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练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含解析)2025年秋 高一化学 必修1 苏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末练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含解析)2025年秋 高一化学 必修1 苏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20:2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末练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分值:100分]
[1~6题,每小题6分,8~11题,每小题7分]
一、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1.下列诗文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202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期中)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2KClO32KCl+3O2↑
C.H2+Cl22HCl
D.CH4+2O2CO2+2H2O
3.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胆矾、盐酸、碘酒、液氧都属于混合物
B.所有盐类化合物中均含金属阳离子
C.Cu2(OH)2CO3既属于碱又属于盐
D.金刚石、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4. (2025·苏州十中月考)下列物质间转化关系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O→Ca(OH)2→CaCl2
B.Cu→CuO→Cu(OH)2
C.CO2→CaCO3→CaCl2
D.H2SO4→H2→H2O
5.已知Cr2O3、SiO2、ZnO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Na2O、CaO、ZnO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判断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酸性氧化物:CO2、SiO2、SO2、CO
B.两性氧化物:ZnO、Al2O3
C.混合物:HCl、浓硫酸、冰水混合物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gO、Cr2O3
6.古代利用绿矾(FeSO4·7H2O)制取硫酸。制取过程中FeSO4·7H2O首先发生如下分解反应:2Fe2O3+SO2↑+SO3↑+1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矾属于盐
B.该反应中既涉及酸性氧化物又涉及碱性氧化物
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中只有S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7.(12分)回答下列问题:
Ⅰ.一种火法炼铜的方法:采富含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的矿石,与木炭共热。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O3+C2Cu+2CO2↑+H2O。
(1)Cu2(OH)2CO3属于    (填“酸”“碱”或“盐”)。
(2)《天工开物》记载了一种湿法炼铜的方法——“烧铁器淬于胆矾水(CuSO4溶液)中,即成铜色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铜制品历经两千余年,表面都会有斑驳的铜锈,这也是青铜器独有的浪漫。
(3)在众多文物中,铁比铜更容易生锈,主要原因是         。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铜锈在酒精灯上加热会分解生成一种黑色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粉状铜锈结构疏松,会对青铜器产生持续的伤害,可以用稀硫酸除去。
(6)Cu2(OH)2CO3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蓝色溶液并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物质的量及简单计算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H2SO4的质量是98 g·mol-1
B.1 mol 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CO2的摩尔质量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D.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9.常温常压下,取四支完全一样的针筒,分别充入等质量的CH4、O2、CO2、SO2四种气体,其中充装CH4的是(  )
10.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约为60 g
B.偏二甲肼中C、H、N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4∶1
C.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mol-1
D.6 g偏二甲肼含有NA个偏二甲肼分子
11. (2025·淮安段考)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有H2、NH3、CH4三种气体,它们各含有1 mol H,则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2∶3∶4
B.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C.常温下,a 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a g Cl2中有b个Cl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值可表示为
12.★★(14分)完成下列问题。
(1)1.8 g水与      mol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     。
(2)8.4 g N2与9.6 g Rx,所含原子数目相同。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3)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则:
①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     。
②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     。
(4)1.204×1023个的物质的量为      mol,质量为      g。
13.(10分)水是生命之源,水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36 g·mol-1
B.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水的体积约是22.4 L
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
D.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g
(2)实验室模拟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若收集气体可看成是相同的外界条件,则当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10 mL时,不考虑气体的溶解,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      。
(3)实际电解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纯水中加入适量的NaOH(NaOH不参加反应)。
①某电解水实验开始时,向180 g纯水中溶解了4 g NaOH。此时溶液中Na+和水分子的个数比是      。
②当实验进行到一段时间,两个电极共收集到的气体折合成标准状况约是6.72 L。计算此时被电解的水的物质的量是      。
③实际收集气体的外界条件并非标准状况。假如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是C L·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是NA,当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是V L时,则同时收集到的氧气分子的个数是       。
周末练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分值:100分]
[1~6题,每小题6分,8~11题,每小题7分]
一、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1.下列诗文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 A
解析 渔火为燃烧发出的光,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花香是分子的运动、水流的运动、光的传播都是物理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2. (202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期中)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2KClO32KCl+3O2↑
C.H2+Cl22HCl
D.CH4+2O2CO2+2H2O
答案 A
解析 B项反应为分解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C项反应为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3.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胆矾、盐酸、碘酒、液氧都属于混合物
B.所有盐类化合物中均含金属阳离子
C.Cu2(OH)2CO3既属于碱又属于盐
D.金刚石、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 D
解析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盐酸、碘酒均为混合物,胆矾和液氧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铵盐不含金属阳离子,故B错误;Cu2(OH)2CO3是由铜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是一种碱式盐,不属于碱,故C错误;金刚石、石墨和C60是C元素的三种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4. (2025·苏州十中月考)下列物质间转化关系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O→Ca(OH)2→CaCl2
B.Cu→CuO→Cu(OH)2
C.CO2→CaCO3→CaCl2
D.H2SO4→H2→H2O
答案 B
解析 Cu在氧气中加热生成CuO,CuO不能一步转化为Cu(OH)2,故选B。
5.已知Cr2O3、SiO2、ZnO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Na2O、CaO、ZnO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判断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酸性氧化物:CO2、SiO2、SO2、CO
B.两性氧化物:ZnO、Al2O3
C.混合物:HCl、浓硫酸、冰水混合物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gO、Cr2O3
答案 B
解析 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不合理;ZnO、Al2O3既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ZnO、Al2O3为两性氧化物,B合理;HCl、冰水混合物都属于纯净物,C不合理;由Cr2O3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r2O3为酸性氧化物,D不合理。
6.古代利用绿矾(FeSO4·7H2O)制取硫酸。制取过程中FeSO4·7H2O首先发生如下分解反应:2Fe2O3+SO2↑+SO3↑+1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矾属于盐
B.该反应中既涉及酸性氧化物又涉及碱性氧化物
