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4 13:54:12

文档简介

吉林一中23级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学科(平行班)
2
一、单进题(共32道,每道1.5分,共48分)
9
】.在距今的6500年的浙江湖州马家族文化中期的一处遗址中,考古学家在建筑遗存的周围发现了九条人
6
工开凿的排水沟、两条饮水沟渠,还发现了一批石器,其中以用于秋削的锛和穿孔希最具特征。这可用以
4
说明当时(
23
,南方生产生活的发展状况
B.小农经济的形成
0
03度
苏州
作同
6例
定周
联到大登所
C.韩耕细作的农业技术特色
D.阶级分化的出现
园A观十三年(639年)团天玄无界1742具)口元和年周(806-20年】
2.直至公元前4世纪,很多诸使国还存在着封色制度,但同过去的采邑制有很大不同,封君在其封土内,
人。安史之乱导致中原经济朔资
3。器镇割据严五戚形中央奥权
仅有衣食租税之权,而没有治民之权,实质上已只成为国君优厚大臣和宗室等变相的俸禄。这一变化
C。园家财政对南方的依赖加深
A。南北经济发展趋距持扩大
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
7.朝印刷业十分发达。国子监刻的书称为省本,民间书坊刻的书凳为坊本。士钟家宽刻印的书筋称为
A亲法喇度的日趋削期
B.分封制度发生变异
私刻本。当时坊刻书中以浙江最好。称浙本,四川次之,称蜀本。造纸术的提高也助龙了刻书风尚的
C.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
D.官做政治逐步确立
流行。社会上流行刻书的风气反映出()
3.东汉中期以后,一些意强大姓逐渐形成血缘、经济和精神上相互团结的宗族共同体。而且,宗法意识
人技术进步促进了文化繁荣
B.文人士大夫阶层开始邮起
从近亲向所调的门生故吏、朋友和乡党辐射,形成更大的“拟宗族”的宗族集团。据此可知,东汉中后期
C私人办学的风气十分盛行
D.宋代的思想控制比较宽松
:.李缘主张字宙的万物是由天地的阴阳二气所生。至夫之指出,天地同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
A.中央集权强化
B.阶层流动加快C.地方经济繁荣无.政治生态异化
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李贽和王夫之的这些观点()
4.司马炎代魏建晋后,将孝道提升至治国策略的核心地位。他本人为司马昭服丧三年,并允许官员为父
A动摇了官方哲学的统治地位
B.标志着古代唯物主义的诞生
母守孝三年:他颁布的“六大条举才”中“孝敏尽礼”被列为核心。这些做法意在()
(指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D.否定了程朱理学的天理现
A.推动社会道德的复兴与重建
B。变革官吏选任制度
9176-1879年,华北地区操发特大早灾,服灾加剧了政府财政负担。权衡之下,濟廷在西征断疆的军
C.通过窗家伦理强化统治秋序
D。削弱门阀士族势力
衔未动分毫的情况下,大大缩减洋务拨款以赈济灾荒,禅务事业因而急转直下。据此可知,当时(
A.数灾方式存在着严重缺陷
5。唐代改变由御史台长官选任御史的做法,御史由吏部选派或由皇帝亲自任命。御史除监察职能外,还
B.边疆危机冲击政府财政体系
C.现代化推进缺乏制度保障
有一定的司法审判权。遇有特别重大案件时,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为三司
D.灾荒导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推事。唐朝的这些做法()
1C.梁启超在《论李鸿章之位置》中写到,“故自成丰以前,将相要职、汉人从无居之者。及洪杨之发
人保证了政权在国家律令法典范田内正常运行
B有利于御史能够独立行使弹劾权
也,旗人赛尚阿、琦善皆以大学士为饮差大臣,案八旗棘兵以远征。迁延失机,令敌坐大,至是始
C使御史制的皇权和督查百官的宗怡发生变化
D标志著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成熟
旗兵之不可用,而委任汉人之机,乃发于是矣”。文章中梁启超指出了(
。下表为唐代不同时期部分州府的赋税数据(单位:万贯)。据此可知唐代()
A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地方督抚势力崛起
B.洪秀全和杨秀清反清斗争的历史功绩
第1项共5页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 2025-2026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
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 32 道,每道 1.5 分,共 48 分)
1-5:A B D C B
6-10:C A D B A
11-15:D C B C B
16-20:D A A D D
21-25:D A A D C
26-30:C B C A C
31-32:A B
二、材料题(共 3 道,共 52 分)
33.(25 分)
(1)制度政策:在东北地区设将军辖区;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在伊斯兰教地区实行政教分离;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在西藏设办事大臣与地方首领共
同治理。(8 分)
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注重军事管理;加强中央集权。(5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2)主要举措:建立统一的政权组织到边疆基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开展民族地区社会
治理;进行社会改革;向边疆移民;安排“三线建设”项目 。(6 分)
意义:保障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了
边疆与内地的差距;巩固了国家统一。(6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34.(15 分)
(1)特点:自发形成;自治性强;以培养博学者为目标;受城市和行会组织发展影响;数
量逐渐增多 。(6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2)积极影响:推动了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城市发展;为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基础;推动了文化传承与创新。(9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35.(12 分)
(示例)
论题:欧洲文明扩张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凭借航海技术和军事力量,开展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
率先在美洲、亚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掠夺资源,传播欧洲文化和宗教。随后,英国、法国、
荷兰等国也加入殖民行列。这一过程中,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传播到
世界各地,如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带去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冲击了印度
传统社会结构。同时,欧洲从世界各地获取了丰富的原料和市场,促进了自身经济发展和工
业革命的兴起。而且,欧洲文明扩张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
等作物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
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总之,欧洲文明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
交流,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晰即可得分,从其他浪潮或整体文明兴起角度论
述合理也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