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检测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九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检测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九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4 17:1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检测卷-2025-2026学年物理九年级上册苏科版(2024)
一、单项选择题
1.使用各种简单机械,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省力、更方便。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托盘天平
C.钳子 D.镊子
2.关于简单机械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撬棒可以省力
B.使用定滑轮不能省距离
C.利用斜面可以省功
D.使用滑轮组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3.下列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B.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走
C.推着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D.投掷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
4.如图是小白在水平地面搬箱子的过程,小白对箱子做功的是(  )
A.蓄力准备阶段 B.搬起上升阶段
C.站立静止阶段 D.水平前行阶段
5.下列对中学生小白有关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小白的体重为50N
B.小白密度为
C.小白的体积为
D.小白把教室里掉落在地上的物理书捡回课桌上,对书做功2J
6.同学们模仿中药房的戥秤制作杆秤,用筷子做秤杆,用钩码做秤砣,用细线将秤盘系在A点。当不挂秤砣、且秤盘不放物体时,在O点提起提纽,秤杆水平平衡;当秤盘放100g物体、秤砣移到B点时,秤杆再次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在O到B两条刻线之间均匀地画上49条刻度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制杆秤的每一格约表示2.08g
B.称中药时B端翘起应减少中药恢复水平平衡
C.如果秤砣磨损则测量结果会比真实质量偏小
D.若将提纽移到O点右侧可以增大杆秤的量程
7.如图所示,拉力F为5N,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B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表面足够长);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水平向左4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B.拉力F的功率为1.5W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D.拉力F增大到15N时,物体B开始向左运动
8.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组装如图所示的两组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先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0.3N,其他实验数据如表所示。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物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c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1.0 20 0.5 60 66.67%
2 2.0 20 0.9 60  
3 3.0 10 1.8 20 83.33%
A.第1次实验是使用乙图装置完成的
B.第1次实验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0.3J
C.第2次实验滑轮组机械效率约为74.07%
D.第3次实验滑轮组克服绳重和摩擦做的额外功为0.03J
9.有一根长为l的均匀细棒,一部分浸入密度为ρ0的液体中,浸入部分的长度为b;另一端搁在容器壁上,伸出器壁的长度为a,如图所示.细棒的密度ρ等于(  )
A. B.
C. D.
10.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将重1N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滑轮重0.2N,不计摩擦和绳重,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甲和F乙,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η乙,则(  )
A.η甲>η乙 B.η甲<η乙 C.F甲>F乙 D.F甲=F乙
11.图中神仙葫芦是由半径分别为R和r(R>r)且固连在同一轴上的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C组成.不计摩擦,当匀速提起重为G的物体P时,所用的拉力F 是(  )
A. B. C. D.
12.小宁同学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使它们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第一次运动速度为1m/s,第二次运动速度为2m/s
B.物体第一次所受的摩擦力大于第二次所受的摩擦力
C.0~8s拉力第一次做的功等于第二次的2倍
D.0~8s拉力第二次做功的功率等于第一次的2倍
13.如图所示A、B两个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以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叠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分别用水平方向的拉力F甲和F乙使AB一起向右运动,甲运动的s﹣t图像和乙运动的v﹣t图像分别如图丙、丁所示,已知F甲=2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F乙
B.甲、乙两图中地面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C.甲、乙两图中AB之间的摩擦力均为20N
D.拉力F甲与拉力F乙的功率相等
14.如图,在斜面上将一个重为15N的物体匀速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6N,斜面长s=1.2m、斜面高h=0.3m。下列说法中(  )
①有用功为4.5J
②额外功为1.8J
③斜面的机械效率为37.5%
④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25N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二、填空题
15.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如图是当时群众运粮用的独轮车,请判断它应用了哪类杠杆,并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
16.如图所示,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为90N 的物体,所用拉力F=100N, 经过2s物体上升0.2m, 拉力F做的功为   J,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W。此过程中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17.在某次测试中,一款重为6.4×104N的超音速汽车以1260km/h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直线行驶,受到的阻力为1.8×105N,10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m,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   W,重力做功是   J。
18. 如图所示,用150N的推力沿斜面向上将重为500N的小车从斜面(高1.2m,长5m)底端匀速推到顶端,用时20s。则推力做功为   J,有用功的功率为   W。
19.如图所示,在拉力F=50N的作用下,一个重60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直线运动10s,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N,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W。
