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第二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单元检测·提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4年8月18日,浙江大学新生报到,浙大拿出师生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狗帮新生们拿行李。机器狗不仅走得快还能表演后空翻等特技动作。对于机器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听懂”指令所以是生物
B.有“脸部”表情所以是生物
C.没有喜怒哀乐所以是非生物
D.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是非生物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能“听懂”指令、有“脸部”表情都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没有喜怒哀乐与是不是生物无关。机器人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因此不属于生物。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学说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对于细胞的研究已经完善,不需要深入研究
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分析】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建立者是德国的两位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他们指出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详解】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实为细胞壁),他并没有发现完整的细胞,故A错误。
B.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B错误。
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对植物和动物细胞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他们提出了著名的细胞学说。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可以利用细胞学相关知识造福于人类,故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显微镜(如图所示)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看结构③
B.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图中的④和⑦
C.调节图中结构①,可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D.选择图中5×和10×的镜头可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答案】D
【分析】图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③是目镜、④是转换器、⑤是物镜、⑥是遮光器、⑦是反光镜。
【详解】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⑤物镜,以避免压坏装片或损坏物镜,A错误。
B.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⑥遮光器和⑦反光镜,B错误。
C.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调节②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C错误。
D.选择放大倍数较小的目镜(5×)和物镜(10×),可以看到较多的细胞数目,因为视野变大,D正确。
故选D。
4.如图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③②④①
【答案】D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图中①染色、②取材、③滴生理盐水、④盖盖玻片,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②④①。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与图中序号相对应的结构名称及功能不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细胞膜,具有支撑细胞的作用
B.④表示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C.⑥表示液泡,内有细胞液
D.③表示叶绿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
【答案】A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线粒体、⑥液泡。
【详解】A.②表示细胞膜,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A错误。
B.④表示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正确。
C.⑥表示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C正确。
D.③表示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D正确。
故选A。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述了苔藓等植物大量繁殖形成的自然景观,下面是观察葫芦藓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校园墙角向阳背风处可采集到葫芦藓
B.葫芦藓的花虽小,但具有花的结构和功能
C.葫芦藓的孢蒴里含有生殖细胞孢子
D.葫芦藓像肾蕨一样有根茎叶营养器官
【答案】C
【分析】苔藓植物主要特征:一般具有茎和叶,无输导组织;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叶只有一层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详解】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宜生活在阴湿的陆地,如墙壁的背阴处,树木的背阴处等,A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只具有茎和叶,没有花,B错误。
C.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C正确。
D.葫芦藓只具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D错误。
故选C。
7.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阴影部分可以表示( )
A.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有脊椎骨
【答案】D
【分析】(1)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图示阴影部分表示青蛙(两栖动物)、鲤鱼(鱼类)、猪(哺乳动物)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
【详解】A.猪体温恒定,青蛙、鲤鱼体温不恒定,A不符合题意。
B.青蛙、猪用肺呼吸,鲤鱼用鳃呼吸,B不符合题意。
C.猪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鲤鱼与青蛙都是卵生,C不符合题意。
D.青蛙、鲤鱼、猪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8.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国境内野生虎生存状况持续改善。中国境内主要生活着东北虎和孟加拉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至50只。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分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肉目不是最高的分类级别
B.猫和虎的亲缘关系比虎和豹的亲缘关系更近
C.建立东北虎豹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保护生物栖息地
D.东北虎和孟加拉虎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B
