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练2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含解析)2025年秋 高一化学 必修1 苏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末练2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含解析)2025年秋 高一化学 必修1 苏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20: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末练2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分值:100分]
[1~6题,每小题8分,8~10题,每小题9分]
一、实验室安全及物质的分离提纯
1. (2025·苏州段考)在工业生产与实验操作中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下列所示危险化学品分类标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爆炸品 B.腐蚀品
C.有毒品 D.易燃物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时,需要垫上陶土网
B.用酒精做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C.蒸馏自来水实验中发现忘加沸石,应立即加入沸石
D.蒸发操作时,将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出现大量晶体后停止加热
3.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碳酸钾、氯化钙
4.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①除去NaCl溶液中的Fe(OH)3胶体
B.用装置②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C.用装置③分离酒精和水
D.用装置④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回收CCl4
5.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或诗文,理解错误的是(  )
A.《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屠呦呦
B.《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分液
C.《浪淘沙》中记载:“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雾是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100 nm
D.《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6. (2025·连云港段考)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CaCl2溶液 分液
B CO2(CO) O2 点燃
C Fe(Al) NaOH溶液 过滤
D CO2(HCl) 饱和Na2CO3溶液 洗气
7.(11分)某同学对物质的分离提纯颇有兴趣,以下是她的错题集,请你帮忙解决。
(1)除去丁醇(沸点为117.5 ℃)中的乙醚(沸点为34.6 ℃),可以采用   (填“萃取”“结晶”“分液”“蒸馏”),选择装置   。
(2)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中,通常用CCl4作为萃取剂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试描述可以用CCl4作萃取剂的原因:    。
(3)下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请你设计实验方案从该混合物中提纯出KNO3:    。
二、物质的检验
8. (2024·宿迁高一期末)根据实验操作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显紫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盐和钾盐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
9.(2024·福建泉州期中)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先向试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然后再滴加BaCl2溶液
②向某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若未嗅到氨的气味,则该溶液中无铵盐
③某白色固体与强酸溶液接触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④鉴别胶体与溶液最好的方法是观察有无“丁达尔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加入试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 ②Ⅰ中产生的现象为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③Ⅱ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浅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14分)有5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5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
被检出的化学物质是    。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向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
第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
被检出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    。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
周末练2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分值:100分]
[1~6题,每小题8分,8~10题,每小题9分]
一、实验室安全及物质的分离提纯
1. (2025·苏州段考)在工业生产与实验操作中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下列所示危险化学品分类标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爆炸品 B.腐蚀品
C.有毒品 D.易燃物
答案 D
解析 D项标识表示放射性物质。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时,需要垫上陶土网
B.用酒精做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C.蒸馏自来水实验中发现忘加沸石,应立即加入沸石
D.蒸发操作时,将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出现大量晶体后停止加热
答案 D
解析 酒精灯可直接加热蒸发皿,A错误;酒精与水互溶,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时不能用酒精做萃取剂,B错误;若在热溶液中加入沸石会引起爆沸,应冷却后再加入沸石,C错误。
3.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碳酸钾、氯化钙
答案 C
解析 硝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氧化铜和二氧化锰都不溶于水;碳酸钾和氯化钙溶于水后两者会发生反应;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可用过滤法分离,然后蒸发滤液即可得到氯化钾。
4.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①除去NaCl溶液中的Fe(OH)3胶体
B.用装置②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C.用装置③分离酒精和水
D.用装置④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回收CCl4
答案 D
解析 ①是过滤装置,NaCl溶液和Fe(OH)3胶体均能透过滤纸,不能除去NaCl溶液中的Fe(OH)3胶体,A错误;MnCl2·4H2O加热易失去结晶水,不能直接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B错误;由于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所以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将两者分离,C错误;由于碘和CCl4溶液的沸点不同,故用蒸馏法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回收CCl4,D正确。
5.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或诗文,理解错误的是(  )
A.《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屠呦呦
B.《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分液
C.《浪淘沙》中记载:“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雾是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100 nm
D.《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答案 B
6. (2025·连云港段考)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CaCl2溶液 分液
B CO2(CO) O2 点燃
C Fe(Al) NaOH溶液 过滤
D CO2(HCl) 饱和Na2CO3溶液 洗气
答案 C
解析 加入氯化钙溶液后会形成碳酸钙沉淀,应采取过滤的方法,A错误;氧气的量不好控制,会使原气体中引入新杂质氧气,B错误;二氧化碳也会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D错误。
7.(11分)某同学对物质的分离提纯颇有兴趣,以下是她的错题集,请你帮忙解决。
(1)除去丁醇(沸点为117.5 ℃)中的乙醚(沸点为34.6 ℃),可以采用   (填“萃取”“结晶”“分液”“蒸馏”),选择装置   。
(2)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中,通常用CCl4作为萃取剂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试描述可以用CCl4作萃取剂的原因:    。
(3)下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请你设计实验方案从该混合物中提纯出KNO3:    。
答案 (1)蒸馏 A (2)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3)将混合物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解析 (1)丁醇和乙醚沸点差别较大,可采用蒸馏法除去乙醚;蒸馏装置是A。
二、物质的检验
8. (2024·宿迁高一期末)根据实验操作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显紫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盐和钾盐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
答案 D
解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元素和钾元素,不能确定是否为钠盐和钾盐,A项错误;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B项错误;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是酸性气体,不是碱性气体,C项错误;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或HC等,D项正确。
9.(2024·福建泉州期中)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先向试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然后再滴加BaCl2溶液
②向某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若未嗅到氨的气味,则该溶液中无铵盐
③某白色固体与强酸溶液接触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④鉴别胶体与溶液最好的方法是观察有无“丁达尔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②检验N时,应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不正确;③某白色固体与强酸溶液接触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此气体可能为CO2,也可能为SO2,则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钙,不正确。
10.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加入试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 ②Ⅰ中产生的现象为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③Ⅱ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浅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复分解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现象是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CO2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H2CO3酸性很弱,所以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浅红。
11.(14分)有5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5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
被检出的化学物质是    。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向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
第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
被检出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    。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1)5种固体全部溶解,4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 CuSO4(或无水硫酸铜)
(2)BaCl2+CuSO4===BaSO4↓+CuCl2
2NaOH+CuSO4===Cu(OH)2↓+Na2SO4
BaCl2 NaOH
(3)分别另取少量未检出的溶液,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若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该物质是(NH4)2SO4,另一瓶为Na2SO4
解析 将BaCl2、NaOH、Na2SO4、(NH4)2SO4、CuSO4(无水)这五种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溶解,这五种物质都能溶于水,且CuSO4溶于水后形成蓝色溶液,其他四种物质溶于水都形成无色溶液,由此可检验出CuSO4;再将CuSO4溶液滴加到其余四种物质的溶液中:BaCl2+CuSO4===BaSO4↓(白)+CuCl2,2NaOH+CuSO4===Cu(OH)2↓(蓝)+Na2SO4,Na2SO4、(NH4)2SO4均不与CuSO4反应,从而又检验出BaCl2和NaOH;剩余的为Na2SO4、(NH4)2SO4,可利用NaOH溶液再检验出(NH4)2SO4,因为(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