20.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的物体,每个滑轮重,用将物体匀速向上提升,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大小是   ,在这次提升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1.小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不考虑杠杆自重和摩擦)
(1)实验前没有挂码时,应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实验时也要求达到这样的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三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其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0 0.04 4.0 0.02
2 1.0 0.02 0.5 0.01
3 2.5 0.03 1.5 0.05
(3)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测量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物理量,在进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我们   (可以/不可以)同时改变多个量进行探究测量。
(4)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入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22.周末,初中生小圳带着正在上幼儿园的弟弟去玩跷跷板,小圳发现自己竟然被弟弟翘起来了。通过课堂学习,小圳知道跷跷板是一种杠杆,并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器材包括:杠杆、若干个重为0.5N的钩码和弹簧测力计。
(1)【探究】实验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可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内”或“外”)调节,使杠杆水平平衡。小圳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其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多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图表。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用下表中符号表示)。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 5 0.5 10
2 0.5 10 0.5 10
3 2.0 15 1.5 20
4 1 10.0 0.5 20.0
(2)【交流】
做完上述实验后,有同学发现杠杆的支点O并非在刻度尺的几何中心,而是在几何中心偏上方(请仔细观察上图),带着这个问题小圳继续实验。
若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小圳未调节平衡螺母,直接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左侧竖直向下施加动力,杠杆右侧不额外施加其他力。如图乙所示,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杠杆右侧阻力来源是   。
接着,小圳将两个钩码挂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要使杠杆水平平衡,此时竖直下拉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应为   N。
23.如图所示,是小致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的装置。
(1)图中的滑轮   (选填“A”或“B”)是定滑轮。
(2)实验中,应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被提物体做   运动。
(3)按正确方法操作,小致用2N的拉力在3s的时间内,将重为4N的物体提升10cm,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精确到01%);小致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W。
24.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用同一滑轮组先后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实验,不计空气阻力,实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物重/N 提升高度/m 拉力/N 绳端移动距离/m 机械效率
1 3 0.1 2.0 0.3 50%
2 6 0.1 3.2 0.3 ——
(1)根据测量的实验数据,可计算出表格中的横线上应填的数据为   ;
(2)小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一边拉动弹簧测力计一边读数,非常不方便,因为这样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为了方便读数,小明认为可以让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时读数,如果让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时读数,则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其真实值相比   (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3)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只是按照如图丙所示的绕绳方法组装滑轮组,并利用图丙方案提升相同重量的物体,对比图甲和图丙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知η甲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η丙。
四、计算题
25.如图所示,某体操运动员的质量为45kg,单脚直立于平衡木上,已知脚与平衡木接触的有效面积为 g 取10N/kg。 求:
(1)运动员的重力。
(2)运动员对平衡木的压强。
(3)当运动员从平衡木上跳下时,重心下降高度为1.2m,重力对她做的功。
26.如图甲是健身房锻炼手臂力量的健身器材,受此器械的启发,小深组装了如图乙所示的健身器材模拟装置,其中杠杆可绕支点0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重物A悬挂在C点, 人对杠杆的支持力作用在B点,方向竖走向上,且OC=2BC,此时杠杆在水平位整平衡。已知GA=600N,杠杆、悬绳的质量不计。求:
(1)如图乙,此时杠杆对人的压力大小。
(2)如果小深想要增大杠杆对手臂的压力,分析并说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OC需要增大还是减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省力杠杆;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16.【答案】20;10;90%
17.【答案】3500;6.3×107;0
18.【答案】750;30
19.【答案】120;15
20.【答案】125;80%
21.【答案】水平;方便测量力臂;2;排除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可以;B
22.【答案】(1)内;F1l1=F2l2
(2)0.1;杠杆自身重力;2.1
23.【答案】(1)A
(2)匀速直线
(3)66.7%;0.2
24.【答案】(1)62.5%
(2)偏大
(3)等于
25.【答案】(1)解: 体操运动员的质量为45kg ,所以运动员的重力G=mg=45kg×10N/kg=450N
(2)解: 脚与平衡木接触的有效面积为 ,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可知 运动员对平衡木的压强
(3)解:做功公式W=Gh=450N×1.2m= 540 J
26.【答案】(1)解: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相互作用力可知,人对杠杆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杠杆对人的压力大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解得:
(2)解:增大;因为,和OB不变,若要增大,则需要增大力臂O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