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4 11:1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综合检测
范围: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浙江台州中考」从18 世纪末开始,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毒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表现为 ( )
①严重摧残人们体质②导致政治腐败
③削弱军队战斗力 ④中国赚取大量白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5江苏苏州高新区期末」观察下列图片,与其所反映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025天津市河北区期末」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858年4月 京师 大沽 2000
1858年12月 吉林 大沽 1 000
1859年4月 黑龙江 天津 1 000
1860年5月 宣化镇 大沽 1 000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4.“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此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5.「2024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中考」“它以购置和自造西式武器,并以此装备和训练新式军队为实施途径;继而为解决制造、购置和使用武器的原材料及资金困难,陆续开办相关的民用企业。”上述材料主张 (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民主科学 D.民主共和
6.「2025山东济南天桥期中」“佐圣主东戡闽越,西定回疆,天恩最重武乡侯,前后逾三十年,实同是鞠躬尽瘁;惟贤臣生并湖湘,位兼将相,地下若逢曾太傅,纵横已万余里,庶无负以人事君。”这副挽联称颂的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曾国藩 D.邓世昌
7.「2023江苏镇江中考」2018年,北洋海军致远舰部分原厂设计图纸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一家档案馆首次被发现,该图纸有助于解释120多年前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击敌舰、受损及严重倾斜等一系列细节问题,更好地还原战争真相。致远舰参与抗争的那场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24四川广安中考」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
A.“自强”“求富”道路 B.变法图强道路
C.“实业救国”道路 D.民主共和道路
9.「2023广东广州中考」1890年,已是举人的梁启超对康有为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行为与见解十分钦佩,于是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拜还是秀才的康有为为师。从此,康有为和梁启超共同( )
A.走上维新变法之路 B.撰写《资政新篇》
C.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D.提出“扶清灭洋”
10.「2025江苏无锡侨谊集团学校期中」“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主要体现了义和团( )
A.遭到中外反动势力镇压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扶清灭洋”的思想
D.具有落后的迷信色彩
11.「2025陕西西安交大附中期中」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 )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更突出资本主义的罪恶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12.「2023安徽中考」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13.「2023山东青岛中考改编」孙中山说:“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着,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引发“各省之响应”的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4.「2023江西中考」如果一个民族面对着深重的危机,却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愤和沮丧绝望的情绪中,或者只是不顾一切地起来蛮干,那谈不上民族的新觉醒,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材料中的“新的社会力量”领导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5.「2024广东中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16.解:摆「2025江苏苏州昆山期末」以下两场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 )
名称 领导人 结果
二次革命 孙中山、黄兴等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护国战争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
A.袁世凯破坏了内阁制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
D.工人运动的发展
17.「2023辽宁丹东中考改编」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文中号召青年以“利刃断铁,快刀理麻”的锐气,抉择人间种种思想,并提出明辨是非之“六义”,由此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8.「2023山东青岛中考」据亲历者杨晦回忆:“(这一事件发生前夜)各校代表和北大学生在北大的三院礼堂开大会,当时群情激昂,发言踊跃,有一位同学咬破了手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字,表示决心。”“这一事件”是
( )
A.戊戌变法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五四运动
19.「2024湖北中考改编」1921年6月29 日下午6点,毛泽东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他此行的目的是 ( )
A.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C.参与五四运动
D.发起文学革命
20.「2024重庆中考A卷」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答案含评分细则)
21.「2025江苏无锡江阴期中改编」(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 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材料二 1885——1913 年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矿业 32 家
水电 19家
纺织 16家
食品 39家
机器造船 7家
共计 113家
材料三 到了1901年,清朝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摘编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概括“城下之盟”损害了中国哪些主权。(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列强能在中国开办大量企业得益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一条约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该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到了1901年,清朝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4)通过对上述近代史内容的学习,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分)
22.「2024安徽中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1873年,梁启超生于广东新会。12岁入广州学海堂。16岁中举人。22岁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由此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3岁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25岁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27岁发表《少年中国说》,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42岁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参加护国运动。52岁任清华研究院导师。1929年病逝于北平。
————据吴其昌著《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2分)
(2)从材料中选取5项信息,运用表格或年代尺制作一份简要的梁启超年谱。(5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0字左右)(5分)
23.「2023湖北荆州中考」(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
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材料三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回答2 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什么事件有关 (6分)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各回答1点)(4分)
答案速查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A c A B C c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D B C C D A D