【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A.在生物分类学中,食肉目是动物分类的一个层级,它位于界、门、纲、目、科、属、种这一分类体系中的“目”这一层级,显然不是最高的分类级别,A正确。
B.根据图示,猫和虎都属于猫科,而虎与豹同属于豹属,因此虎和豹的亲缘关系更近,B错误。
C.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动物的栖息地,C正确。
D.东北虎和孟加拉虎都属于虎这一物种下的不同亚种,D正确。
故选B。
9.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最主要的就是食物关系,食物关系又可以用食物链来表示。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是( )
A.青草蚱蜢蛙蛇 B.蛇蛙蚱蜢青草
C.阳光青草蚱蜢蛙蛇 D.蟋蟀蛙蛇
【答案】A
【分析】食物链书写的原则: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详解】A.“青草→蚱蜢→蛙→蛇”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它表示了青草被蚱蜢食用,蚱蜢被蛙捕食,蛙又被蛇捕食的食物关系,A正确。
B.“蛇→蛙→蚱蜢→青草”中的箭头方向错误,且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青草),而不是消费者(蛇),B错误。
C.“阳光→青草→蚱蜢→蛙→蛇”中包含了非生物成分(阳光),而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些生物成分,C错误。
D.“蟋蟀→蛙→蛇”的起点不是生产者,而是消费者(蟋蟀),因此也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错误。
故选A。
10.制作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合理的是( )
A.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清水
B.粗准焦螺旋②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小光圈
D.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答案】D
【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吸。(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3)可以调节镜筒高低的有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4)图中:①生理盐水、②粗准焦螺旋、③遮光器、④气泡。
【详解】A.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生理盐水,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口腔细胞正常的形态特征,A错误。
B.粗准焦螺旋②能让显微镜镜筒快速地上下移动,较大范围地调整观察物像的适当距离,能进行一般调节,但不能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B错误。
C.视野太暗时,应该使用遮光器③中的大光圈,C错误。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目的是防止气泡产生,因此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11.盐碱地上长出高质量“小冰麦”。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如图野生冰草细胞内的哪个结构进行操作?( )
A.A B.B C.C D.D
【答案】B
【分析】图中所示结构名称为: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壁、D细胞质。
【详解】A.A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不符合题意。
B.B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所以,“小冰麦”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细胞核进行操作的,B符合题意。
C.C是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C不符合题意。
D.D是细胞质,细胞质流动能加速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在自然界中,生物用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小科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表信息,对甲乙丙丁四种动物特点进行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种类 甲 乙 丙 丁
散热能力 较强 弱 强 较弱
A.甲和丁是哺乳动物 B.体重越大,散热能力越弱
C.乙动物最适合在沙漠生存 D.体温恒定的动物散热能力强
【答案】B
【分析】1.在体重、动物种类图中,动物的体重从小到大依次是:丙→甲→丁→乙。
2.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图中,丙体温较高、乙体温较低,两者的体温几乎不变,属于恒温动物;而甲和丁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属于变温动物。
【详解】A.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甲和丁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属于变温动物。而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变化,A错误。
B.观察图表可以发现,体重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丙→甲→丁→乙,而散热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是丙→甲→丁→乙(强→较强→较弱→弱)。可以看出体重与散热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向关系,即体重越大,散热能力越弱,B正确。
C.结合题图和上述分析“体重越大,散热能力越弱”可知,丙动物体重最小,而散热能力强,比乙更适合在沙漠生存,C错误。
D.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丙和乙都属于恒温动物,但它们的散热能力是强、弱。可见,体温是否恒定与动物散热能力的强弱没有明显关系,D错误。
故选B。
13.如题图中鸟儿“求合租”的无奈之举,告诉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保护意识。
【详解】A.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意识,与题图不符,A不符合题意。
B.题图中的鸟儿“求合租”是因为其原本的栖息地被破坏,寻找栖息地受到了困扰;由此说明,保护动物的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以便动物能够生存、繁衍,B符合题意。
C.有害动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织部分,而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种类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与题图不符,C不符合题意。
D.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是防止外来物种缺少天敌,有利地保持生态平衡,与题图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生物可利用自身的体型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如形似树叶的叶 、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绿色的长蝎,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B.拟态、警戒色、保护色
C.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D.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答案】B
【分析】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①保护色指的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
