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中国同盟会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中国同盟会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4 11: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同盟会
基础夯实
知识点 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2025湖北武汉洪山期中改编」1894年夏,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同年11月,孙中山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 ( )
A.主张变法救国
B.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成熟
C.致力于实业救国
D.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加深
2.「2025江苏苏州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期中」“中国积弱,至今极矣!……用特集志士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仰诸同志,盍自勉旃!”上述文字发布于1894年,可能出自 ( )
A.强学会章程 B.义和团揭帖
C.兴中会章程 D.同盟会纲领
知识点2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3.「2025福建泉州南安期末」20世纪初,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出现,各种进步书籍报刊纷纷涌现(见下图)。他们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忠君爱国思想
4.「2025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期末」某外国历史著作中写道:“1905年8月,经过10年零星的和不协作的行动之后,运动的各个山头都联合组成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它变成了在以后两三年间使革命派被认为是真正夺权对手的工具。”材料中联合组成的“反清组织”是 ( )
A.中国同盟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中国国民党
知识点 3 革命志士的奋斗
5.「2025吉林长春朝阳期末」“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挽联反映的是 ( )
A.萍浏醴起义 B.广西镇南关起义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能力提升:
6.「2024河北中考」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7.「2023四川德阳中考」据表中的内容可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 (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一幅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二幅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三幅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四幅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与科学 D.三民主义
8.「2024山东青岛崂山期末」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几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 )
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思想已广泛传播
素养提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话思想】
材料一 孙中山主要事迹年表
时间 主要事迹
1866年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成立A ,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B 年8月 在日本东京成立C ,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
(1)根据所学把材料一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一,概括1892—189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的变化。
【史料实证 析政党】
材料二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孙中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创办中国同盟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同盟会创办的作用。
【历史解释 谈联系】
材料三 (一)驱除鞑虏。……清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
(二)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创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中同盟会政治纲领与后来的三民主义有着怎样的关系。
【家国情怀 垂青史】
材料四
指出材料四中革命党人领导或参加的革命活动及其结果。革命党人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基础夯实
1. D孙中山从最初寄希望于通过上层改革变法救国,到后来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一变化反映出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不断加深,意识到仅靠变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是需要更彻底的革命手段。故选D项。
2. C 依据材料“兴中”“1894年”可知,1894年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了兴中会。材料出自兴中会章程,故选 C项。
3. A《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故选 A 项。
A 根据题干材料“1905 年 8月”“反清组织”及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故选 A项。
5. D根据题干“七十二健儿”“湿黄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人们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故选 D项。
能力提升
6. C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在《民报》发刊词中他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符合材料所述内容,故选 C项。
7. D根据表格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共和国”“平等博爱”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民报》中宣传的是三民主义思想。故选D项。
8. C根据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到“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的转变和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维新变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致使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民众对革命党人态度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对清政府态度的变化。故选 C项。
素养提优
9.答案 (1) A; 兴中会; B: 1905; C: 中国同盟会。变化:首先是学医救人,后来提出改革建议,最后走上革命道路。
(2)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作用: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关系: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发。“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4)革命活动:安庆绍兴起义。结果:失败了。精神品质:忧国忧民、百折不挠、追求真理、视死如归、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等。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可知,1892年,孙中山学医救人;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1894年11月,孙中山成立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创办中国同盟会的目的是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材料三所述内容体现了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把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4)第一小问考查革命志士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属于家国情怀方面的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