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东南西北”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东南西北”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9-24 14:4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东南西北”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传统折纸游戏 “东南西北” 为载体,引导二年级学生在折叠、装饰、创新的过程中感受手工艺术的乐趣。结合二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初步发展、对游戏化学习兴趣浓厚的特点,通过观察范例、分步折叠、创意装饰、玩法拓展等活动,让学生掌握 “东南西北” 的基础折法,体会折纸的对称美与造型变化,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意思维。教学中渗透传统民间游戏与美术创作的关联,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创,为后续手工创作积累基础技能与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 1. 文化理解:了解 “东南西北” 是传统民间折纸游戏,知道它在儿童游戏文化中的常见性,感受传统游戏与手工艺术的结合。
2. 艺术表现:掌握 “东南西北” 的基础折叠步骤(折 “X” 形折痕、四角向中心折等),能使用彩笔、贴纸等材料进行简单装饰。
3. 创意实践:尝试通过拼贴、添画等方法改造 “东南西北”,设计新玩法(如猜谜、天气预测),培养创新思维。
4. 审美感知:感受折纸的对称造型美,欣赏不同装饰风格的 “东南西北”,体会手工创作的趣味与美感。
教学重点 掌握 “东南西北” 的基础折叠步骤,能独立完成折纸造型,并进行简单装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拼贴、添画等方法创新 “东南西北” 的玩法,将创意想法转化为具体的手工改造。
教学准备 1. 教具:彩色正方形卡纸(多种颜色、尺寸)、“东南西北” 成品范例(基础款、拼贴款、添画款)、折叠步骤分解图(放大版)、彩笔、剪刀、胶水、贴纸;多媒体课件(含折叠动态演示视频)。
2. 学具:每人 2-3 张正方形彩纸(15cm×15cm 为宜)、彩笔、剪刀(教师辅助使用)、胶水、贴纸(自愿携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
出示 “东南西北” 成品,边操作边说:“小朋友们看,这是老师小时候玩的玩具,它有四个面,分别写着东南西北,猜猜它叫什么?”(引导说出 “东南西北”)
演示玩法:“老师把手指套进去,撑开它,就能变出不同的图案哦!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 观察教师演示,兴奋地猜测玩具名称,积极回应 “想”,对 “东南西北” 产生好奇心。 通过熟悉的童年游戏引发共鸣,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动手欲望,符合二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
讲授新课 认识 “东南西北”
展示不同装饰风格的 “东南西北”(如卡通图案款、动物形象款),提问:“这些‘东南西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正方形折纸、能开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图案、颜色不同)”
讲解折叠步骤
播放折叠动态视频,结合步骤分解图分步讲解:
第一步:“像折手帕一样,把正方形纸对角折,压出‘X’形折痕,就像给纸画了个十字魔法线。”(教师同步示范,强调对齐边角)
第二步:“把四个角像小帽子一样往中心的十字点折,变成一个小正方形,注意每个角都要贴紧中心哦。”
第三步:“把纸翻个身,像刚才一样,再把四个角往中心折一次,现在它是不是更小巧了?”
第四步:“轻轻拉开四个角,像开花一样,再把手指从下面插进去,它就变成能活动的‘东南西北’啦!”
示范装饰方法
“折好后,我们可以给它穿漂亮衣服哦!比如用彩笔画上小太阳、小花,或者贴上贴纸,还能把多个‘东南西北’粘在一起,变成会讲故事的组合玩具。”(展示添画和拼贴的范例) 观察范例,对比发现 “东南西北” 的共性与差异,举手回答:“都能打开,图案不一样”
跟着教师的示范和视频,一步步折叠:先对角折出 “X” 形折痕,再将四角向中心折,认真压平折痕,遇到困难时举手请教。
观察装饰范例,小声讨论自己想画的图案(如 “我想画小兔子”“我要贴星星贴纸”)。 通过对比观察培养观察力,分步讲解结合 “魔法线”“小帽子” 等童趣语言,降低理解难度;动态视频和教师示范帮助学生直观掌握折叠技巧,装饰范例启发创意灵感。
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
“请小朋友们先用彩纸折出一个‘东南西北’,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它。可以画动物、水果,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试试把两个‘东南西北’拼在一起,想想它能玩猜谜、说天气的游戏吗?”