②警戒色指的是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
③拟态指的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
【详解】形似树叶的叶 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
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
绿色的长蝎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小新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表皮细胞中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③洋葱内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无细胞,可尝试移动载玻片寻找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A
【分析】(1)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
【详解】①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因此,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①正确。
②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②正确。
③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透明,虽然是植物细胞但没有叶绿体,③错误。
④视野中无细胞,可尝试移动载玻片寻找,④正确。
⑤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光圈可以调节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当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选择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以便减少进入视野的光线,⑤正确。
⑥当显微镜放大倍数放大时,视野会变暗,视野中出现的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而当显微镜放大倍数小时,视野会亮些,视野中出现的细胞数目多,体积小,⑥错误。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9小题,每空1分,共38分)
16.茅膏菜是食虫植物中的一个大类,小科对这种植物很感兴趣,买来后细心照看,发现它一天天地长大了,从生物的基本特征来看,这是生物在 。为做实验,他给这盆茅膏菜进行左侧单侧光照,一月后,发现该植物的生长情况是向 弯曲生长;当有小虫子落到叶子上时,被它的“露珠”粘住,叶子很敏感,马上就会向下弯曲,将虫子紧紧包裹,粘在叶子上被消化吸收,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即具有 性。它还能产生后代,这是 。它与捕蝇草一样,能捕食昆虫,这是对缺氮环境的 。
【答案】 生长 左 应激 繁殖 适应
【分析】(1)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植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应激性。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会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使得背光一侧长得比向光一侧快,从而弯向光源生长。
【详解】小科发现茅膏菜一天天地长大了,从生物的基本特征来看,这是生物在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是植物应激性的一种。植物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弯曲向光源生长,所以一盆正常生长的含羞草左侧单侧光照,一月后,他发现该植物向左侧弯曲生长。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具有应激性。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它还能产生后代,这是生物的繁殖。它与捕蝇草一样,能捕食昆虫,这是对缺氮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其生存。
17.切西瓜、腌黄瓜时,都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汁水渗出。这些汁水来自细胞结构的 ;植物没有骨骼却能挺立,这与植物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一些植物的细胞质内还有 ,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答案】 液泡 细胞壁 叶绿体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详解】西瓜和黄瓜的汁水主要是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液泡内含有大量的水分和溶解的物质。
植物细胞没有骨骼,但能保持挺立是因为植物细胞有坚硬的细胞壁,提供了结构支撑和形状固定。
一些植物细胞质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里面含有叶绿素,可以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18.镇海棘螈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一般栖息于沿海丘陵地区山脚旁以及阴暗潮湿土质松软的泥土或石隙中。镇海棘螈分布区狭窄,文献记载50年间共计发现50尾。其种群数量比大熊猫还少。请回答:蝾螈和青蛙一样都属于 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而成体主要的呼吸器官是 ,兼用 呼吸。
【答案】 两栖 鳃 肺 皮肤
【分析】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详解】蝾螈和青蛙都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活史通常包括水生和陆生两个阶段,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则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两栖动物的幼体(如蝌蚪)生活在水中,通过鳃进行呼吸。鳃是水生动物用来从水中获取氧气的器官;两栖动物的成体主要依靠肺进行呼吸。肺是陆生动物用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的器官;两栖动物的成体除了用肺呼吸外,还可以通过皮肤辅助呼吸。皮肤呼吸在两栖动物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湿润的环境中,皮肤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19.同学在实验室完成“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讨论和交流中,其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帮他们回答。
(1)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他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 。
(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他所制作的临时装片时,看到的细胞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该细胞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他应该向 方向移动装片。拨动物镜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观察,要调节[( )] 使物像更清晰。
(3)下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选用[( )]和物镜选用[( )]的组合,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为[( )](选填①-⑥数字)
【答案】 50 左上方 12 细准焦螺旋 ④ ① ⑥
【分析】观图可知: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解答即可。
