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情境培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主题情境:笔尖丈量山河,心灵对话自然
为唤醒同学们对自然的感知力,班级发起“笔尖丈量山河,心灵对话自然”主题实践活动。让我们带着好奇与热爱,走进自然、记录自然、感悟自然吧!
活动一:慧眼赏自然(共21分)
一、小宇分享了家乡山林的晨景,请你帮他完善这段文字(17分)
清晨的山林像被施了魔法。脚下的石阶覆盖着一层薄薄的dù juān花瓣,像铺了粉色的绒毯;远处的山涧传来叮叮咚咚的声响,溪水撞在青灰色的岩石上,溅起细小的shuǐ dī;山腰的竹林里,竹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偶尔有几只山雀lüè guò枝头,留下清脆的鸣叫。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还夹杂着一丝yīng huā的甜润。
这山林真静啊,静得能听见露珠滚落的声音□这山林真绿啊,绿得像被颜料染过似的□这山林真活啊,小动物们穿梭林间,处处是生机□
1. 根据拼音,将语段补充完整(4分,每空1分)
2. 用“√”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每空1分)
山涧(jiàn jiān) 斑驳(bó pō) 穿梭(suō shuō) 染过(rǎn lǎn)
3. 语段中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修改(2分)
______改为______
4. 阅读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6分)
(1)将下列标点依次填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 , 。 B. ; ; 。 C. ; , ! D. , ; !
(2)下列句子与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童年是一首歌,唱尽了无忧;童年是一幅画,绘满了天真;童年是一首诗,写满了烂漫。
B. 西湖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水底的游鱼;西湖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翡翠;西湖的水真静啊,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C. 春风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枝,吹开了花苞。
D. 母爱是避风的港,母爱是温暖的灯,母爱是前行的帆。
(3)赏析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效果(3分)
二、为下列自然景致选择恰当的词语搭配(4分,每空1分)
①波澜壮阔 ②玲珑剔透 ③亭亭玉立 ④蜿蜒曲折
1. 张家界的峰林______,每一座山峰都像锋利的宝剑,直插云霄。
2. 桂林的漓江______,江水绕着青山流淌,像一条碧绿的绸带。
3. 长白山的天池______,湖水像一块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
4. 草原上的河流______,时而宽时而窄,滋养着两岸的牧草。
活动二:诗文书山河(共12分)
三、从诗词与课文中感受自然之美,完成填空(12分)
1. 【江南烟雨】杜牧在江南春日写下“ ,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了江南的繁花与水乡景致;韦应物在滁州西涧偶遇春雨,写下“ ,野渡无人舟自横”,尽显自然的闲适。(4分)
2. 【塞北风光】王维出使凉州,用“ ,长河落日圆”勾勒出大漠雄浑的景象;老舍笔下的草原,“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4分)
3. 【田园意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用“ , ”写出农民夏日劳作的忙碌;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 , ”描绘乡村月夜的清幽。(4分)
活动三:足迹探自然(共37分)
四、如果可以去一处自然之地探索,你会选择哪里?(37分)
(一)探秘武夷九曲溪(17分)
九曲溪上的竹筏
武夷山下的九曲溪,是大自然馈赠的画卷。它像一条碧绿的绸带,绕着三十六座山峰蜿蜒流淌,每一曲都藏着不同的景致。
我坐着竹筏顺流而下时,撑筏的老艄公戴着斗笠,穿着蓝布衫,手里的竹篙轻轻一点,竹筏就缓缓向前漂去。溪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偶尔有几尾小鱼游过,尾巴一摆就没了踪影。抬头望,两岸的山峰奇形怪状:有的像昂首的巨象,有的像展翅的雄鹰,还有的像并肩的情侣,老艄公说,这就是“玉女峰”和“大王峰”,流传着千年的传说。
