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青春之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青春之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4 11:2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青春之光
课 标 分 解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什么: 深入理解课文中重要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的意义与作用,通过对词句的细致剖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与表达意图。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获取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怎么学: 通过反复通读课文,精读重要段落,深入思考词句含义,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作用,感悟作者情感。小组成员之间分享观点,针对疑难问题共同探讨、分析。 学到什么程度: 能够准确阐述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意图。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文章以黄文秀的事迹为蓝本,作者祝红蕾从“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我心中的长征”“仿佛她还在一样”三部分,描述了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到家乡百色,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脱贫,最终不幸殉职的过程,展现了她毕业后毅然回乡工作,主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扶贫事业奉献青春的精神,传达出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等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多种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 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所体现的精神,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青春价值观。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语文阅读能力,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但理解《青春之光》中细腻情感、深刻主题和独特写作手法存在难度。此时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青春故事感兴趣,不过分析复杂情感和主题有困难,需借助直观资料及自身经历来领会青春内涵和价值。
单 元 学习目标 1.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理解不同时代之间中华美德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对道德修养更高境界的追求,自觉践行中华美德 2.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并加以精读;灵活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等有自己的心得。 4.学习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的,在写作实践中尝试运用。
课 时 学习目标 1. 体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深入理解黄文秀的人物形象。 2. 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文中务实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 3. 通过朗读赏析将文本所传达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认知,树立正确的青春价值观 。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活动及评价 设计意图 落实素养
导入 活动1 “黄文秀说” 活动2 “村民们说” 活动3 “父亲说” 活动4 “我们说” 课堂小结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黄文秀的故事,初步感受到了她青春的力量。她的青春,就像一束光,照亮了百坭村的脱贫之路。今天,让我们继续深入探寻这束“青春之光”,从更多人的话语和视角中,去读懂黄文秀,读懂青春的意义。 同学们,请再次翻开课本,认真阅读《青春之光》这篇文章,仔细勾画文中黄文秀驻村日记中的句子,并按照行文顺序标上序号。给大家3分钟时间,开始吧。 好啦,相信大家都已经完成了。现在,谁愿意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请按照“她说:……”的形式朗读出来。 大家读得都非常认真。我们来想一想,从这些话语中,你能感受到黄文秀怎样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呢?请大家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好,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到位。 (从“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我们能感受到她坚定的回乡建设家乡的信念;从“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体会到她工作中的委屈和困惑,但这也更凸显出她坚持下去的不易;而“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则展现出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决心。这些话语,让黄文秀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也让我们看到了她伟大的精神品质。) 黄文秀在百坭村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接下来,请大家再次阅读文章,勾画文中村民们对黄文秀说的话语,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诵出来。 哪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一下你找到的村民的话语? 同学们,村民们的这些话语,虽然简单质朴,但却蕴含着对黄文秀深深的情感。大家思考一下,你从村民的话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黄文秀? 黄文秀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教家风。下面我们进入活动3“父亲说”。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父亲谢绝慰问金时的话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从父亲的话语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家教家风?这种家教家风对黄文秀的精神品质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请大家先自己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 好,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大家理解得很深刻。父亲的言行传递出正直、自强、不贪图钱财的家风,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黄文秀才养成了坚韧、奉献、有责任感的精神品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黄文秀父亲接受采访时的视频镜头,相信大家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播放视频) 视频中父亲的话语和神情,让我们更加感动。黄文秀的精神,不仅来自她自身的努力,也源于家庭的熏陶。这告诉我们,良好的家教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文秀虽然离开了,但她的形象和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现在,请大家根据文本,以“忘不了你……”的句式说话,可以是外貌、神态、服装等细节描写,也可以是对黄文秀形象的概括性叙述,还可以是自己创造性的评价。大家先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给大家5分钟时间。(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时间到啦,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写的内容? 同学们写得都非常精彩,从大家的话语中,老师能感受到黄文秀的精神已经深深打动了你们。这些话语,也是我们对黄文秀最好的敬意和纪念。 当今社会中像她一样以行动诠释“青春之光”的人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校本教材,结合教材,谈谈在当今社会中,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要如何做?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黄文秀说”“村民们说”“父亲说”“我们说”这四个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深入了解了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品质。我们体会到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达效果,也感受到了家教家风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黄文秀用她短暂而又璀璨的青春,诠释了责任、奉献和担当。希望同学们能以她为榜样,在自己的青春岁月里,努力奋斗,让自己的青春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通过简洁的回顾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快速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勾画、朗读和分析黄文秀的话语,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思维碰撞。 通过朗读村民的话语,让学生直观感受侧面描写的作用,深入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父亲的话语和观看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家教家风对人物精神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让学生体会到文化传承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通过“我们说”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将对黄文秀的理解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一步深化对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青春价值的思考,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和情感价值的理解与记忆,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青春价值观。
作 业 内 容 质 量 评 价 设计意图 落实素养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组委会给黄文秀的颁奖词是:"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了解了黄文秀的相关事迹,你会给她怎样的评价呢?请你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评价语。 结合所学内容,采访身边一位“平凡奉献者”,撰写微型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