【详解】(1)显微镜放大的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倍数乘积,故为5×10=50倍。
(2)图中1为目镜,2为镜筒,3为转换器,4为物镜,5为载物台,6为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细胞像位于左上方,由于显微镜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像,细胞实际位于右下方,需要将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即可到中央;细准焦螺旋的作用 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
(3)图中①和②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和④为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⑤离载玻片近,像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⑥为离载玻片远,像越清晰,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量越多,放大倍数越小,故选择④和①。
20.杨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1)杨梅树高大挺拔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填细胞结构名称);
(2)成熟的杨梅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受伤”,流出红色的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图甲细胞结构示意图中的 (填序号)。
【答案】 细胞壁 ①
【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③细胞膜、②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①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详解】(1)细胞壁具有支持作用,杨梅树高大挺拔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
(2)液泡中含有大量的细胞液,能够溶解多种物质,杨梅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受伤”,流出红色的汁液来自于①液泡。
21.全国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中国亿万观众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请将下列诗句中描述的主要植物类群及特征填入相应表格中。(填序号或字母)
序号 诗句 所属类群 植物特征
(1)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①藻类植物 ②苔藓植物 ③蕨类植物 ④裸子植物 ⑤被子植物
A.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
B.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根、茎、叶里都有输导组织
C.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能够产生种子,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
E.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答案】 ① C ④ D ③ B
【分析】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详解】(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的“绿”描述的是水中藻类的景象,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故对应①和C。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松”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但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故对应④和D。
(3)“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提到的“蕨”属于蕨类植物,其特征为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具有输导组织,故对应③和B。
22.2022年8月,永嘉山区连续两次出现中华穿山甲(如图)。
中华穿山甲体表覆盖着鳞甲,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主要以白蚁为食。它善于挖洞,视觉基本退化,主要依靠气味来寻找白蚁。而白蚁喜欢带腥味的液体,大多数白蚁巢位于地下且比较狭小。
(1)结合中华穿山甲的特征,推测出中华穿山甲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
(2)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将发现的野生穿山甲放归山林有助于保护生物的 。
(3)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下列中华穿山甲的结构特征有利于捕食白蚁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四肢带利爪 B.嗅觉敏锐 C.视觉退化 D.舌头细长 E.舌上带腥味粘液
【答案】(1)哺乳动物
(2)多样性
(3)ABDE
【详解】(1)根据中华穿山甲“胎生哺乳”的特征可知其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动物。
(2)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将发现的野生穿山甲放归山林,是为了保护穿山甲,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A.中华穿山甲以白蚁为食,四肢带利爪有助于它挖开白蚁洞穴,故A符合题意;
B.中华穿山甲依靠气味来寻找白蚁,嗅觉敏锐有助于它找到白蚁洞穴,故B符合题意;
C.视觉退化不利于它寻找白蚁,故C不符合题意;
D.大多数白蚁巢位于地下且比较狭小,中华穿山甲舌头细长有助于它的舌头伸入白蚁洞穴,故D符合题意;
E.白蚁喜欢带腥味的液体,中华穿山甲舌上带腥味黏液,有助于吸引白蚁,故E符合题意。
故选ABDE。
23.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磊借助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来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小磊在对光时,应选用 物镜(填序号),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少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2)小磊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要注视 。
(3)甲、乙两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小磊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调节光圈
d。转动物镜转换器 e。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f。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A.deca B.edca C.fdcb D.edcb
(4)小磊在视野乙中观察到细胞A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细胞A中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为 。
【答案】 ③ B 物镜 D 顺时针
【分析】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物镜上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因此题图中:①是低倍目镜、②是高倍目镜,③是低倍物镜、④是高倍物镜,⑤是低倍物镜与玻片的距离,⑥是高倍物镜与玻片的距离。甲是低倍视野,乙是高倍视野。