巡视指导
对折叠困难的学生:“看看老师的步骤图,先找到十字折痕,再把角对准中心慢慢折。”
对装饰单一的学生:“要不要给它加上眼睛和嘴巴?让它变成会说话的‘东南西北’。”
鼓励学生尝试组合:“把你的和同桌的粘在一起,是不是像一座小房子?” 独立完成折叠,遇到折痕不明显时用手指反复压平,完成后开始装饰:有的画卡通笑脸,有的贴贴纸,有的和同桌合作拼贴。
遇到问题主动举手,根据老师的提示调整,兴奋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创意(如 “老师你看,我把它变成了熊猫的样子”)。 任务分层兼顾基础与创新,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折叠和创意难题,鼓励合作培养团队意识,符合二年级学生乐于互动的特点。
课堂展示 作品展示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 “东南西北”,引导介绍:“你的‘东南西北’上画了什么?它能玩什么新游戏?”
互动游戏
组织学生用自己的作品玩 “猜图案” 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操作‘东南西北’,另一个小朋友猜打开后是什么图案,看看谁的玩具最有趣。” 上台展示作品,大声介绍:“我画了春夏秋冬,打开能看季节变化”“我和小明把两个粘在一起,能玩猜谜游戏”
积极参与互动游戏,在玩乐中欣赏他人作品,为同学的创意鼓掌。 提供展示平台增强自信心,互动游戏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同时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创意,巩固 “玩中学” 的理念。
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
“今天我们学会了折‘东南西北’,还给它加了漂亮的装饰,有的小朋友还发明了新玩法,你们真棒!它不仅是玩具,也是我们用双手做出来的艺术品哦。”
表扬亮点
“有的小朋友折得特别整齐,折痕像小尺子一样直;有的小朋友创意十足,把它变成了会讲故事的玩具,老师为你们点赞!” 回顾自己的制作过程,看着作品露出成就感,记住 “东南西北” 是手工艺术品。 梳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肯定学生的努力与创意,强化手工创作的价值感,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拓展提高 拓展思路
展示 “东南西北” 的进阶玩法:“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更大的‘东南西北’,在上面写上家人的名字,玩‘找家人’游戏;还能给它穿上会变色的衣服(用蜡笔和水彩做油水分离画)。”
布置作业
“把今天做的‘东南西北’教给弟弟妹妹,明天带一个新创意的版本来,我们比一比谁的想法最奇妙。” 兴奋地讨论回家要做的新玩法,记住作业任务,期待明天的分享。 将课堂学习延伸到家庭生活,鼓励学生传承游戏与手工技能,进一步激发持续创作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
折叠步骤:
1. 折 “X” 形折痕
2. 四角向中心折(正面)
3. 四角向中心折(反面)
4. 拉开四角,插手指
创意方法:添画、拼贴
作品展示区(贴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学生对 “东南西北” 这一传统游戏表现出极高兴趣,多数能跟随步骤完成基础折叠,折痕的整齐度较预期好。装饰环节中,学生的创意丰富,有画动植物的,有写简单文字的,部分学生还尝试了拼贴组合,体现了良好的创意思维。
但存在不足:少数学生在第二步折角时难以对准中心,导致成品不对称;个别学生装饰时过于随意,缺乏美感;对 “玩法创新” 的理解较浅,多停留在表面装饰。
后续教学需优化:提前准备带中心点标记的彩纸,帮助学生对齐折角;增加装饰范例的多样性(如对称图案、故事性画面),引导学生有规划地创作;通过具体案例(如 “猜谜怎么写”“天气怎么画”)启发玩法创新,让创意更贴近实际游戏需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