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中只有S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FeSO4·7H2O是纯净物,属于盐,A正确;SO2和SO3属于酸性氧化物,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B正确;该反应中S、Fe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均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错误。
7.(12分)回答下列问题:
Ⅰ.一种火法炼铜的方法:采富含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的矿石,与木炭共热。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O3+C2Cu+2CO2↑+H2O。
(1)Cu2(OH)2CO3属于    (填“酸”“碱”或“盐”)。
(2)《天工开物》记载了一种湿法炼铜的方法——“烧铁器淬于胆矾水(CuSO4溶液)中,即成铜色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铜制品历经两千余年,表面都会有斑驳的铜锈,这也是青铜器独有的浪漫。
(3)在众多文物中,铁比铜更容易生锈,主要原因是         。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铜锈在酒精灯上加热会分解生成一种黑色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粉状铜锈结构疏松,会对青铜器产生持续的伤害,可以用稀硫酸除去。
(6)Cu2(OH)2CO3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蓝色溶液并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盐  (2)CuSO4+Fe===FeSO4+Cu
(3)铁比铜更加活泼 (4)2Cu+O2+H2O+CO2===Cu2(OH)2CO3 (5)Cu2(OH)2CO32CuO+CO2↑+H2O (6)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解析 (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为铜、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O+CO2===Cu2(OH)2CO3。(5)铜锈在酒精灯上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CO2:Cu2(OH)2CO32CuO+CO2↑+H2O。(6)Cu2(OH)2CO3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蓝色溶液并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CO2: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二、物质的量及简单计算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H2SO4的质量是98 g·mol-1
B.1 mol 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CO2的摩尔质量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D.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答案 B
解析 1 mol H2SO4的质量是98 g,A错误;CO2的摩尔质量以 g·mol-1为单位时,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C错误;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D错误。
9.常温常压下,取四支完全一样的针筒,分别充入等质量的CH4、O2、CO2、SO2四种气体,其中充装CH4的是(  )
答案 D
解析 依据m=n M可知,相同质量的气体,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CH4、O2、CO2、SO2四种气体,CH4摩尔质量最小,物质的量最大,依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知CH4体积最大,故选D。
10.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约为60 g
B.偏二甲肼中C、H、N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4∶1
C.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mol-1
D.6 g偏二甲肼含有NA个偏二甲肼分子
答案 A
解析 6.02×1023个C2H8N2的物质的量约为1 mol,由于其摩尔质量为60 g·mol-1,所以1 mol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 g,A正确,C错误;C2H8N2中C、H、N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1,B错误;6 g偏二甲肼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则含有0.1NA个偏二甲肼分子,D错误。
11. (2025·淮安段考)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有H2、NH3、CH4三种气体,它们各含有1 mol H,则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2∶3∶4
B.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C.常温下,a 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a g Cl2中有b个Cl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值可表示为
答案 D
解析 含1 mol H的H2、NH3、CH4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mol、 mol、 mol,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6∶4∶3,A项错误;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但它们的状态不一定相同,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并不一定相同,B项错误;常温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 L·mol-1,a 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不是×6.02×1023,C项错误。
12.★★(14分)完成下列问题。
(1)1.8 g水与      mol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     。
(2)8.4 g N2与9.6 g Rx,所含原子数目相同。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3)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则:
①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     。
②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     。
(4)1.204×1023个的物质的量为      mol,质量为      g。
答案 (1)0.1 1∶4 (2)16 (3)①1∶2 ②7∶11 (4)0.2 3.6
解析 (1)1.8 g水含0.1 mol水分子,0.1 mol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其相等;前者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后者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二者氧原子数之比是1∶4。(2)8.4 g N2与9.6 g Rx的原子数目相同,可得=,==,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16。(3)假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则:①二者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②前者所含的电子数为14NA,后者所含的电子数为22NA,二者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4)1.204×1023个的物质的量为=0.2 mol,质量为0.2 mol×18 g·mol-1=3.6 g。
13.(10分)水是生命之源,水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36 g·mol-1
B.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水的体积约是22.4 L
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
D.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g
(2)实验室模拟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若收集气体可看成是相同的外界条件,则当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10 mL时,不考虑气体的溶解,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      。
(3)实际电解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纯水中加入适量的NaOH(NaOH不参加反应)。
①某电解水实验开始时,向180 g纯水中溶解了4 g NaOH。此时溶液中Na+和水分子的个数比是      。
②当实验进行到一段时间,两个电极共收集到的气体折合成标准状况约是6.72 L。计算此时被电解的水的物质的量是      。
③实际收集气体的外界条件并非标准状况。假如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是C L·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是NA,当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是V L时,则同时收集到的氧气分子的个数是       。
答案  (1)D (2)5 mL  (3)①1∶100 ②0.2 mol ③
解析 (1)摩尔质量与物质多少无关,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mol-1,A项错误;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1 mol水的体积不是22.4 L,B项错误;2 mol氢指向不明确,应该说1 mol水中含2 mol氢原子,C项错误;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含有分子的个数约为6.02×1023,所以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g,D项正确。(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2O2H2↑+O2↑,两个电极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则当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10 mL时,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 mL。(3)①向180 g纯水中溶解了4 g NaOH,n(H2O)==10 mol,n(NaOH)==0.1 mol,此时溶液中Na+和水分子的个数比是0.1∶10=1∶100。②生成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3 mol,则生成0.1 mol氧气,所以电解水的物质的量为0.2 mol。③实际收集气体的外界条件并非标准状况。假如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是C L·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是NA,当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是V L时,同时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氧气分子的个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