【详解】(1)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③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的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之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少;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所以,小磊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少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②④⑥。
故选B。
(2)小磊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
(3)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步骤: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图中细胞A的物像在视野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如要由视野甲(低倍视野)变为视野乙(高倍视野),小磊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e向左下方移动玻片→d转动转换器→c调节光圈→b转动细准焦螺旋。
故选D。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顺时针转动,旋转180度后还是顺时针方向。
24.如图所示为两种细胞结构示意图。
(1)其中可能是洋葱表皮细胞的图是 (填“甲”或“乙”);
(2)请用图中表示细胞结构的数字①~⑦填写下列空格:胡克在自制的显微镜中看到的细胞实际上是图中的 结构;
(3)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细胞的细胞液,它来自于 ,完整的番茄能存放较长的时间,而有破损的番茄则容易腐败,说明番茄表面有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它属于植物的 组织。
(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是 。
【答案】 甲 ① ⑤/液泡 保护 ④/细胞核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解答即可。
【详解】(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可能是洋葱表皮细胞的图。
(2)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并描述软木是由许多小室组成,状如蜂窝称之为“细胞”。实际上,胡克看到的是植物死细胞的①细胞壁。
(3)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细胞的细胞液,它来自于⑤液泡,完整的番茄能存放较长的时间,而有破损的番茄则容易腐败,说明番茄表面有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它属于植物的保护组织。
(4)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5.为了探究“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小金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分别放入加了烟草浸出液、洗衣液、洁厕灵的稀释液的培养皿中,放在适宜条件下孵化,定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方案
1 号培养皿 2 号培养皿 3 号培养皿
步骤一 各加入 1000mL 清水
步骤二 加入 10mL 烟草浸出液 加入 10mL 洗衣液 加入 10mL 洁厕灵
步骤三 各放入 50 粒大小类似的青蛙受精卵
步骤四 把 3 个培养皿都放在适宜环境中孵化
观察孵化数
如表。请根据小金的实验过程回答: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
(2)小萌在每个容器中放入 50 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5粒,目的是 。
(3)小萌的实验方案尚不完善,请指出实验设计的不足: 。
【答案】(1)污染物种类(或不同的未经处理的垃圾)
(2)避免偶然性(5粒青蛙卵存在较大的偶然性)
(3)缺少空白对照(缺少对照组)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因此,实验中的变量应当是代表不同生活垃圾污染物的物质,即烟草浸出液、洗衣液和洁厕灵稀释液,这些可以统称为污染物种类或不同的未经处理的垃圾。
(2)小萌在每个容器中放入5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5粒,这是为了增加实验的重复性和可靠性,避免由于偶然因素(如某几粒受精卵本身存在问题)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50粒受精卵相较于5粒,能更好地反映整体趋势,减少实验误差。
(3)小萌的实验方案虽然设置了三种不同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但缺少了对照组的设置。对照组是实验中未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其作用是提供一个基准线,以便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出实验变量的影响。在本实验中,应当设置一个只加入清水而不加入任何污染物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26.洋葱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滨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取用的是 (填“内表皮”或“外表皮”)。
(2)如图乙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丙变为视野丁,请选择出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填序号) 。
①向上移动玻片 ②向下移动玻片
③调节粗准焦螺旋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⑤转动转换器
(4)小滨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__。
A.装片没有压紧 B.反光镜位置改变
C.转换器发生偏转 D.光圈大小变化
【答案】(1)内表皮
(2)D
(3)②⑤④
(4)A
【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清水)、撕(内表皮)、展(用解剖针展开内表皮)、盖(用镊子盖盖玻片)、染(用碘液染色)、吸(用吸水纸)。
2.图丙中:低倍视野,气孔在视野的下方;图丁中,高倍视野,气孔在视野的中央。
【详解】(1)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这是因为被光线透过的材料,才能被观察到。所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撕取的应该是洋葱鳞片叶透明的内表皮。
(2)图乙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应该是先滴加清水(③);然后取材(④),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撕取一小块;接着展平(②),将取下的材料平铺在载玻片上;最后盖上盖玻片(①),避免细胞受到损伤并保持观察时的清晰度。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从低倍(丙)变为高倍(丁),并观察到气孔从视野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需要先向下移动玻片(因为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所以实际移动方向与观察方向相反),使气孔移动到低倍视野的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接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②⑤④。
(4)小滨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这最可能是因为装片没有压紧,发生了滑动,导致细胞图像在视野中消失,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小明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红墨水染色后发现细胞膜与细胞壁出现分离的现象,小明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用清水重新操作染色步骤后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接下来小明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操作步骤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记录“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60秒 58秒 25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在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细胞状态。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可能原因是 。
