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单元课外阅读专项集训卷-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外阅读。
杭粽子里的乡愁(节选)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硷。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硷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 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
⑤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1.“端阳”就是 ,为每年的农历 。这个传统节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 。
2.用横线画出“子孙粽”;用波浪线画出“富贵粽” 。
3.从粽子类别上说,短文中提到的“素粽”有( );“荤粽”有( )(多选)
A.豆沙粽 B.红豆粽 C.猪肉粽 D.灰汤粽 E.火腿粽 F.白米粽
4.第⑤自然段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对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的灰汤的怀念 B.对故乡以及端阳节的怀念
C.对故乡以及母亲的怀念 D.对小时候吃过的粽子的怀念
阅读新视野。
麻 雀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 必须)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了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锋利 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半空的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特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大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了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温暖)。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金丝笼里美餐一顿精米细食,也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
5.用“/”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6.“大多数鸟儿的生活”指的是 ;“麻雀的生活”指的是 。
7.麻雀的精明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的?
8.如果你是一只鸟,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请写清楚原因。
阅读。
母亲桥
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去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站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烘的还是刚刚哭过。
从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蹚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我那跟随她转来转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出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我不小心碰的。”站在一旁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
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那年9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9.在文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0.本文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文,表示回忆开始及回忆结束的词语分别是什么?
11.对文章题目的深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母亲用石块搭起过河的桥。
B.母亲用砖头、瓦片、石块搭起过河的桥。
C.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的桥。
D.母亲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12.文章主要写了母亲的哪几件具体事例?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13.认真阅读全文,体会文中画“ ”的句子的含义。
阅读理解。
暴雨筛
南方的女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说,我35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疯狂地下着。老师还会不会去上课呢?我拿不准。那时,电话还没普及,打探不到消息。考虑了片刻,我穿上雨衣,又撑开一把伞便冲出了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风撕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阴险地背叛了我,鼓胀如帆,拼命地要裹挟我去云中。我只有扔了雨衣,连滚带爬。当时,我惊惶地想到,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傻?也许今天根本就不上课。
我迟疑了片刻,但咬紧牙关,继续向前走。好不容易到了学校,贴身的衣服已像海带一般冷硬,牙齿像上了发条似的打战。没想到看门的老人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你,没有一个人来!
那一瞬间,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
老人看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我进他的小屋歇口气。喝着他沏的热茶,我心灰意冷。伴着窗外瀑布般的暴雨,老人缓缓地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我说,我是一个大傻瓜啊。
他说,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雨是一个筛子。胆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那一瞬间,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我的心被照得雪亮。也许我不是三千学生当中最聪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让我知道了,我是三千学生中最有胆量和毅力的人。
从那以后,我就多了一些自信。你晓得,天地万物会一齐来帮助一个自信的人。所以,我就一步步地有了今天的成功。
我说,那位老人,是你人生最重要的导师之一啊。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雨下得很大,女友冒着暴雨去上夜大。
B.女友冒着暴雨去上夜大,懂得了自己是最有胆量和毅力的人。
C.女友冒着暴雨去上夜大,却发现老师和其他同学都没来,于是她感到委屈和沮丧。
D.女友冒着暴雨去上夜大,老人的话使她受益匪浅,有了后来的成功。
15.文中女友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
A.迟疑 自信 绝望 惊惶 B.迟疑 自信 惊惶 绝望
C.惊惶 迟疑 绝望 自信 D.惊惶 绝望 迟疑 自信
16.“那一瞬间,我非常绝望。”下列对女友绝望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女友被暴雨淋湿了。
B.女友的辛苦化为泡沫,觉得委屈和沮丧。
C.女友觉得自己很傻。
D.看门的老人说,除了她,没有一个人去。
17.文中多处描写暴雨最主要的作用是( )
A.说明女友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
B.衬托女友惊人的毅力和胆量。
C.说明女友很傻,不懂得变通。
D.强调老师和学生不去学校的原因。
18.下列对“暴雨是一个筛子”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雨像筛子筛东西一样落下来。
B.暴雨是检验一个人意志是否坚毅的工具。
C.暴雨比喻人生中遇到的挫折,筛子是区分人优劣的工具。
D.经历过挫折的人,如果站起来了,他就是通过了筛子的筛选,否则将被淘汰。
19.“那位老人,是你人生最重要的导师之一啊。”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女友冒着暴雨去上夜校,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傻瓜,你觉得她说的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理解。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读书。我