A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表现为:严重摧残了人们的体质,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导致政治腐败,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2. B根据所学可知,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权利,故B项正确。
3. A 题干表格中的时间“1858 年”“1859 年”“1860年”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6——1860年),A 项正确;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4. C据材料“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篇章,C项符合题意。
5. A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的同时,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时期主张自强求富。
6. B由材料中的“西定回疆”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左宗棠有关。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故选 B项。
7. C根据材料信息“致远舰”“邓世昌”及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参与了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C项正确。故选C项。
8. C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C项正确。
9. A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二人共同走上了维新变法之路。
10. C根据题干“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可知,材料体现了义和团反对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这与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思想相符,C项正确;遭到中外反动势力镇压,这是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 A 项;题干信息与广泛的群众基础无关,排除B项;题干不是强调义和团具有落后的迷信色彩,排除D项。故选 C项。
11. A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该教师调整前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按照主题内容划分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体现了早期现代化的初步
探索,但两个主题内容独立,未能联系起来;调整后则按照“危机—探索—危机——探索—危机”的方式设计,更能体现近代中国人民在面对民族危机及危机加剧时的不懈探索,更能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A项符合题意。
12. B根据题干材料“《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民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革命做舆论上的准备,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主张革命,B项正确。
13. C根据材料“不在武汉之一着,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及所学可知,引发“各省之响应”的事件是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故选 C项。
14 D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均非“新的社会力量”。故排除A、B、C三项。本题只有 D 项符合题意。
15.6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加入同盟会的人不全是真正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革命党人,很多加入者只是为了借此获得升迁的门路,说明辛亥革命潜藏着危机。
16. C由题干材料和所学可知,二次革命、护国战争都是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斗争,故选C。
17. C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故选C。
18. D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中国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故选 D项。
19. A 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故题干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是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0. D根据时间轴可知,革命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变为无产阶级,目标也发生改变,因此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21.答案 (1)中英《南京条约》。(1分)贸易主权、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3分)
(2)《马关条约》。(1分)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分)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分)
(3) 同意。(1分) 1901 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3分)
(4)落后就要挨打;要增强综合国力;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城下之盟”是指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能在中国开办大量企业得益于《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列强在中国大量开设工厂,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说明“到了1901年,清朝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4)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 (1)《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重。(2分)
(2)示例一:
梁启超年谱
1873年 生于广东新会
1895年 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8年 参与戊戌变法
1915年 参加护国运动
1929年 病逝于北平
示例二:
(制作表格或年代尺均可,5分)
(3)示例: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学者。他围绕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宣传维新思想,参与戊戌变法;积极参加护国运动,维护共和制度。虽然有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但梁启超为国奋斗、追求进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评分标准】
等级/分值 论述内容
一等(4~5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字数符合要求
二等(1~3分) 观点比较明确,史论基本结合,表述比较清晰,字数符合要求
三等(0分) 观点不明确,史论没有结合,表述不清晰,字数不符合要求
解析 (1)根据材料“1873年,梁启超生于广东新会……22岁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由此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重。(2)根据材料信息“1873年,梁启超生于广东新会”“22岁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25岁参与戊戌变法”“42岁……参加护国运动”“1929年病逝于北平”等,运用表格或年代尺制作梁启超年谱即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对梁启超的认识即可,注意要根据试题要求作答。
23.答案 (1)贡献: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 (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等。(每个要点2分,回答两点即可得4分)
(2)表现:深入到工人群众中;组织工会;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等。(每个要点2分,回答两点即可得4分)事件:新文化运动。(回答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等意思相近的也可)(2分)
(3)国内: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回答一点即可,2分)国际: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2分)
解析 第(1)问据“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起并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回答贡献。第(2)问据“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回答表现。“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就是白话文,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为此胡适曾经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第(3)问据“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内的伟大意义。据“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分析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际上的伟大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