【答案】 溶液种类 AB 细胞失活或细胞已经死亡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详解】(1)从表格可知,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溶液种类的关系。
(2)A.根据表格可知,三种溶液分离的起止时间不同,所以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A正确。
B.根据表格可知,三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B正确。
C.根据表格可知,25%的食盐溶液的溶液中,并没有发生“复原”现象,所以该项观点错误,C错误。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25%的食盐溶液)细胞不能复原,可能原因是细胞失活或细胞已经死亡。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8.科学兴趣小组在“制作校园植物手册”的实践活动中,要求选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等五类植物中的4类编制手册和检索表。下表是小科制作的植物手册:
植物 葫芦藓 金毛狗蕨 红叶石楠 桂树
图谱
特征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 根和茎卧生,顶端生有叶、叶下有孢子囊 叶缘带锯齿,花多,果实呈黄红色 叶对生,花丝极短,果实呈紫黑色
植物种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1)手册中有一种植物在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容易找到,根据植物的习性推测,它是 。
(2)植物手册的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手册进行等级评定,并简述理由: 。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植物种类数量 包含4类植物 包含3类植物 包含2类植物
(3)如下图是兴趣小组对上述四种植物编制的检索表,请判断丙代表的植物是 。
1a无花……………………21b有花……………………32a无根……………………甲2b有根……………………乙3a叶缘带锯齿……………丙3b叶缘光滑平整…………丁
【答案】(1)苔藓植物
(2)合格,表中只有苔藓、蕨类和被子三类植物,或红叶石楠和桂树都是被子植物
(3)红叶石楠
【分析】(1)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逐级分类。
(2)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要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从这些器官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详解】(1)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常存在于阴暗潮湿并且没有严重污染的地方,因此手册中有一种植物在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容易找到,根据植物的习性推测,它属于苔藓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2)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金毛狗蕨属于蕨类植物;红叶石楠和桂树都具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一共包含3类植物,因此评价等级为合格。
(3)甲无花,表示葫芦藓、金毛狗蕨;乙有花、叶缘光滑平整,表示桂树;丙有花、叶缘带锯齿,表示红叶石楠。
29.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一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移动装片。
(3)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①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为了更好地模拟细胞膜的功能,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
②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二所示。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生理盐水
(2)左下方
(3) 网眼很小的细纱网;能够更好的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良好;结构不够完整,缺失细胞壁和线粒体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结构,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
【详解】(1)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生理盐水能够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避免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皱缩或膨胀。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体液近似,能更好地维持细胞的自然状态。
(2)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象可移动到视野中央。图一中,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3)①在模拟细胞膜功能时,为了更好地反映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更应该选择网眼很小的细纱网,因为它能够更好地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通过的功能。而透明塑料薄膜则无法模拟这种选择性透过的功能。
②根据图二所示的植物细胞模型,缺失了应有的细胞壁和线粒体,这使得模型的结构不够完整,具有两处缺失,所以评定为“良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第二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单元检测·提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4年8月18日,浙江大学新生报到,浙大拿出师生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狗帮新生们拿行李。机器狗不仅走得快还能表演后空翻等特技动作。对于机器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听懂”指令所以是生物
B.有“脸部”表情所以是生物
C.没有喜怒哀乐所以是非生物
D.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是非生物
2.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学说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对于细胞的研究已经完善,不需要深入研究
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下列关于显微镜(如图所示)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看结构③
B.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图中的④和⑦
C.调节图中结构①,可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D.选择图中5×和10×的镜头可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4.如图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③②④①