竹筏漂到第三曲时,岸边的竹林忽然热闹起来。几只猕猴从树上跳下来,蹲在岩石上盯着我们,像是在打招呼。老艄公笑着扔过去一把花生,猕猴们立刻围过来争抢,叽叽喳喳的叫声在山谷里回荡。我伸手摸了摸溪水,凉丝丝的,带着山泉的甘甜。老艄公说,这溪水是从武夷山深处流来的,滋养了山里的一草一木。
最难忘的是漂到第九曲时,夕阳刚好落在山峰的缝隙里,把溪水染成了金色。竹筏划过水面,留下一道道波纹,像撒了一把碎金子。老艄公唱起了当地的山歌,歌声伴着溪水的流淌声,让人忘了时间。等到竹筏靠岸时,月亮已经悄悄爬上了山头,溪水倒映着月光,像铺了一层银霜。
九曲溪的竹筏之旅,不仅让我看到了山水的美,更让我懂了:自然的美,要慢慢品,才能尝出滋味。
1. 根据文章,为九曲溪制作“自然名片”(3分)
名称 九曲溪
位置 ①______
特点 ②溪水清澈、______
乐趣 ③乘竹筏、______
2. 文章第2~4自然段,分别写了九曲溪的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竹筏漂流的初体验→ →
3. 第3自然段写猕猴的用意是( )(2分)
A. 突出九曲溪的生态好,有很多野生动物
B. 表现猕猴的活泼可爱,增加旅途的趣味
C. 说明老艄公很熟悉当地的动物习性
D. 体现“我”对猕猴的喜爱之情
4. 读句子,完成练习(6分)
(1)“溪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偶尔有几尾小鱼游过,尾巴一摆就没了踪影。”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到”什么画面?(3分)
(2)赏析“竹筏划过水面,留下一道道波纹,像撒了一把碎金子”这句话(3分)
5. 除了九曲溪,你还知道哪些以“水”为特色的自然景观?选择一处简要介绍(4分)
(二)解密云南元阳梯田(19分)
材料一:元阳梯田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是哈尼族人用双手雕琢的“大地雕塑”。它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总面积达19万亩。梯田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层层叠叠,最高达3000多级,像天梯一样通向云端。
元阳梯田的灌溉系统十分精妙,哈尼族人利用山泉水和雨水,通过沟渠将水引入梯田,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生态循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梯田里蓄满水,阳光照射下,水面波光粼粼,像无数面镜子反射着光,被称为“镜面梯田”;5月至10月,梯田里种满水稻,绿油油的稻浪随风起伏,是“绿色梯田”。
材料二:元阳梯田最佳观赏期
观赏类型 最佳时间 观赏亮点
镜面梯田 11月—次年4月 水面映光影,如镜面闪烁
绿色梯田 5月—8月 稻浪翻滚,充满生机
金色梯田 9月—10月 水稻成熟,梯田呈金黄色
材料三:梯田的文化意义
哈尼族人说:“梯田是我们的命根。”他们在梯田里耕作,不仅收获粮食,更传承着“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梯田的形状随山势变化,不破坏山体结构;灌溉时遵循“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减少水土流失。2013年,元阳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近期修建的自然景观。( )
(2)“镜面梯田”的形成与梯田蓄水、阳光照射有关。( )
(3)7月去元阳梯田,能看到金黄色的稻浪。( )
(4)元阳梯田的灌溉系统体现了哈尼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
2. 根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5分)
(1)材料一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元阳梯田。(3分)
(2)材料二显示,______月最适合观赏“镜面梯田”,______月最适合观赏“金色梯田”。(2分)
3. 下列图片中,属于“绿色梯田”的是( )(2分)
A. 水面波光粼粼,映出山峰倒影 B. 层层稻田绿油油,随风起伏
C. 梯田呈金黄色,稻穗饱满 D. 梯田覆盖白雪,银装素裹
4. 小明计划2026年2月去元阳梯田,制定了如下行程,请指出两处不合理之处(4分)
行程:2月10日 到达元阳→下午5点观赏梯田→入住民宿
2月11日 上午9点离开,前往下一站
(1)
(2)
5. 元阳梯田的“生态循环”给你什么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践行“敬畏自然”的理念?(4分)
活动四:妙笔绘自然(共30分)
五、化身为自然中的一物,记录你的所见所感(30分)
请你选择自然中的一种事物(如一棵松树、一朵蒲公英、一只蜜蜂),以它的视角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写出它的生活环境、日常经历;②融入真情实感,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③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情境培优卷答案:
