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大概念专项(一)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大概念专项(一)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4 11:2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概念专项(一)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
一、选择题
1.下表是学术界以多元史观视角对近代某一救国思想进行的评价。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 )
史观 评价内容
全球史观 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体现了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现代化史观 冲击了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文明史观 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承认了中学不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客观上使中国人由传统文明开始走向现代文明
A.农民阶级进行起义斗争
B.地主阶级开展自强运动
C.资产阶级追求变法图强
D.无产阶级建立先进党派
2.「2024四川广元中考」洋务运动兴办了许多新型的工矿企业,产生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等。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大多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等部门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
A.培养了一批现代化人才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巩固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3.「2024贵州六盘水中考改编」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被强制拉入西方工业文明的辐射范围之内。洋务运动大胆迈出图强求富的第一步,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
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4.「2023山东济南中考」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为此,他参与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5.「2024宁夏中考」1895 年2 月以来,严复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文,呼吁变法刻不容缓;4月,广东、湖北举人数百名上书,要求变法,各省举人相继跟进;6月,巡抚陶模提出了十三点变法建议;就连被称作“老顽固”的大学士徐桐也上奏对闲员“痛加删汰”。这表明当时()
A.变法诉求日趋强烈B.革命形势逐渐成熟
C.阶级矛盾渐趋激化D.革命思想逐步形成
6.「2025广东广州三中期中」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
7.「2023山东聊城中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8.与中国以往的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9.「2023四川遂宁中考」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 ”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1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B.陈独秀应蔡元培邀请,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C.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二、非选择题
11.「2023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写出材料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3)你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中能得到什么认识
(4)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大概念专项(一)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
1.8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中国现代化的起步”“中学不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 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的开端,B项符合题意。
2. A据题干关键信息“产生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等”“大多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等部门的领头人”,可知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现代化人才。故A 项符合题意。
3. A通过下表分析可知,本题选 A 项。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 项正确
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排除B项
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排除C项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排除D项
B据题干“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参与领导了戊戌变法。故选B项。
5. A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日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康有为、严复等呼吁变法救国,当时的一些封建官僚也主张变法,这说明变法诉求日趋强烈,A项正确。
6. D材料“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中的“解放”指的是思想的解放,故材料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促进了思想启蒙。
7. C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故选 C 项。
8. C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排除A、D;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辛亥革命与中国以往的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之处,C正确。故选C。
9. D根据题干“陈独秀”“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故D 项正确。
10.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评判,属于历史解释,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可排除。故选D项。
11.答案 (1)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
(2)学习西方技术一政治制度一思想文化。
(3)中国早期现代化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说明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深化对西方的认识;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屡遭挫折,充满了艰难和曲折,但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而奋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
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加快思想解放。
阐述:19世纪末,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希望通过戊戌变法改变政治体制,发展资本主义,这次变法虽然没有成功,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社会的这种进步又推动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探索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民主与科学思想。后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广泛传播,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正确的方向,最终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解析 (1)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98年的戊戌变法宣传的是维新思想,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据此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中的“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所学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即可。(3)本问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4)答案不唯一,根据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如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加快思想解放。结合所学进行阐述,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