5.与图中序号相对应的结构名称及功能不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细胞膜,具有支撑细胞的作用
B.④表示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C.⑥表示液泡,内有细胞液
D.③表示叶绿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述了苔藓等植物大量繁殖形成的自然景观,下面是观察葫芦藓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校园墙角向阳背风处可采集到葫芦藓
B.葫芦藓的花虽小,但具有花的结构和功能
C.葫芦藓的孢蒴里含有生殖细胞孢子
D.葫芦藓像肾蕨一样有根茎叶营养器官
7.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阴影部分可以表示( )
A.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有脊椎骨
8.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国境内野生虎生存状况持续改善。中国境内主要生活着东北虎和孟加拉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至50只。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分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肉目不是最高的分类级别
B.猫和虎的亲缘关系比虎和豹的亲缘关系更近
C.建立东北虎豹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保护生物栖息地
D.东北虎和孟加拉虎属于同一物种
9.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最主要的就是食物关系,食物关系又可以用食物链来表示。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是( )
A.青草蚱蜢蛙蛇 B.蛇蛙蚱蜢青草
C.阳光青草蚱蜢蛙蛇 D.蟋蟀蛙蛇
10.制作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合理的是( )
A.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清水
B.粗准焦螺旋②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小光圈
D.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11.盐碱地上长出高质量“小冰麦”。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如图野生冰草细胞内的哪个结构进行操作?( )
A.A B.B C.C D.D
12.在自然界中,生物用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小科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表信息,对甲乙丙丁四种动物特点进行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种类 甲 乙 丙 丁
散热能力 较强 弱 强 较弱
A.甲和丁是哺乳动物 B.体重越大,散热能力越弱
C.乙动物最适合在沙漠生存 D.体温恒定的动物散热能力强
13.如题图中鸟儿“求合租”的无奈之举,告诉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14.生物可利用自身的体型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如形似树叶的叶 、带有毒毛色彩鲜艳的洋辣子、绿色的长蝎,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B.拟态、警戒色、保护色
C.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D.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15.小新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表皮细胞中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③洋葱内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无细胞,可尝试移动载玻片寻找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9小题,每空1分,共38分)
16.茅膏菜是食虫植物中的一个大类,小科对这种植物很感兴趣,买来后细心照看,发现它一天天地长大了,从生物的基本特征来看,这是生物在 。为做实验,他给这盆茅膏菜进行左侧单侧光照,一月后,发现该植物的生长情况是向 弯曲生长;当有小虫子落到叶子上时,被它的“露珠”粘住,叶子很敏感,马上就会向下弯曲,将虫子紧紧包裹,粘在叶子上被消化吸收,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即具有 性。它还能产生后代,这是 。它与捕蝇草一样,能捕食昆虫,这是对缺氮环境的 。
17.切西瓜、腌黄瓜时,都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汁水渗出。这些汁水来自细胞结构的 ;植物没有骨骼却能挺立,这与植物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一些植物的细胞质内还有 ,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镇海棘螈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一般栖息于沿海丘陵地区山脚旁以及阴暗潮湿土质松软的泥土或石隙中。镇海棘螈分布区狭窄,文献记载50年间共计发现50尾。其种群数量比大熊猫还少。请回答:蝾螈和青蛙一样都属于 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而成体主要的呼吸器官是 ,兼用 呼吸。
19.同学在实验室完成“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讨论和交流中,其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帮他们回答。
(1)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他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 。
(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他所制作的临时装片时,看到的细胞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该细胞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他应该向 方向移动装片。拨动物镜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观察,要调节[( )] 使物像更清晰。
(3)下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选用[( )]和物镜选用[( )]的组合,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为[( )](选填①-⑥数字)
20.杨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1)杨梅树高大挺拔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填细胞结构名称);
(2)成熟的杨梅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受伤”,流出红色的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图甲细胞结构示意图中的 (填序号)。
21.全国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中国亿万观众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请将下列诗句中描述的主要植物类群及特征填入相应表格中。(填序号或字母)
序号 诗句 所属类群 植物特征
(1)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①藻类植物 ②苔藓植物 ③蕨类植物 ④裸子植物 ⑤被子植物
A.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
B.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根、茎、叶里都有输导组织
C.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能够产生种子,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
