内革命,最终导致清王朝被推翻。
(3)材料三中报纸的评论不正确,可以从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没有实现真正民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的角度回答。(4)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