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美丽的画框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 “美丽的画框” 为核心,引导二年级学生探索画框的制作与美化。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对身边的材料有一定的认知和操作兴趣。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画框、分析其特点、利用身边材料制作并装饰画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画框的功能与美感,掌握简单的画框制作步骤,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意思维,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提升对生活中艺术元素的感知能力。
学习目标
1. 文化理解:了解画框不仅能保护画作,还能为画作增添美感的功能,知道画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画框与生活艺术的联系。
2. 艺术表现:认识画框的基本结构,能运用身边常见材料(如木条、卡纸、瓶盖等)制作简单的画框,尝试用装饰元素(如贴纸、颜料等)美化画框。
3. 创意实践:结合自己的想法,选择不同材料设计并制作具有个性的画框,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 审美感知:感受不同风格画框的美感,体会画框与画作搭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提升对美术作品整体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画框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身边材料按照制作步骤制作简单的画框,并能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画作特点或自己的创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装饰方式,使画框与装饰协调统一,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感。
教学准备
1. 教具:各种不同风格的画框实物及图片(如木质简约画框、塑料卡通画框、自制创意画框等);制作画框的材料(木条、底板、胶水、剪刀、各种装饰材料如贴纸、彩绳、亮片等);画框制作步骤的示意图或短视频。
2. 学具:每人准备底板(如硬纸板)、小木条(或替代品如雪糕棒)、胶水、剪刀(教师协助使用)、自己喜欢的装饰材料(如彩色卡纸、瓶盖、碎布等)、一张自己的小画作(提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各种画框实物和图片,提问:“同学们,这些是什么呀?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呢?它们看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出主题:“这些能装下我们画作的东西就是画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美丽的画框。”
观察画框实物和图片,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见过的画框及其特点,对画框产生兴趣。
通过直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画框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
认识画框的功能和特点:
展示有画框和无画框的同一幅画,提问:“大家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有画框的画给你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理解画框保护画作和增添美感的功能。
再展示不同特点的画框,如不同材质、不同装饰的画框,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讲解画框的基本结构:
结合画框实物,简单介绍画框的边框、底板等基本结构。
介绍制作画框的材料:
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画框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准备的材料,如木条、硬纸板、雪糕棒等,并说明这些材料的可用性。
演示画框的制作步骤:
结合制作步骤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解:
第一步,在底板上粘上木条作为边框的基础;
第二步,叠加木条,强调竖向木条要粘在横向木条上,而不是底板上;
第三步,在做好的外框上添加自己喜欢的装饰,如贴上贴纸、系上彩绳等;
第四步,将自己的小画作插入画框中。
引导装饰创意:
展示一些装饰精美的画框范例,提问:“这些画框用了什么装饰?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装饰自己的画框呢?”
观察有画框和无画框的画作,说出两者的不同和有画框的画带来的感觉,理解画框的功能;观察不同画框,说出其特点。
认真听老师讲解,认识画框的基本结构。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可以用来制作画框的材料。
仔细观看老师的演示,记住画框的制作步骤。
观察范例,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装饰想法。
通过对比和提问,让学生理解画框的功能和特点;清晰的结构讲解和步骤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制作画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装饰创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按照我们刚才学的步骤,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画框,然后把你的小画作装进去。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进行装饰哦。”
巡视指导:
对制作边框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在底板上画出边框的位置,再沿着线条粘木条。”
对装饰没有思路的学生:“可以看看自己的画作是什么风格的,用和它搭配的颜色或图案来装饰画框。”
学生开始动手制作画框,按照步骤粘贴边框、进行装饰,遇到问题时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交流。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画框的制作和装饰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课堂展示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画框,引导介绍:“你的画框用了什么材料制作的?是怎么装饰的?你觉得你的画框和画作搭配起来好看吗?”
组织互评,提供句式:“我喜欢你的画框,因为它的______(材料 / 装饰)很有创意。”
拿着自己的画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创意,认真倾听他人的介绍并尝试进行互评。
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通过互评相互学习,提升审美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今天我们都学会了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美丽的画框,大家的画框都很有创意,不仅能保护自己的画作,还让画作变得更漂亮了。”
表扬亮点:“有的同学用了特别的材料制作画框,很有想法;有的同学装饰得很精致,和画作很搭配,都非常棒!”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看着自己制作的画框,感受成功的喜悦。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手工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拓展提高
展示用画框布置的班级小画廊图片,说:“我们可以把大家制作的画框都挂起来,布置成一个班级小画廊。回家后,大家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再制作一个画框,送给爸爸妈妈作为礼物哦。”
观察班级小画廊图片,兴奋地讨论布置画廊的想法,记住回家后的任务。
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板书设计
美丽的画框
功能:保护画作、增添美感
材料:木条、硬纸板、雪糕棒、瓶盖等
制作步骤:粘木条(底板上粘基础边框→叠加木条)→装饰外框→插入作品
作品展示区(预留)
教学反思
本次《美丽的画框》教学中,学生对制作画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能够按照步骤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简单的画框,并进行一定的装饰。在认识画框功能和特点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在粘贴木条时不够牢固,容易松动;少数学生在装饰画框时,没有考虑到与画作的搭配,显得杂乱;还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稍弱,制作速度较慢。
后续教学需优化:提前准备一些辅助粘贴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固定木条;在引导装饰创意时,多提供一些画框与画作搭配的范例,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装饰;增加一些简单的手工操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多给予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和指导,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