E.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2.2022年8月,永嘉山区连续两次出现中华穿山甲(如图)。
中华穿山甲体表覆盖着鳞甲,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主要以白蚁为食。它善于挖洞,视觉基本退化,主要依靠气味来寻找白蚁。而白蚁喜欢带腥味的液体,大多数白蚁巢位于地下且比较狭小。
(1)结合中华穿山甲的特征,推测出中华穿山甲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
(2)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将发现的野生穿山甲放归山林有助于保护生物的 。
(3)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下列中华穿山甲的结构特征有利于捕食白蚁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四肢带利爪 B.嗅觉敏锐 C.视觉退化 D.舌头细长 E.舌上带腥味粘液
23.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磊借助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来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小磊在对光时,应选用 物镜(填序号),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少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2)小磊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要注视 。
(3)甲、乙两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小磊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调节光圈
d。转动物镜转换器 e。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f。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A.deca B.edca C.fdcb D.edcb
(4)小磊在视野乙中观察到细胞A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细胞A中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为 。
24.如图所示为两种细胞结构示意图。
(1)其中可能是洋葱表皮细胞的图是 (填“甲”或“乙”);
(2)请用图中表示细胞结构的数字①~⑦填写下列空格:胡克在自制的显微镜中看到的细胞实际上是图中的 结构;
(3)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细胞的细胞液,它来自于 ,完整的番茄能存放较长的时间,而有破损的番茄则容易腐败,说明番茄表面有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它属于植物的 组织。
(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是 。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5.为了探究“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小金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分别放入加了烟草浸出液、洗衣液、洁厕灵的稀释液的培养皿中,放在适宜条件下孵化,定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方案
1 号培养皿 2 号培养皿 3 号培养皿
步骤一 各加入 1000mL 清水
步骤二 加入 10mL 烟草浸出液 加入 10mL 洗衣液 加入 10mL 洁厕灵
步骤三 各放入 50 粒大小类似的青蛙受精卵
步骤四 把 3 个培养皿都放在适宜环境中孵化
观察孵化数
如表。请根据小金的实验过程回答: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
(2)小萌在每个容器中放入 50 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5粒,目的是 。
(3)小萌的实验方案尚不完善,请指出实验设计的不足: 。
26.洋葱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滨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取用的是 (填“内表皮”或“外表皮”)。
(2)如图乙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丙变为视野丁,请选择出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填序号) 。
①向上移动玻片 ②向下移动玻片
③调节粗准焦螺旋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⑤转动转换器
(4)小滨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__。
A.装片没有压紧 B.反光镜位置改变
C.转换器发生偏转 D.光圈大小变化
27.小明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红墨水染色后发现细胞膜与细胞壁出现分离的现象,小明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用清水重新操作染色步骤后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接下来小明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操作步骤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记录“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60秒 58秒 25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在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细胞状态。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可能原因是 。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8.科学兴趣小组在“制作校园植物手册”的实践活动中,要求选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等五类植物中的4类编制手册和检索表。下表是小科制作的植物手册:
植物 葫芦藓 金毛狗蕨 红叶石楠 桂树
图谱
特征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 根和茎卧生,顶端生有叶、叶下有孢子囊 叶缘带锯齿,花多,果实呈黄红色 叶对生,花丝极短,果实呈紫黑色
植物种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1)手册中有一种植物在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容易找到,根据植物的习性推测,它是 。
(2)植物手册的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手册进行等级评定,并简述理由: 。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植物种类数量 包含4类植物 包含3类植物 包含2类植物
(3)如下图是兴趣小组对上述四种植物编制的检索表,请判断丙代表的植物是 。
1a无花……………………21b有花……………………32a无根……………………甲2b有根……………………乙3a叶缘带锯齿……………丙3b叶缘光滑平整…………丁
29.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一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移动装片。
(3)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①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为了更好地模拟细胞膜的功能,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
②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二所示。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