活动一:慧眼赏自然(共21分)
一、完善山林晨景语段(17分)
1. 根据拼音写词语(4分,每空1分)
杜鹃;水滴;掠过;樱花
2. 选择正确读音(4分,每空1分)
山涧(jiàn√);斑驳(bó√);穿梭(suō√);染过(rǎn√)
3. 修改用词不当(2分)
“甜润”改为“甜香”(解析:“甜润”多形容声音、口感,形容花香用“甜香”更恰当)
4. 句子练习(6分)
(1)B(2分,三个分句为并列关系,用分号隔开,结尾用句号)
(2)C(2分,C项为拟人,其他三项与题干均为排比)
(3)运用排比修辞,从“静”“绿”“活”三个角度,条理清晰地突出山林的特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表达了对山林的喜爱与赞美(3分,围绕“突出特点”“句式效果”“情感”展开,合理即可)
二、词语搭配(4分,每空1分)
1. ③;2. ④;3. ②;4. ①(解析:“亭亭玉立”形容峰林挺拔;“蜿蜒曲折”贴合漓江绕山的形态;“玲珑剔透”突出天池的清澈晶莹;“波澜壮阔”体现草原河流的宽广动态)
活动二:诗文书山河(共12分)
三、1. 千里莺啼绿映红;春潮带雨晚来急(4分,每空2分,错字、漏字不得分)
2. 大漠孤烟直;高歌一曲(4分,每空2分,“孤烟”“高歌”易错,需准确书写)
3.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4分,每空1分,注意“耘田”“绩麻”“鹊”的正确书写)
活动三:足迹探自然(共37分)
四、(一)探秘武夷九曲溪(17分)
1. 自然名片(3分,每空1分)
①武夷山下;②山峰奇形怪状(或“溪水甘甜”);③观猕猴(或“听山歌”“赏夕阳映溪”)
2. 内容概括(3分,每空1.5分)
竹筏漂至第三曲遇猕猴;竹筏漂至第九曲赏夕阳、听山歌
3. B(2分,写猕猴主要为了体现旅途的趣味,A项“很多野生动物”表述绝对,C、D项非核心用意)
4. 句子练习(6分)
(1)示例:我能看到清澈的溪水下,青灰色的鹅卵石静静躺着,几尾小鱼灵活地游过,尾巴轻轻一摆,就钻进石缝里不见了踪影,画面清新又灵动(3分,围绕“溪水清”“鹅卵石”“小鱼”展开,有细节即可)
(2)运用比喻,将“波纹”比作“碎金子”,生动形象地写出夕阳下溪水波光粼粼的样子,突出画面的璀璨美丽,表达了对九曲溪晚景的喜爱(3分,点明修辞、本体喻体、效果及情感)
5. 示例:桂林漓江以“水”为特色,江水清澈见底,两岸青山倒映其中,形成“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景致。乘竹筏漂流时,能看到鱼群在水中嬉戏,岸边竹林随风摇曳,还能欣赏到“九马画山”等奇特山景,仿佛置身画卷(4分,写出景观名称、水的特点及相关景致,语句通顺即可)
(二)解密云南元阳梯田(19分)
1. 判断正误(4分,每空1分)
(1)×(解析:始建于唐代,非“近期修建”);(2)√;(3)×(解析:7月为“绿色梯田”,金色梯田在9-10月);(4)√
2. 提取信息(5分)
(1)位置与历史;结构特点;灌溉与季节景观(3分,每空1分,合理即可)
(2)12(或11、1、2、3、4);9(或10)(2分,每空1分,符合最佳观赏期即可)
3. B(2分,A为镜面梯田,C为金色梯田,D为雪景,B符合“绿色梯田”的“绿油油稻浪”)
4. 不合理之处(4分,每点2分)
(1)观赏时间不合理:2月为“镜面梯田”,最佳观赏时间多在上午(阳光充足时),下午5点光线不足,难以体现“镜面闪烁”的亮点
(2)行程过短:仅停留半天,无法充分体验梯田的美(如清晨赏光影、听哈尼族耕作故事等)
5. 启发与践行(4分)
启发:要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不破坏自然生态(2分)
践行示例:①节约水电,减少能源消耗;②不随意丢弃垃圾,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③参与植树活动,增加绿色植被(2分,写出2点合理做法即可)
活动四:妙笔绘自然(共30分)
五、习作。评分标准
1. 内容具体(12分)
清晰写出事物的生活环境(如松树生长在山顶)、日常经历(如经历风雨、为小动物遮雨),细节丰富,得10-12分;
写出环境与经历,但细节较笼统,得7-9分;
仅提及事物,无具体描写,得4-6分;
偏离“自然事物”主题,得0-3分。
2. 修辞与情感(10分)
运用2种及以上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情感真挚(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得8-10分;
运用1种修辞手法,情感较真实,得5-7分;
无修辞手法,情感平淡,得2-4分;
情感虚假,得0-1分。
3. 语言与结构(5分)
语句通顺,无错别字,结构清晰(先写环境,再写经历,最后抒情感),得4-5分;
语句较通顺,有1-3个错别字,结构稍乱,得2-3分;
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结构混乱,得0-1分。
4. 题目与字数(3分)
题目恰当(如《山顶的松树》),不少于450字,得3分;
题目恰当,400-449字,得2分;
无题目或少于400字,得0-1分。
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