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5-2026 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5:B A A C B
6-10:B D C D A
11-15:D A D A C
16: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14 分)
(1)史实:春秋时期县制萌芽;战国时期郡县两级制产生;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汉代郡成为正式地方行政区,郡县三级制(州郡县)长期存在。(4 分)
(2)变化趋势: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增多;行政区域划分更细化;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6
分)
不同结果:唐代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引发“安史之乱”,削弱中央集权,唐朝由盛转衰;宋代地
方行政区划调整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造成地方积弱。(4 分)
18.(12 分)
(1)原因: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和种植园为棉纺织业提供了原料和市场;棉纺织业是英国重
要的手工业部门,生产技术和组织形式先进;英国毛纺织业对棉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刺激。(6
分)
(2)意义:使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大增,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与发展,推动英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了英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6 分)
19.(12 分)
小短文:西方现代化发展伴随着殖民扩张与暴力。资产阶级为开拓世界市场,通过暴力使东
方从属于西方,将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种现代化是建立在对其他民族压迫
和剥削基础上的,充满了血腥与不公,并非依靠思想、价值或宗教优势,而是凭借暴力优势
实现的。(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12 分)
20.(14 分)
(1)直接后果: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士兵心理创伤普遍,社会心理受深刻
冲击。(4 分)
(2)主要因素: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严厉惩罚基础上的,内部矛盾重重;1929 -
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德、日等国法西斯势力崛起,不断挑战凡尔赛体系。(6 分)
(3)政治格局变动: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打破,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经济格局变动:
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4 分)15.下表展示了二战后初期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情况。这些斗争
过多,便设“道”,全国分十道,每道派出采访使,为代表中央的具
时间
概况
有怀抚监察职能的官颈,后增至十五道。景云二年,唐政府正式
置节度使,集军、政,财、监察权于一身…特别是边境斋镇,拥
1945年10月
许多城市爆发“保卫东南亚日”活动,要求英国立甲从
印巴等网撤军
兵自重,成专一方。由此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平定后,唐朝
爆发了抗议英国殖见当局对”度国民军”车官审讯的
1945年11月
出现旖镇割据。黄果起义之后,唐朝彻底失去了对藩镇的拉制,
群众运动
已经名存实亡。
孟买训练营的印度水兵为反对英国军官的种族歧视举
材料三
1916年2月
行起义,后来,全部印度海军人员加人斗争,并得到了
宋代地方行政组织分路、州、县三城,同时另有府、军、监等
孟买工人和学生的支持
机构。宋仁宗时全国有州府、军,监一级政区二百二十二个
A.延续了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
《宋史·职官志》说:“宋初革五季(五代)之患,诏各镇节度会于
B.促使亚洲各国走向联合
京师,赐第(宅)以留之。分命文臣出守列那”,宋还在行政首长
C.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之外又增设“通判”一职。规定凡州府文件,必须经通判连署之
D.埋下了印巴分治的伏笔
后方能有效。宋还在州一级设“监当”一职,制街知州或知府的
16.自1966年以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完成了11项公约的
财政权。宋代的这些政治措施,虽然能防范地方造反或违抗中
草拟工作,涉及争议解决、国际合同、电子商务等领域。此外,它
央,但其弊端也很明显,便是造成内重外轻。
还制定多项示范法、立法指南与其他法律建议案文,汇编出版判
一以上材料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
例法和统一商法方面的最新资料,向有关国家提供法律改革方
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千弱枝传统的形成》
面的技术援助,组织召开统一商法方面的区域性和全国性研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至南北朝时朔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演变
会。这反映出联合国
的史实。(4分)
A成功地解决了国际经济纠纷
(2)根据材料二、三,简析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并
B.推动了国际法的编撰与演进
分析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所产生的不同结果。(10分)
C.促进了各国法律体系的完善
D.有利于构建区域经济集团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泰、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
材料一
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
随着“地理大发现”英国在北美的大量殖民和北美种植国的
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
拓展,美洲成为棉织品的斯市场。与光同时,欧洲殖民者用棉布
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那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
等生活用品到非洲交换黑奴。当时,棉纺手工业是印度最重要
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
的工业生产部门,它不仅在生产规模、生产技术、部门分工和经
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
济组织形式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而且大量向世界
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市场倾销并享有很高的声誉。这对于18世纪的英国来说是不
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
能容忍的。因为毛纺织业是英国传统的民族工业,大部分毛织
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品是出口的,印度棉织品对世界市场的占领就意味着英国毛纺
一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织品市场的丧失。由此,自18世纪60年代起,工业革命首先在
材料二
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展开。
唐立国之初即改郡为州。贞观元年,鉴于州地域太小,数量
—摘编自草翠柏(英国工业苹命为什么从棉纺织业开始】
【高二大联考·历史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