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穿上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xīng xìng)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jié ji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
同窗共烛整整三载(zǎi zài),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回去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sàn sǎn),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2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2.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1)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 )
(2)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 )
23.用“ ”在文中画出体现了民间故事“情节夸张,充满幻想”特点的句子。
24.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故事有:《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八仙过海的传说
相传,八仙个个法力无边。有一次,他们一起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路上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和,并言定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袒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趁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众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厮杀,腰斩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众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
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三位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的水,掀起狂涛巨浪,杀气奔众仙而来。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只见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
正在这时,恰好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罢战。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25.创造性续述可以换一种人称复述,比如,以铁拐李的口吻复述故事第一自然段可以这样说“有一次,王母娘娘邀请我们八仙参加蟠桃会。路上,我们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我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其他几位齐声附和,并言定各凭道法海渡海,不得乘舟。”请你试着以东海龙王的口吻,复述短文的第四自然段。
26.创造性复述还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的充实,使故事内容更加丰满。下列情节可以进一步充实的是( )
①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借助宝物大显神通。
②众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厮杀的情景。
③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的经过。
④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兴奋之中的交谈。
⑤展开想象,再加一仙,九仙过海,各显神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④⑤
《第1-3单元课外阅读专项集训卷-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端午 五月初五 屈原 2.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谓“子孙粽”。
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3. BDF ACE 4.C
【解析】1.考查文学常识。
“端阳”就是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考查寻找句子。
仔细阅读第②段“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谓‘子孙粽’”介绍了“子孙粽”;“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介绍了“富贵粽”。
3.考查信息提取。
第②段“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可知荤粽有: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
“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可知素粽有: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
4.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是一个问句,结合上文讲了灰汤粽的做法以及“我”与灰汤粽的故事。可知,问句抒发的是“我”对心灵手巧的母亲的怀念,以及对于故乡以及故乡快乐时光的怀念。
5.必须 锋利 温暖 6. 笼中生活 自由生活 7.心眼儿多、时刻提防人、筑巢 8.我会选择像麻雀一样的生活。因为自由是最可贵的,任何以失去自由换来的荣华富贵都是不值得的。
【解析】5.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
必备:必须具备。必须:必要,一定要(多就事理、情理而言)。根据语境选:必备。
锐利:形容眼光、言论、文笔等十分尖锐。锋利:比喻言论、文章尖锐有力,根据语境选:锐利。
温饱:穿得暖、吃得饱的生活。温暖:暖和。根据语境选:温饱。
据此划去不合适的词语作答即可。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短文,根据文中“大多数鸟儿都习惯了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可知大多数鸟儿的生活指的是笼中生活。根据“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可知,麻雀的生活指的是自由生活。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整理。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从“它们贼头贼脑,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这几句话可知,作者从心眼儿多、时刻提防人、筑巢三个方面来写麻雀的精明的。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延伸。
说说如果你是一只鸟,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结合文章内容,结合麻雀自由自在的生活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会选择像麻雀一样的生活。因为自由是最可贵的,任何以失去自由换来的荣华富贵都是不值得的。或:我会选择麻雀这样的生活。因为这种生活独立自主、自由自在。
9., “ ” 。 , 。 10.那年初春 如今 11.CD 12.两件事:①母亲为“我”烘烤被河水浸湿的棉裤。②母亲为方便“我”上学,搬石头搭桥弄伤了手。
从中我体会到了这是一位不善言辞、默默关爱孩子的母亲。 13.母亲为了“我”学业的成功和未来生活的幸福,不惜以自己的青春为代价,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我”终生铭记于心。
【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
一句话未结束,需要停顿,一般用“逗号”。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用双引号,陈述句结束用“句号”。即:那年9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
10.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去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可知,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这是回忆的开始。
从“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可知,“如今”这是回忆的结束。
11.本题主要考查对标题的掌握。
“母亲桥”表面指母亲在河上为我搭建的石桥,从“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可以看出实际上还指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的和幸福的桥。
1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烘的还是刚刚哭过。”可知,写出了母亲为“我”烘烤被河水浸湿的棉裤。
从“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出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我不小心碰的。”站在一旁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可知,写出了母亲为方便“我”上学,搬石头搭桥弄伤了手。
由此看出这是一位大爱无私,非常关爱自己孩子的伟大的母亲。
1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
文章中的句子内容上可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突出文章主题等方面来分析。“河上的‘母亲桥’”指用母亲亲手用石块垒起来的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因风雨侵蚀而变得残旧;可“我成长的心灵中”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是用亲情搭就的,代表了伟大的母爱,所以永远踏不断。
14.D 15.C 16.B 17.B 18.A 19.那位老人的话让女友明白她是最有胆量和毅力的人,让女友增强了自信,明确了目标,有了后来的成功。 20.不对。在恶劣的天气里,其他人都没有到校,只有女友坚持到校,这体现了她惊人的胆量和毅力。
【解析】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及经过已给出。从“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像牛仔的皮带一样宽,翻卷着抽打天地。”“从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一步步地有了今天的成功。”可知,文中出现的人物有:“我”和看门的老人。事情的起因是:一天傍晚,台风来了,“我”考虑片刻,决定照常去夜大。结果发现没有一个人来学校,“我”很绝望,看门的老人安慰了“我”,给了“我”自信。综上所述,答案选D。
15.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归纳。
从文中“渺无人迹的城市中,我惊惶地想到,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傻”“我迟疑了片刻,咬紧牙,继续向前”“那一瞬,我非常绝望”“从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一步步地有了今天的成功”,“我”的心理变化可以归纳为:惊惶→迟疑→绝望→自信。答案选C。
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联系上下文,第④自然段“那一瞬间,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可知绝望的原因是女友的辛苦华为泡沫,觉得委屈和沮丧。答案选B。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也许我不是三千学生当中最聪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让我知道了,我是三千学生中最有胆量和毅力的人。”可知多出描写暴雨的作用是衬托女友惊人的毅力和胆量。答案选B。
18.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暴雨是一个筛子”这句话中的暴风雨是一个精神上的筛子,文中的暴雨筛,筛掉了三千多学员。但作者的朋友没有被筛下,她凭着毅力和胆量一步步走向了成功,成就了一番事业。因此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
19.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从那以后,我就多了一些自信。你晓得,天地万物会一齐来帮助一个自信的人。所以,我就一步步地有了今天的成功。”可知老人的话给予了女友信心,让女友在后面的日子里不怕任何的艰难险阻,一步步地有了今天的成就,因此,他当之无愧是女友的老师。
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他说,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雨是一个筛子。胆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可知,“我”冒着暴雨去上夜校,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傻瓜。不赞同这种说法,因为在恶劣的天气里,其他人都没有到校,只有“我”坚持到校,这体现出“我”的胆量和不怕吃苦。
21.xìng jié zǎi sàn 22. 万念俱灰 心心相印 23.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要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幕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24.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解析】2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兴高采烈释义: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结拜:结拜,汉语词汇。源于:结盟,拜把子。
三载:三年。
风消云散:像风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22.此题考查词语解释。
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
心心相印: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
23.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短文内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要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幕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可知。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25.我请来了南海、北海、西海三位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的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向敌人。危急时刻,没想到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其他各位紧随在后,安然无恙。我们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 26.A
【解析】25.此题考查复述短文的能力。阅读文章可知,以东海龙王的口吻,可复述为:我请来了南海、北海、西海三位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的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向敌人。危急时刻,没想到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其他各位紧随在后,安然无恙。我们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
26.创造性复述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深化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 容,展开合理想象,充实内容。这符合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有利培养提高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创造性复述首先要对故事内容熟练掌握,深入理解;其次要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但是对故事中的角色不可随意变换。所以第⑤中“再加一仙,九仙过海”不符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